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的教育不僅僅向學生傳授一種交際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法制觀念是現(xiàn)代教育嶄新而又十分迫切的課題。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引導他們成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就成為每個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我們語文老師應該通過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法制教育,讓學生根除大腦中的各種貪心邪念,不違法亂紀,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那么如何才能使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既學到了知識,又不走錯路呢?我想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我們應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從語文學習中受到教育。
一、以學生的生活為主陣地,引導學生認識法律的重要性
中職的學生一般對文化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而對自身勞動技能的培養(yǎng)非常在意,但是,我們在教會學生勞動技能的同時,必須要讓學生了解相關勞動法律法規(guī),這也是學生自己非常關心的方面。
例如我在教學《包身工》時,重點研讀了包身工的“起身”“早餐”“上工”情形,從中了解了包身工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悲慘遭遇,學生不由會想到“遭受到如此的非人待遇,為什么沒人采取必要的手段反抗?”這樣就聯(lián)系到《勞動法》中關于加班、病假以及工作時間的相關規(guī)定。接著再次挖掘教材內容,聯(lián)系包身工的年齡和與帶工老板簽訂的“契約”,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合同法》以及《禁止使用童工規(guī)定》。由于中職學生今后即將直接走上工作崗位,成為一名企業(yè)的勞動者,所以對這節(jié)課中涉及的法律法規(guī)就格外的留心,這樣就有效地滲透了法制教育觀念,一定程度上引導了他們成為知法、用法的公民。
二、以教材為載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內涵
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徑。職業(yè)中學課文中相當一部分篇目都涉及一些法制常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應該消極回避這些知識,而應該積極主動地承擔起講述課文相關法制知識的重大責任。那么如何利用教材這個載體呢?
以中職語文課本第三冊第一單元為例,從所選課文的題材和內容上看,也為實現(xiàn)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堅強的基礎。本單元的《自然界與人類》《像山那樣思考》《森林寫意》《離太陽最近的樹》這四篇課文,從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取材著眼點、不同的語言風格來表達一個共同的主題——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的反思。隨著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學生的頭腦會隨著文字的描述呈現(xiàn)出各種“悲劇”的發(fā)生:森林的亂砍濫伐;動物的絕種;山洪的爆發(fā);水土流失的日益嚴重……而這些內容都直接反映了——環(huán)境保護的主題。這樣,自然而然就會激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的熱愛,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這些自然環(huán)境與我們人類的和諧相處,大自然才會變得這般美麗,從而激發(fā)學生自覺保護動植物,讓我們生活的地球更加美麗。這樣既提高了閱讀興趣,又使學生懂得了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在接受語言文字教育的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三、開展各種語文綜合活動,形式多樣地貫徹法制觀念
要讓學生喜歡學法,自覺學法,必須給他們由感性認識來自于直觀、生動的畫面,人物形象表演。參與是最好的學習,只要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體現(xiàn)主動,他們自然習得的知識才是記憶深刻,永遠難忘的。每個學期,我都會安排10課時的時間開展各項語文綜合性活動,例如本學期我指導學生進行“法律在我心中”的演講比賽;“中職生是否需要學法”的辯論賽;另外,還組織了學生到校外向附近的老百姓宣傳法律常識等活動。在這些主題鮮明的活動中,學生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學習、普及法律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這些實踐活動在形式上與以往的報告式、說教式的法制教育形式相比較,學生參與率高,變過去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把枯燥的法律條文演繹成活潑生動的旋律,自然流淌在學生的心中。這些形式寓教于樂,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接受法制的熏陶,受到了啟迪,為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合理應用法律武器提供了條件。
四、讀寫結合——閱讀和寫作作為連接學生與法律的橋梁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課外閱讀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對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思想意識也有重大影響?!耙槐竞脮梢杂绊懭说囊簧??!边@句話是有道理的,學生更應“多讀書、讀好書”。幾乎每位學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學習的榜樣,如軍人、科學家、老師、英雄人物,哪怕是身邊的同學或者自己的父母等。這些令他們崇拜或學習和模仿的楷模相當一部分是學生通過閱讀各類書籍時所認識的。當學生進行閱讀時便會潛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無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我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用現(xiàn)代的法律觀點來分析文章里的人物與事件,用現(xiàn)在眼光來解讀文學作品。
寫作和閱讀是孿生兄弟,閱讀有助于提高寫作水平,而寫作是一個人閱讀面的外在體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中提高的思想意識、道德素質以及法律觀念也反映在他們平時的寫作中。在平時教學寫作時,我布置了一系列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應用文寫作練習,比如《廣告詞》《合同》《借條》《欠條》等的寫法。在這些具有很強針對性的寫作練習中,學生不僅能了解這些應用文的寫法,也關注到了這些文體在應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項,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避免司法麻煩的作用。
語文教學滲透法制觀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目標是使學生知法、守法并學會用法,培養(yǎng)和提高法律素質。我相信通過大家共同的不懈努力,我們的校園將更加和諧,社會將更加法制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