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服務各科教學的角度,從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淡化學科綜合學習,題材設計走進生活這三個方面探討了一些教學理念或教學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科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已經成為從小學到大學甚至成人教育的各科教學中的基本教育技術,信息技術服務于教學值得廣大教師去研究探討。信息技術教學集合了圖片、文字和聲音,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單一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被動接受教育到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方式已經普遍被教師所認可,并作為信息技術服務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和研究文化知識的催化劑。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中,老師可以提前設置問題課件,比如讓學生做一次導游,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自主設計旅游線路??梢愿鶕麆俟袍E,歷史文化知識、特色小吃等主題來設計,學生接到任務必是興致高昂,肯定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分別設計旅游線路,并查閱大量的資料,包括圖片、歷史、文化等。在接下來的展示、匯報和交流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小組的形式,進行評比、演講、交流,這時你會發(fā)現學生個個都是十足的“導游”,他們繪聲繪色的描述著:在海南的天涯海角邊撿拾貝殼、在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騎馬馳騁、在西藏的廣闊天地中看藏羚羊悠閑的散步、在埃及金字塔下癡迷……有的還會欣賞奇花異草、感受唐詩宋詞里的黃鶴樓,寒山寺等古跡、有的會跟著歷史的足跡去探尋古城門、有的會帶你嘗遍大江南北的特色小吃,此時老師就會發(fā)現學生的暢想是多么的神奇。與此同時還會發(fā)現學生完成的網絡作業(yè)是多么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欣賞力,每張圖片,每段文字都是學生精心設計的。教師此時要鼓勵和表揚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引導學生進行彼此之間的交流,在互動的學習、探討、交流中,學生不僅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還培養(yǎng)了他們相互合作、欣賞的能力,這也正是由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研究學習知識的目的所在。
二、淡化學科,綜合學習,全面發(fā)展
學科沒有界限,每一門學科之間都是相通的。信息技術服務教學的目標就是要讓學生有效的獲得知識,并很好的利用和處理知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能力做出不同的要求,鼓勵學生分層次研究學習,積極的利用多媒體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例如教師在《甲午戰(zhàn)爭》的教學中,可以播放相關的視頻、圖片、電影、歌曲等,可以讓學生穿越時空的隧道做一次歷史事件的報道,教師還可以以此為題延伸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如火燒圓明園、五卅運動、抗日戰(zhàn)爭以及現在的釣魚島事件等等,老師可以讓學生對圖片、材料、相關的報道、遺跡、詩歌、歌曲等進行總結、分析、歸納、比較,然后選定某一內容撰寫一篇演講稿,最后組織學生進行演講,學生激昂的講著北洋水師如何苦戰(zhàn)黃海大東溝、八國聯(lián)軍是如何掠奪圓明園、南京大屠殺的悲慘、釣魚島回歸的期盼等,學生們隨著自制幻燈片的演講,表達了對侵略者殘暴罪行的憤怒,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三、走進生活,信息技術材料生活化
我們都知道學生喜歡小品、流行歌曲、電影等這些娛樂方式,作為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點用于教學。如《疏影》這首詞的學習,老師可以讓學生搜集這首詞相關的歷史背景、作者背景、視頻、圖片、文字解析等等,然后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編寫一個小劇本,讓學生把這首詞所涉及的昭君出塞、壽陽公主的梅花妝、漢武帝的金屋藏嬌以及徽欽二帝的靖康之恥、作者姜夔的其他作品等等都放到劇本中,讓學生去演繹,活動中老師要適時的引導和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表演結束后,學生可以分組討論、交流、評比劇本的整體結構和其中的歷史、文化和典故的運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信息技術服務于教學,老師的角色需要轉變,教師的使命不在是單一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怎樣讓學生借助信息技術主動地研究學習文化知識。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富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