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御選文章看康、乾官方文章思想的轉(zhuǎn)變

        2010-04-13 02:53:24陸德海
        關(guān)鍵詞:雅正時文康熙

        陸德海

        (井岡山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江西 吉安 343009)

        與前代相比,清王朝對于文學(xué)的控制力度更大,手段也更為高明,尤其是康雍乾時期實行的一系列文化統(tǒng)治措施,對清代文學(xué)的發(fā)展走向影響至巨。除深受人們關(guān)注的文字獄外,通過整理典籍、評選詩文等積極手段對于引導(dǎo)、規(guī)范清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具有更重要的導(dǎo)向意義。目前學(xué)界普遍認為,清代前中期的文化政策對文學(xué)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也正因這點已經(jīng)成為群相接受的常識,一些歷史細節(jié)反而為研究者忽視,尤其是清廷文化政策的具體實施方略,尚有待進一步講明。即如清廷整理典籍、評選詩文等文化措施,人們的關(guān)注點多集中于《四庫全書》的編纂,往往不暇他及。如由康熙、乾隆等親自主持的詩文評選,其主要內(nèi)容、特色、影響等,論者多語焉不詳,實則這些讀本對于普通士子的影響要遠大過《四庫全書》。本文擬從分析《古文淵鑒》、《欽定四書文》、《唐宋文醇》以及《皇清文穎》等具有代表性的康乾時期官方文章評選本入手,探究清廷前中期的官方文章思想的發(fā)展與轉(zhuǎn)變。

        一、《古文淵鑒》的集大成特色

        康熙前期,毛奇齡就說:“朝廷崇儒右文,征天下稽古好學(xué)之士,與之揚扢,然且試其文而示以式,以為時之所準者端在乎是,宜乎詩與文之一歸于正。”[1]卷一一“示以式”、“以為時之所準”云云,即指清王朝統(tǒng)治者采取設(shè)立文學(xué)規(guī)范的方式引導(dǎo)作家創(chuàng)作,為文章寫作“欽定”準則。

        康熙“欽定”的文章準則主要體現(xiàn)于《古文淵鑒》一書的選評上。《古文淵鑒》一共64卷,由康熙御選,內(nèi)閣學(xué)士徐乾學(xué)等奉勅編注。四庫館臣概括其體例曰:“所錄上起《春秋左傳》,下迨于宋,用真德秀《文章正宗》例,而睿鑒精深,別裁至當(dāng),不同德秀之拘迂。名物訓(xùn)詁,各有箋釋,用李善注《文選》例,而考證明確,詳略得宜,不同善之煩碎。每篇各有評點,用樓昉《古文標注》例,而批導(dǎo)窾要,闡發(fā)精微,不同昉之簡略。備載前人評語,用王霆震《古文集成》例,而蒐羅賅備,去取謹嚴,不同霆震之蕪雜。諸臣附論,各列其名,用《五臣注文選》例,而夙承圣訓(xùn),語見根源,不同五臣之疏陋。至于甲乙品題,親揮奎藻,別百家之工拙,窮三準之精微,則自有總集以來,歷代帝王,未聞斯著,無可援以為例者?!盵2]1725言詞中雖然不無諂媚,卻也符合實情?!豆盼臏Y鑒》是一部集選、注、評于一體的總集,具有集大成的性質(zhì),是康熙朝最高統(tǒng)治集團文章指導(dǎo)思想最集中的體現(xiàn)。以下從編選與批評兩方面來分析其評選標準。

        《古文淵鑒》的選文側(cè)重點及編次體例的“欽定”色彩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偏重選擇帝王將相的詔令奏章等實用文章以及宋儒之作,具有鑒戒、教化的意味,如選入朱熹文多達三卷,是單個作家入選作品份量最重者,像“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蘇軾、曾鞏等人文章入選較多,亦不過兩卷而已;二是通采各代文章,每一朝代文章作者必先帝王而后臣僚,頗似正史先“本紀”后“列傳”的體例,即便只選了一卷的五代文,也仍以后唐莊宗、周世宗、南唐主李昇、李璟、吳越王錢镠之文分冠其首。從所選各朝文章份量來看,《古文淵鑒》雖以先秦及漢唐宋為主,分別選錄9卷、11卷、12卷、23卷,而對于被公認為“八代之衰”的魏晉南北朝文,卻也選擇了8卷之多,具有廣收博取的特點?!豆盼臏Y鑒》的編選,通覽博采,不拘時代,乃基于康熙這樣的認識:

        自蕭統(tǒng)《文選》而外,唐有姚鉉之《文粹》,宋有呂祖謙之《文鑒》,皆限斷年代,各為一編。夫典章法度,粲然一王之制,前不必相師,后不必相襲,此可限以年代者也;至于文章之事,則源流深長,今古錯綜,盛衰恒通于千載,損益非關(guān)于一朝,此不可限以年代者也。諸家之選雖足鳴一代之盛,豈所以窮文章之正變乎?[3]

        康熙能夠認識到文章的發(fā)展有自身的規(guī)律,不必與政治興廢混為一談,這個看法是相當(dāng)通達的。

        從選文標準來看,康熙雖然在《序》中自言“擇其辭義精純、可以鼓吹六經(jīng)者”,“即間有瑰麗之篇,要皆歸于古雅”[3],然而,他實際上比較重視選文的藝術(shù)成就,并不完全以義理內(nèi)容的“精純”、“古雅”為歸。如所選先秦文共九卷,其中《左傳》四卷,《國語》兩卷,《公》、《谷》合為一卷,《戰(zhàn)國策》兩卷。從份量上來看,《古文淵鑒》對于以闡發(fā)義理為主的《公》、《谷》并不推重,而對一向被看作“衰世之文”的《戰(zhàn)國策》也不加貶抑,所選文章頗能代表先秦散文的水平。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古文淵鑒》雖然題為“古文”,而對于古文與時文在形式上的主要判斷依據(jù)的文章駢散,卻并未作嚴格區(qū)分,這點與南宋樓昉的《崇古文訣》相似?!豆盼臏Y鑒》選陸贄文一卷,即全為駢文。后來,乾隆君臣曾經(jīng)發(fā)明康熙不別駢散之義。乾隆在《御選唐宋文醇序》中說:“夫十家者,謂其非八代駢體云爾。駢句固屬文體之病,然若唐之魏鄭公、陸宣公,其文亦多駢句,而辭達理詣,足為世用,則駢又奚病?日月麗乎天,天之文也,百谷草木麗乎土,地之文也,化工之所為,有定形乎哉?化工形形而不形于形,而謂文可有定形乎哉?顧其言之所立者何如耳?!盵4]乾隆作序的本意在于贊揚唐宋十大家古文,卻忽然詞鋒一轉(zhuǎn),論述不別駢、散之義,不以散體推許十家,這些題外話實則是對乃祖《古文淵鑒》選入大量駢文這個做法的辯護。乾隆臣僚更從文體演變的角度進一步論述“古文”集而闌入駢文的合理性,說:“或疑姚鉉刪《文苑英華》為《唐文粹》,駢體皆所不收,而此集 (雍正老師蔡世遠編選的《古文雅正》)有李諤《論文體書》、張說《宋公遺愛碑頌》諸篇,似乎稍濫。不知散體之變駢體,猶古詩之變律詩,但當(dāng)論其詞義之是非,不必論其格律之今古。杜甫一集,近體強半,論者不謂其格卑于古體也,獨于文則古文、四六判若鴻溝,是亦不充其類矣。兼收儷偶,正世遠深明文章正變之故,又何足為是集累乎。”[2]1732四庫館臣所舉兩篇駢文李諤《論文體書》、張說《宋公遺愛碑頌》,亦分別見于康熙編選的《古文淵鑒》的卷二十八、卷三十一,蔡世遠只不過是遵循康熙欽定的標準,四庫館臣實際也是在替康熙辯白。清代駢文復(fù)興,與這種號為欽定實則泛化的文章標準不無關(guān)系。

        再從評的角度來看,《古文淵鑒》的批評也具有不拘一格的特點,或側(cè)重于分析文章事理,或注重批評文學(xué)風(fēng)格,或注重揭示文章之法。這三種不同側(cè)重點的批評在文學(xué)批評史上都曾出現(xiàn)過,《古文淵鑒》則將這三者匯于一集?!豆盼臏Y鑒》的評語有三種,一是康熙御批,用黃筆,二是群臣的批語,用紅色標出,三是前人的評語,用藍。這三類批評也同樣不拘一格,兼具上面所說的三方面內(nèi)容。如徐乾學(xué)的批評就側(cè)重第一方面內(nèi)容,另外一些文臣往往注重后兩者。集評部分也是兼收并蓄,既有呂祖謙、樓昉、茅坤等人側(cè)重于文法的批評,也收有程頤、葉適等人的論理之語。而康熙本人的批評更是靈活,三者兼具。從這方面來看,《古文淵鑒》的批評也具有集大成的特點。

        先來看康熙的“御批”?!豆盼臏Y鑒》卷一《左傳·魯齊長勺之戰(zhàn)》,康熙眉批曰:“兵法貴知彼知己,此篇約略盡之?!边@是就文章所敘事實而論;卷五《左傳·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康熙批曰:“廢教棄制、篾官犯令,皆亡國之政也,而犯令尤甚。文中序次,自有輕重。”這是重在發(fā)明文章義理,而兼及文章謀篇布局之法;卷六《國語·桓公欲從事于諸侯》:“鋪敘伯功,幾同王道。但其親睦諸侯,全是以謀以力,王、伯之所由分也。至文之簡練典重,洵是《史》、《漢》紀傳之祖?!睆奈恼氯攵謴奈恼鲁?中間重在闡發(fā)義理,末尾評論文學(xué)風(fēng)格并揭示文法典范意義。這種事理評析結(jié)合文章風(fēng)格賞析與文章之法評點的形式,是康熙批評《古文淵鑒》最常用的方式。如卷十九班固《武帝紀贊》的批評,既曰“歷敘武帝尊經(jīng)好古制度禮文之事,彬彬可觀矣。結(jié)處義正辭勁,可謂高文老筆”,又謂“論事措意,極其整暇,有舂容大雅之致”。又如卷二十九評論《孝經(jīng)正義序》說:“說經(jīng)家往往鑿空騁異,使圣人之道不明于天下,此能深斥其流弊,而文亦簡貴可傳。”這些都是康熙融事理、文學(xué)、文章批評于一體的范例。

        康熙也有不少批評純粹著眼于文學(xué)風(fēng)格以及行文之法。如卷六批評《國語·靈王為章華之臺》說:“敷論舂容博大,如聆黃鐘大呂,枵然《清廟》之音?!苯柚蜗蠡谋扔鱽碚f明文章的風(fēng)格特色,這是典型的文藝批評。又如卷三十五批評韓文《守戒》說:“體局峭嚴,字字精采。杜牧《守論》蓋祖述此篇,而氣之雄健則遠不逮矣?!闭f韓文《張中丞傳后序》:“敘致曲折如畫,真得龍門神髓,非徒形似也?!眱商幩?不僅對本文風(fēng)格做出恰當(dāng)?shù)脑u價,并能道其源、流,這也屬于文學(xué)賞析。再看康熙對文章之法的評點。卷十三有司馬遷《秦楚之際月表序》,康熙批曰:“受命之亟是疑辭,一統(tǒng)之難是斷語,兩意相反,又互相發(fā),方透出受命正意。文之有開闔者。”這是對文章謀篇布局之法的論述。因為注重文章立意及事理內(nèi)容,康熙對文法的批評,更關(guān)注與立意、事理關(guān)系緊密的文章篇章之法,上引即為一例。另外像卷三十五批評韓文《爭臣論》說“一解一難,開闔有法”,就與樓昉“此篇是箴規(guī)攻擊體,是反難文字之格,當(dāng)以《范司諫書》參看”的批評相似,只是樓昉批評已經(jīng)較詳,故而康熙只約略而言??滴跤械呐u甚至能重視具體而微的字句之法,如卷十四謂匡衡《政治得失疏》“辭理醇正,字字警動”,可見他并不排斥文章煉字,認為“辭理醇正”與“警動”的字法之間有相得益彰的效用。有的時候,康熙還能注意關(guān)鍵字法的運用,如卷三十五批評韓文《師說》“提一‘道’字為主,識解最高,而用筆尤極其簡古”。關(guān)鍵字法結(jié)合文章立意來分析文法之妙,正是呂祖謙批點《古文關(guān)鍵》的擅場,康熙也學(xué)得此法。

        康熙手下文臣的批評大致仰從康熙鼻息,不過,對文章行文之法的批評要比康熙細致。如前引《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康熙的批評側(cè)重事理,從臣的批評則不盡然,如:“臣杜納曰:‘有伏有應(yīng),有關(guān)鍵有結(jié)束,文之以法勝者。’”起承轉(zhuǎn)合,實際是時文批評的主要方式?!豆盼臏Y鑒》的確也有指導(dǎo)時文寫作的用意,最明顯的例子是卷三十五對韓文《原道》的批評,就全引茅坤《唐宋八大家全集》中的評論:“鹿門茅坤曰:‘辟佛老是退之一生命脈,故此文是退之集中命根。其文源遠流洪,最難鑒定。兼之其筆下變化詭譎,足以眩人,若一下打破,分明如時論中一冒一承、六腹一尾?!?/p>

        《古文淵鑒》既是清朝第一部欽定的文章標準指導(dǎo)用書,也是清代文章思想集大成特點的具體體現(xiàn)?!豆盼臏Y鑒》作為集成之作,主要體現(xiàn)在:(一)通代的編選體制。南宋樓昉的《崇古文訣》與真德秀的《文章正宗》以及明代唐順之的《文編》都具有通代的特點,但不同的是,在經(jīng)歷秦漢派與唐宋派、公安派等長時間的流派紛爭之后,這種兼收并蓄、轉(zhuǎn)益多師的心胸氣魄顯得尤為重要;(二)打破駢、散形式的對立與古文及時文之間的界限。這點也不是《古文淵鑒》的新創(chuàng),理論上,早有元人劉將孫提出古文與時文相通的主張,而在評選中,明人也已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由于八股文成為明代最有代表性的文體,八股文的評選更是推動了破除駢散古今界限的進程?!豆盼臏Y鑒》兼收駢散的意義是,以官方的形式承認了這一文章思想的合理合法地位;(三)集評的形式本身就具有集成的意味。無論是君臣的評論還是前人的觀點,都具有不拘一格的特點,涉及文章各個方面,從而使得《古文淵鑒》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色。從以上三個方面,可以看出《古文淵鑒》具有集文章思想之大成的意義。

        四庫館臣因《古文淵鑒》奉承康熙說:“蓋圣人之心無不通,圣人之道無不備,非惟功隆德盛,上軼唐虞,即乙覽之余,品題文藝,亦詞苑之金桴,儒林之玉律也,雖帝堯之煥乎文章,何以加哉!”[2]1725諂讒之言,本不足論,但“詞苑之金桴,儒林之玉律”一語,倒是準確地概括了《古文淵鑒》對于封建士子的巨大影響。此后眾多古文選評本,無論是編選體制還是評點方式,大多以《古文淵鑒》為準繩。如乾隆時高塘卷帙繁多的《古今文鈔》,選注集評全似《古文淵鑒》??滴酢豆盼臏Y鑒序》說“傍采諸子,錄其要論,以為《外集》”,高塘則將《莊》、《騷》等文編為《歸余鈔》,以別于“《左》、《公》、《谷》、《國語》、《國策》以及《史記》、兩《漢》、唐宋八家”等“古今之大觀”[5],即完全本于康熙之意。好在康熙認為“文章之事,則源流深長,今古錯綜,盛衰恒通于千載,損益非關(guān)于一朝”,不像典章法度那樣“粲然一王之制”、“前不必相師,后不必相襲”,文章標準可以也必然要前后相因相襲,因此《古文淵鑒》無論選、評,眼界都極為宏通,并未刻意別出手眼,既不專注于義理,也不推尊一家一派,評點方式也是既有文學(xué)的,也有文章的,還有時文的。所以,即使懸為文章之準繩,如康熙在《古文淵鑒序》中自言,作為“秉文之玉律,抽牘之金科”,實則對于讀者而言,其引導(dǎo)意義仍然大于規(guī)范作用。康熙時期的散文創(chuàng)作也大多具有生氣淋漓的特點,古文家并未因《古文淵鑒》的頒行而受到太多約束。

        二、《欽定四書文》與“清真雅正”文章標準的確立

        清朝的文化統(tǒng)治在乾隆時達到頂峰。乾隆時文化上最重要的舉措是詔開四庫館,“欽定”《四庫全書》,通過這一舉措對文化典籍進行一次全面系統(tǒng)的清理,禁毀違礙、犯忌文字,從而達到鉗制士人思想的目的。這對于文章思想的發(fā)展自然影響深遠。除了編修《四庫全書》外,乾隆還直接干預(yù)文章理論建設(shè)。與康熙一樣,乾隆也通過欽定文章標準用書的方式來引導(dǎo)文學(xué)創(chuàng)作。乾隆甫一登極,即敕令方苞編選《欽定四書文》;乾隆三年,“御定”《唐宋文醇》五十八卷;乾隆十二年,自康熙以來就開始編選的《皇清文穎》告竣。但與《古文淵鑒》宏通的文章思想不同的是,乾隆時的這些評選本極為鮮明地體現(xiàn)出清廷“清真雅正”的主導(dǎo)思想,規(guī)范、準繩的性質(zhì)大大加強。通過這一系列的評選之作,乾隆成功地為時文、古文的寫作欽定了文章最權(quán)威的標準。

        先看乾隆為規(guī)范時文寫作而編成的《欽定四書文》。乾隆欽定文章標準,首先從作為士人進身之階的時文開始。乾隆元年,內(nèi)閣學(xué)士方苞奉勅選擇明清時文編為《欽定四書文》,其中明文按年代分作化治文、正嘉文、隆萬文與啟禎文四集,清文另編為一集,集中每篇均有評陟。該書卷首載乾隆《諭旨》,次為方苞的奏折以及方苞所撰《凡例》八則?!稓J定四書文》的編選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規(guī)范士子的時文寫作。《欽定四書文》卷首所載《乾隆元年六月十六日總理事務(wù)王大臣奉上諭》申明此旨說:

        時文之風(fēng)尚屢變不一,茍非明示以準的,使海內(nèi)學(xué)者于從違去取之介,曉然知所別擇,而不惑于岐趨,則大比之期,主司何所操以為繩尺,士子何所守以為矩矱?……今朕欲裒集有明及本朝諸大家制義,精選數(shù)百篇,匯為一集,頒布天下。學(xué)士方苞于四書文義法夙嘗究心,著司選文之事務(wù),將入選之文發(fā)揮題義清切之處,逐一批抉,俾學(xué)者了然心目間,用為模楷。

        八股文這種文體與古文相比,雖然要求代圣人立言,具有消解作者個性的特點,但它的寫作總還不能完全與社會風(fēng)氣及不同作者審美風(fēng)尚的變化完全脫離關(guān)系。乾隆認為,若無統(tǒng)一標準,則不僅士子無以守為“矩矱”,即主考官亦無衡量高下短長之“繩尺”。所以他要欽定并頒行一部時文文法規(guī)范用書,即《乾隆元年六月十六日總理事務(wù)王大臣奉上諭》所說的“后學(xué)之津梁、制科之標準”。那么,這種“繩尺”、“標準”的要義是什么呢?乾隆四十四年,四庫館臣論述《欽定四書文》的編選宗旨說:

        我國家景運聿新,乃反而歸于正軌。列圣相承,又皆諄諄以士習(xí)文風(fēng)勤頒誥誡。我皇上復(fù)申明清真雅正之訓(xùn)。是編所錄,一一仰稟圣裁,大抵皆詞達理醇,可以傳世行遠。承學(xué)之士,于前明諸集,可以考風(fēng)格之得失。于國朝之文,可以定趨向之指歸。圣人之教思無窮,于是乎在。非徒示以弋取科名之具也。故時文選本,汗牛充棟,今悉斥不錄。惟恭錄是編,以為士林之標準。[2]1729就是說,《欽定四書文》“詞達理醇”的選文標準就是今后“士林之標準”。《欽定四庫全書》屏棄《欽定四書文》以外的所有時文選本,只將此書懸為唯一的“士林之標準”,正因其“欽定”的性質(zhì),集中體現(xiàn)了乾隆“清真雅正”的文章指導(dǎo)思想。對于有意于科場的士子而言,此書當(dāng)然具有萬匯朝宗般“定趨向之指歸”的巨大引導(dǎo)作用。

        追根溯源,作為官方指導(dǎo)思想,“清真雅正”的文章標準在雍正時已經(jīng)提出。按《清史稿》記載,雍正已將“清真雅正”懸為科考錄取標準:“世宗屢以清真雅正告誡試官?!盵6]3153后來乾隆一再重申此旨。乾隆三年諭旨“覆準雍正十年世宗憲皇帝諭,考官所拔之文,務(wù)期清真雅正,理法兼?zhèn)洹?乾隆十年諭“我皇考有清真雅正之訓(xùn),朕題貢院詩云‘言孔孟言大是難’,乃古今之通論,非一人之臆說也”[7]卷六九;乾隆十七年,“高宗諭獎‘ (韓)菼雅學(xué)績文,湛深經(jīng)術(shù)。所撰制義,清真雅正,開風(fēng)氣之先,為藝林楷則’”[6]9956……誠如上引四庫館臣所說,“我皇上復(fù)申明清真雅正之訓(xùn)”。對于何為“清真雅正”,方苞在《欽定四書文凡例》中講得很明白:

        唐臣韓愈有言:“文無難易,惟其是耳?!崩畎坑衷?“創(chuàng)意造言,各不相師?!倍錃w則一,即愈所謂“是”也。文之清真者,惟其理之“是”而已,即翱所謂“創(chuàng)意”也。文之古雅者,惟其辭之“是”而已,即翱所謂“造言”也;而依于理以達乎其詞者,則存乎氣。氣也者,各稱其資材,而視所學(xué)之淺深以為充歉者也。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經(jīng),而切究乎宋、元諸儒之說;欲辭之當(dāng),必貼合題義而取材于三代、兩漢之書;欲氣之昌,必以義理灑濯其心,而沉潛反復(fù)于周、秦、盛漢、唐、宋大家之古文。兼是三者,然后能清真古雅而言皆有物。故凡用意險仄纖巧,而于大義無所開通,敷辭割裂鹵莽,而與本文不相切,比及驅(qū)駕氣勢而無真氣者,雖舊號名篇,概置不錄。[8]581概括方苞這段話的意思,“清真雅正”包括屬于思想內(nèi)容的“理”與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的“辭”兩方面內(nèi)容。就“理”而言,《欽定四書文》的選錄標準是明理,要求文章“清真”,以宋儒理學(xué)為指導(dǎo)思想,排斥“用意險仄纖巧”;就“辭”而論,要求選文“古雅”,拒絕“敷辭割裂鹵莽”之作。“理”與“辭”二者集中表現(xiàn)為“氣”,與表現(xiàn)于文章中的“理”與“辭”稍有不同的是,“氣”更偏重于指作者主體在義理與辭章兩方面的修養(yǎng)。只有當(dāng)義理、辭章熔融、內(nèi)化而為作者的人格修養(yǎng)、創(chuàng)作個性以后,文章才能氣昌,“真氣”流貫,從而具有“清真雅正”的風(fēng)貌。換言之,“清真雅正”實則是對作者從為人到為文的整體要求。

        方苞是從晚明艾南英到清初戴名世等人一直竭力鼓吹的“以古文為時文”[8]580理念的推廣者。上引方苞所論,貌似以古文家文章理論為出發(fā)點,然而,事實上卻對韓愈的古文理論進行了改造。無論是韓愈“惟其是”還是李翱“創(chuàng)意造言各不相師”的主張,其原本旨趣都在反對摹擬剽襲,倡導(dǎo)文章創(chuàng)新?!皠?chuàng)意”貴獨抒己見,要求作者有自家心得,方苞將之等同于“清真”即明理,并說達到“清真”的途徑是“溯源六經(jīng),而切究乎宋、元諸儒之說”,要求作家必先用理學(xué)洗腦沃心,這與李翱“創(chuàng)意”之說相差何其之遠!李翱所謂“造言”,更與韓愈“惟陳言之務(wù)去”的創(chuàng)新精神相契合,方苞卻能通過“是”、“當(dāng)”而將“造言”與“古雅”聯(lián)系起來,認為其要義在于“取材于三代、兩漢之書”,這與“造言”的本旨未免南轅北轍。至于他鼓吹的“真氣”,并非指作者的個性氣質(zhì),而是指“以義理灑濯其心”的理氣與“沉潛反復(fù)于周、秦、盛漢、唐、宋大家之古文”而來的文氣。“氣”是韓愈古文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方苞論文氣的修養(yǎng)與韓愈論養(yǎng)氣有相似之處,然而,韓愈的“氣盛言宜”最終指向乃在于作家個性氣質(zhì),因為氣盛,所以不平則鳴,因此,韓愈決不排斥文章“驅(qū)駕氣勢”,方苞則特意區(qū)別“驅(qū)駕氣勢”與“真氣”。方苞對“真氣”的提倡,目的固然是強調(diào)士子重視學(xué)養(yǎng)基礎(chǔ),然而,客觀上也泯滅了作者的個性??偠灾?《欽定四書文》對“理”、“辭”、“氣”三方面的要求與規(guī)定,根本違背了唐宋古文家古文理論提倡的創(chuàng)造精神與個性原則,代之而起的是符合官方選材標準的“清真雅正”的文章標準。

        “清真雅正”文章標準的根本旨趣在于取消作家個性及文章的創(chuàng)造性,這點方苞于《凡例》中有明確論述:“昔宋臣曾鞏嘗稱:《詩》、《書》之文,作者非一,相去千余年,而其所發(fā)明,更相表里,如一人之說,惟其理之一也。況制科之文,詁四子之書者乎?故凡所錄取,皆以發(fā)明義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為宗。庶可以宣圣主之教思,正學(xué)者之趨向?!盵8]580-581所引曾鞏的觀點見于曾氏的《王子直文集序》。曾鞏說:“言理者雖異人殊世,未嘗不同其指。何則?理當(dāng),故無二也。是以《詩》、《書》之文,自唐虞以來,至秦魯之際,其相去千余載,其作者非一人,至于其間,嘗更衰亂,然學(xué)者尚蒙余澤,雖其文數(shù)萬,而其所發(fā)明,更相表里,如一人之說,不知時世之遠、作者之眾也?!痹柎苏摰那疤崾恰爸林沃畼O,教化既成,道德同而風(fēng)俗一”[9],也就是說,只有在天下大同的王道樂土中才會理當(dāng)無二。在清人眼中,他們的統(tǒng)治時期當(dāng)然是盛世,教化已成,文章自然不能各自為家,而必然“清真雅正”如出一手。后來史家概述清前期到中期時文發(fā)展變化情況說:“開國之初,若熊伯龍、劉子壯、張玉書,為文雄渾博大,起衰式靡??滴鹾笠孳売谡?李光地、韓菼為之宗。桐城方苞以古文為時文,允稱極則。雍、乾間,作者輩出,律益精而法益?zhèn)?。”[6]3153時文從清初的“雄渾博大”到后來的“律益精而法益?zhèn)洹?《欽定四書文》所確立的“清真雅正”文法標準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關(guān)鍵性的作用。

        三、《唐宋文醇》的“序而達”與《皇清文穎》的“特崇雅正”

        乾隆不滿于只在時文領(lǐng)域設(shè)置文章標準。時文雖是每個應(yīng)試士子的必做功課,卻非終身事業(yè),與傳統(tǒng)價值觀念中的立言不朽無關(guān)。所以,為時文欽定標準,影響雖然廣泛,若求對讀書人有更深遠的影響,則必須更進一步,深入歷來被視為立言不朽的文章領(lǐng)域,“欽定”一部文章寫作標準用書。康熙《御選古文淵鑒》已經(jīng)這么做了,然而,康熙的做法帶有集大成的性質(zhì),其標準因?qū)挿和ㄟ_而顯得不夠明確;乾隆不僅繼承了“御選”這一做法,又進一步縮小了師法對象的范圍,專門提倡唐宋古文,其代表成果就是《御選唐宋文醇》。

        從南宋以后,唐宋古文大家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基本確立,對其作品的評選也漸漸匯成一個龐大的書系,有益于科場是唐宋古文流布廣泛的重要原因。唐宋大家古文從南宋起即與科舉文章結(jié)緣,像現(xiàn)存評點第一書呂祖謙的《古文關(guān)鍵》,其評選目的就是為了給士子提供科考教科書。所以,乾隆五十三年,高塘作《古今文鈔·唐宋八家鈔》卷首序中說:“八家專本行世,蓋自歸安茅鹿門始也。國朝宜興儲同人、長洲沈確士踵而繼之。蓋以八家者冠冕兩朝,籠罩百子,洵古文之極則,制義之淵源也?!卑寻思椅目醋魇枪盼呐c時文共同楷模,是符合文章史發(fā)展實際的。但是,這種將唐宋八大家古文混同于時文的做法也招致很多人的不滿。早在明代,王守仁對于以時文的方式評選八家文就很不以為然,認為古文之妙不止于時文評點所重的篇章字句之法??滴鯐r編選《唐宋十大家全集錄》的儲欣也在該書“總序”中批評八大家書系中影響最大的茅坤所編《唐宋八大家文鈔》,說是“大抵為經(jīng)義計耳。其標間架、喜排疊,若曰此可悟經(jīng)義之章法也;其貶深晦、抑生造,若曰此可杜經(jīng)義之語累也;其美跌宕、尚姿態(tài),若曰此可助經(jīng)義之聲色也。經(jīng)義以闡圣賢之微言,諸大家之文以佐學(xué)者之經(jīng)義。所以之書一出,天下向風(fēng),歷二百余年,至于梨棗腐敗,而學(xué)者猶購讀不已”,并表達了改變學(xué)習(xí)唐宋古文方式的意愿,說:“天下有攻時文志在決科之人,亦有成學(xué)治古文之人……今日圣天子在上,欽明文思,日月光華,自非成學(xué)治古文之士,雖取高第、官近臣,將何以備顧問、承明試,稱上崇儒重道、化成天下意哉!彼一時也此一時也,其不可同類而并語之亦明矣。予欲破學(xué)者抱匱守殘之見,適當(dāng)舊刻圖新于八先生文,所錄加倍焉?!盵10]乾隆的《御選唐宋文醇》正是在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的基礎(chǔ)上完成的。乾隆敘述《御選唐宋文醇》緣起曰:

        明茅坤舉唐、宋兩朝中昌黎、柳州、廬陵、三蘇、曾、王八大家,薈萃其文各若干首行世,迄今操觚者膾炙之。本朝儲欣謂茅坤之選便于舉業(yè),而弊即在是。乃復(fù)增損之,附以李習(xí)之、孫可之,為十大家。欲俾讀者興起于古,毋只為發(fā)策決科之用。意良美矣,顧其識之未衷而見之未當(dāng),則所去取與茅坤亦未始徑庭。朕讀其書,嘉其意而亦未嘗不懲其失也。[4]

        乾隆認為,儲欣的意圖雖好,然而受其“因也,非創(chuàng)也”、“規(guī)模大段一奉《文鈔》”[10]的編纂思路影響,也因長期以來以時文之法評點古文影響至深,積重難返,《唐宋大家全集錄》仍然有心手不一之弊,“去取與茅坤亦未始徑庭”。有鑒于此,乾隆“勅幾之暇,偶取儲欣所選十家之文,錄其言之尤雅者若干首,合而編之,以便觀覽”,以《唐宋大家全集錄》為藍本編成《唐宋文醇》58卷。

        乾隆自述其“御選”標準為“序而達,達而有物”。對此他解說道:

        周公曰:言有序??鬃釉?辭達而已矣。無序,固不可以達,欲達其辭而失其序,則其為言奚能云粼波折,而與天地之文相似也?然使義則戔戔,而言有枝葉,妃青嫓白,雕琢曼辭,則所謂八代之衰已,其咎同歸于無序而不達。抑又有進焉,文所以足言而言固以足志,其志已荒,文將奚附?是以孔子又曰:言有物。夫序而達,達而有物,斯固天下之至文也已。[4]

        “言有序”本與“辭達”意義相近,都是對文章修辭、文法的要求,乾隆卻作了引申發(fā)揮,將“序”、“達”與“義”聯(lián)系到一起,認為文章瘠義肥辭“其咎同歸于無序而不達”,這實際與對時文強調(diào)“清真雅正”一樣,都要求在文、理兩方面合乎規(guī)范。對于乾隆編選《唐宋文醇》所標舉的“序而達,達而有物”之義,四庫館臣作了如下發(fā)明說:

        八家之所論著,其不為程試計可知也。茅坤所錄,大抵以八比法說之。儲欣雖以便于舉業(yè)譏坤,而核其所論,亦相去不能分寸。夫能為八比者,其源必出于古文,自明以來,歷歷可數(shù)。坤與欣即古文以講八比,未始非探本之論。然論八比而沿溯古文,為八比之正脈;論古文而專為八比設(shè),則非古文之正脈。此如場屋策論以能根柢經(jīng)史者為上,操文柄者亦必以能根柢經(jīng)史與否定其甲乙。至于講經(jīng)評史,而專備策論之用,則其經(jīng)不足為經(jīng)學(xué),其史不足為史學(xué)。茅坤、儲欣之評八家,適類于是。得我皇上表章古學(xué),示所折衷,乙覽之余,親為甄擇。其上者足以明理載道,經(jīng)世致用。其次者亦有關(guān)法戒,不為空言。其上者矩矱六籍。其次者波瀾意度,亦出入于周、秦、兩漢諸家。至于品題考辨,疏通證明,無不抉摘精微,研窮窔奧。蓋唐宋之文以十家標其宗,十家之文經(jīng)睿裁而括其要矣。茅坤等管蠡之見,烏足仰測圣人之衡鑒哉。[2]1727-1728

        以時文之法來學(xué)習(xí)唐宋古文,則重在對起承轉(zhuǎn)合之法的揣摩領(lǐng)悟;若把古文當(dāng)作“古學(xué)”,則首重“明理載道”、“經(jīng)世致用”等思想內(nèi)容。至于“波瀾意度”等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就看其能否吸納先秦兩漢文章的優(yōu)長,而不以是否能為時文寫作提供戒鑒作為標準。

        正因編選目的的不同,《御選唐宋文醇》的評點與《欽定四書文》有很大差異。《欽定四書文》照顧讀者特定需要,最重揭示文章行文布置之法。而《御選唐宋文醇》則偏重文義的批評,集評中以宋儒言論居多,尤以朱熹為最?!短扑挝拇肌穼ξ恼铝x理分析的重視,有時已經(jīng)到了偏執(zhí)的程度。如李光地評韓文《進學(xué)解》曰:“此體文此篇與揚子《解嘲》千載稱絕矣。《解嘲》中云:‘炎炎者滅,隆隆者絕,觀雷觀火,為盈為實。天收其聲,地藏其熱,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硕问侨尅敦S》卦義。炎炎者,火也。隆隆者,雷也。當(dāng)其隆隆炎炎,以為盈且實矣,然《豐》卦雷居上則是‘天收其聲’,火居下則是‘地藏其熱’,此其盛不可久而滅且絕之征也?!敦S》之義如此,故卦爻俱發(fā)日中之戒,至窮極則曰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即揚子所謂‘高明之家,鬼瞰其室’也。揚子是變易辭象以成文,然自輔嗣以來,未有知之者。故此卦之義,至今不白也。此篇‘謹嚴’、‘浮夸’、‘奇’、‘法’、‘正’、‘葩’等字,并極群經(jīng)要妙,故未有不精于經(jīng)術(shù)而能行文者?!盵4]卷一李光地悟到“未有不精于經(jīng)術(shù)而能行文者”之理,其實,按他對《進學(xué)解》的這種脫離本文的純粹義理批評,不精于經(jīng)術(shù)又豈能論文!當(dāng)然,這是極端的例子,《唐宋文醇》的大部分批評還是能針對文章主題及事理而發(fā)。

        對于行文之法,《御選唐宋文醇凡例》說:“文之短長抑揚高下及起伏照應(yīng),本無定法,所謂天機至則律呂自調(diào)耳。古今人評此者并不錄,恐印定后人眼目也?!睂τ脮r文文法評點古文的方式有所不滿。因此,《唐宋文醇》的有些批評意見能著眼于文章的藝術(shù)性,如乾隆批韓愈《送高閑上人序》說:“昌黎此文可謂與旭之書同一化工矣,其何以能然哉?當(dāng)其下筆時,豈非在此不見有自,在彼不見有文,不期然而然,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皆宜乎?于斯時也,豈不‘一死生,解外膠’哉?孟子言之矣,‘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藝固然矣,道何獨不然邪?”[4]卷五又如卷十選《毛穎傳》,評論即采錄柳宗元《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后題》全文。

        《御選唐宋文醇》的編選,對于清代文章思想發(fā)展的重要影響是,它以官方的形式再次確認了文理兼?zhèn)涞奶扑喂盼牡奈恼抡诘匚?在明代復(fù)古與性靈兩種文學(xué)思潮激蕩文壇之后,起到了“撥亂反正”的作用。不過,乾隆三年編定印行的《御選唐宋文醇》所提出的“序而達”標準仍然為文章寫作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到了編定《皇清文穎》時,乾隆的文章標準更趨嚴苛。

        乾隆十二年,乾隆親撰《皇清文穎序》,論述該書編選宗旨及選文標準說:

        昔之論文以代為次者,于漢則有《西漢文類》,唐則有《文苑英華》、《唐文粹》,宋則有《文海》、《文鑒》,元則有《文類》,明則有《文衡》,皆博綜一代著作之林,無體不備。今是編惟取經(jīng)進之作、朝廷館閣之篇,與諸書小異。然以觀斯文風(fēng)尚,當(dāng)有取焉。在《易·渙》之象曰“風(fēng)行水上”,善立言者,以為天地自然之文。而《序卦》“受之以《節(jié)》”,言文之不可過也;繼之以《中孚》,言有實也。節(jié)而不流,征之以信,有典有則,可久之道,其在斯乎!朕孜孜典學(xué),求所以善持之者,因以為摛文者鵠,俾共勉云。

        這種當(dāng)代文章總集的編選比之編選前人作品,對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影響更大,以此為文章之鵠的,其導(dǎo)向作用也更為明顯。“序而達”尚有一定的開放性,“節(jié)而不流”、“有典有則”則明顯排斥作者的自由揮灑,與對時文“清真雅正”的文法要求接近。把這個意思表述得更清晰的是乾隆朝臣,張廷玉等在《奉勅編輯皇清文穎告竣進表》中說:

        我皇上善繼善述,大文遠邁乎夏商。不有編摩,曷稱揚扢。爰發(fā)九重之明詔,令輯一代之鴻文。館開劉井柯亭,編始石渠金匱。禹鼎湯盤之制,皆達化而窮神;周情孔思之章,總旋規(guī)而折矩?!|析條分,博觀約取。仿劉舍人評古,先辨體裁;效鐘記室品詩,特崇雅正。[11]卷首

        “特崇雅正”的文章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選文標準上?!痘是逦姆f》以“列圣宸章、皇上御制二十四卷”為冠,次為宗室諸王及群臣之作一百卷,“至山林韋布,未望清光,擊壤歌衢,采風(fēng)難遍。與夫方外屬國,偈頌樂歌,間或仰達宸聰,究乃無關(guān)風(fēng)雅,概無取焉”;又“館閣之體,原以宣揚德意,黼藻文明。必風(fēng)雅無乖,方可津梁后學(xué)。臣等編緝之初,面奉世宗憲皇帝諭旨,選錄務(wù)在謹嚴,即御制亦不必多載,仰見圣衷詳慎,昭示來茲之至意。今所選若干篇,皆取音律和平、詞義正大者,其波瀾雖富,而音調(diào)未諧,繪藻雖華,而體裁未合,概不濫入”[11]卷首。輕視“波瀾”、“繪藻”而標舉“風(fēng)雅無乖”,此“風(fēng)雅”已非文學(xué)意義上的風(fēng)雅?!疤爻缪耪敝鲝?實際是要以是否符合專制王權(quán)統(tǒng)治思想為衡量文學(xué)創(chuàng)作水平高低的準繩?!痘是逦姆f》詩文兼收,而一以“雅正”為準,與對時文文法的要求同一標準。這樣,通過對時文、古文以及當(dāng)代詩文的御選、欽定,乾隆在他統(tǒng)治的前期,即已完成了對文章標準的統(tǒng)一。

        魯迅曾經(jīng)對康乾時期的文化措施作過一番精到的論述,他說:“清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個,尤其是后兩個皇帝,對于‘文藝政策’或說得較大一點的‘文化統(tǒng)治’,卻真盡了很大的努力的。文字獄不過是消極的一方面,積極的一面,則如欽定四庫全書,于漢人的著作,無不加以取舍,所取的書,凡有涉及金元之處者,又大抵加以修改,作為定本。此外,對于‘七經(jīng)’,‘二十四史’,《通鑒》,文士的詩文,和尚的語錄,也都不肯放過,不是鑒定,便是評選。文苑中實在沒有不被蹂躪的處所了。而且他們是深通漢文的異族的君主,以勝者的看法,來批評被征服的漢族的文化和人情,也鄙夷,但也恐懼,有苛論,但也有確評,文字獄只是由此而來的辣手的一種。那成果,由滿洲這方面言,是的確不能說它沒有效的?!盵12]魯迅所論全面而深刻。就消極的文字獄而言,康熙年間一共發(fā)起11起,雍正享國雖短,然而在其統(tǒng)治期間文字獄已增至25起,乾隆一朝更激增至135起。嚴密的文網(wǎng)對于鉗制人們的思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就積極一面中的文章評選而言,清朝前中期“文化統(tǒng)治”最卓有成效的措施無疑是為文章設(shè)置“欽定”的準則。從上文論述也清晰可見,清廷欽定的文章準則也與消極的文字獄一樣,呈現(xiàn)出日趨嚴密的發(fā)展態(tài)勢。從康熙到乾隆這一百多年間,由最高統(tǒng)治者主持的各種“御選”、“欽定”的文章理論建設(shè),產(chǎn)生了一個從集大成而無所準的到專尚“清真雅正”的巨大變化,康熙提出的“辭義精純”、“歸于古雅”的文章理念,到了乾隆時期終于成為現(xiàn)實。這個變化的意義,一方面是文章發(fā)展由博大而精純,文章義理精益求精,文法日趨嚴密;另一方面,清代文章也由開放而趨于保守,文章內(nèi)容由關(guān)注理道經(jīng)濟等現(xiàn)實內(nèi)容轉(zhuǎn)向闡發(fā)義理,師法對象也由轉(zhuǎn)益多師而退守唐宋古文家之法。文壇上講究“義法”、提倡“雅潔”的桐城派崛起,形成“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13]的鼎盛局面,與最高統(tǒng)治者欽定文章標準的行為密切相關(guān)。

        [1]毛奇齡.蒼崖詩序 [M]//西河合集.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2]永瑢.四庫全書總目 [M].北京:中華書局,1965.

        [3]徐乾學(xué).古文淵鑒 [M].康熙二十五年刻五色套印本.

        [4]乾隆.唐宋文醇 [M].光緒三年浙江書局重刻本.

        [5]高塘.歸余鈔序 [M]//古今文鈔.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6]趙爾巽.清史稿 [M].北京:中華書局,1977.

        [7]欽定大清會典則例 [M]//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8]方苞.方苞集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9]曾鞏.曾鞏集 [M].北京:中華書局,1984:197.

        [10]儲欣.唐宋大家全集錄 [M].康熙四十四年原刻本.

        [11]張廷玉.皇清文穎 [M]//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12]魯迅.且介亭雜文 [M]//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57.

        [13]姚鼐.惜抱軒詩文集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14.

        猜你喜歡
        雅正時文康熙
        以“雅正” 靜待花開
        痛風(fēng)的多組學(xué)研究進展
        遺傳(2023年8期)2023-08-25 07:00:20
        Estimation of far-field wavefront error of tilt-to-length distortion coupling in space-based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ion
        談時文閱讀在小學(xué)寫作教學(xué)中的應(yīng)用
        康熙:陽剛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書一“?!弊帧?/a>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8
        論詞學(xué)概念“雅正”中的詩教傳統(tǒng)
        文教資料(2015年35期)2016-03-23 02:48:33
        靈活運用時文閱讀,有效提高學(xué)生的讀寫能力
        《牡丹亭》的文本語言分析
        智 珠
        日本岛国大片不卡人妻|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av资源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又色又爽的视频在线观看91| av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爽久久涩噜噜噜av| 亚洲av日韩aⅴ永久无码| 在线观看人成网站深夜免费| 亚洲人妻调教中文字幕| 老妇女性较大毛片| 免费一区啪啪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综合| 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曝| 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九九综合va免费看| 国产又滑又嫩又白| 亚洲AV乱码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九色|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动态图|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播放不卡| 久久精品女同亚洲女同|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 日韩我不卡|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在线| 久久精品免费中文字幕|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久爱| 国产一区二区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va欧美va日韩va成人网|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日本一区二区三深夜不卡|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卡|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 放荡成熟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