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提出: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lián)系、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覺得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從“傳授式教學”到“互助探索式教學”;從“關注結果”到“關注過程”。從而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重視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我認為在化學實驗課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習化學的情景是再好不過的了。它可以將“演示實驗和家庭小實驗”改成小組討論型的驗證實驗,也可以將“學生實驗和選做實驗”改成真正的探究性實驗,通過學生對實驗的認識、設計、思考、實驗、再探索等過程,使學生產(chǎn)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機,從而提高自己的觀察、思考和動手能力。從教學過程看,如此開放式的實驗教學確實有其獨特的魅力,學生可自由發(fā)揮想象,自由完成應知、應會的實驗,也可以自由探索未知的,這也恰恰是建構主義理論中特別強調(diào)的“社會性相互作用在學習中的作用”,即合作學習的作用。從學習過程看,學生非常喜歡這種開放式的學習,因為他們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所在,我想這也是每個教師想看到的教與學的效果,這其實也是我們多年想追求的一種教學境界。
因此,從實驗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搞好實驗教學,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古有“名師出高徒”的說法,雖說它的說法不是很科學,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位“德才兼?zhèn)?、學識淵博、胸懷韜略”的教師,對于學生有莫大的示范和模仿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三維”目標。
一、轉(zhuǎn)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新理念,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不管實驗成功與否,目的在于體悟探究過程,培養(yǎng)探究意識。在實驗教學中去發(fā)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如提出問題、形成假設的能力;設計方案、探究實踐的能力;觀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現(xiàn)象、歸納總結的能力等。
二、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合作探究
教育家陳鶴琴說:“凡是兒童能夠自己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能夠自己想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想”。新課程的實施更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進步,在互動合作中獲取知識,合作學習已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這有賴于老師觀念的轉(zhuǎn)變,手段的更新,教師應提供學生實驗的舞臺,克服實驗條件的限制,盡可能地讓學生動起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突出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按照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在和諧、寬松、民主的氛圍中自主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和實驗。
三、激發(fā)學習興趣,體會學習樂趣
學生接觸化學,會對化學實驗感興趣,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zhuǎn)變?yōu)榉€(wěn)定的、持久的興趣呢?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fā)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fā)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xiàn)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zhì)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guī)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么重要,它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fā)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學生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再造想象力比較豐富,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nèi)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
四、增加實驗機會,拓展學習領域
實驗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教學中必須鼓勵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潛在能力。每個問題的提出及整個教學過程,都必須是再現(xiàn)式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機結合,盡可能地把教學過程設計成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模式,著力營造“情感共鳴溝通,信息反饋暢通,思維流暢,創(chuàng)造精神涌動”的最佳意境。
傳統(tǒng)的學生實驗多半是驗證性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被動參與。我們的實驗改革應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驗證實驗為探究實驗,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假設,然后為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進行實驗。學生應能自己找出實驗的原理,設計實驗方案,討論實驗方案并選擇實驗儀器。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經(jīng)歷與科學家相似的探究過程,親自參加了化學問題的提出、假設,實驗及問題的驗證解決等活動過程。
以上是我的一些點滴隨想及做法,還有待于今后進一步調(diào)查、實踐、論證和反思??傊?,隨著新課程的穩(wěn)定推進,我們教師應在學生實驗中大膽嘗試,通過實驗真正做到:“學生力所能及,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教師為之”的新課程理念。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