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既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又是一項異常復雜的過程,它不僅要求家長有各個方面的知識和見識,而且要求家長懂得怎樣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養(yǎng)等各方面獲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潛力完全發(fā)揮出來。“望子成龍”是普天之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這種心愿從小處看,可以成就一個人的驕傲與輝煌,從大處看,可能造就一個民族的自豪,甚至成為一種文明與進步的代表。而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應該是立體、全方位的,僅僅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憾。那么,如何讓家庭教育發(fā)揮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呢?
一、學會傾聽,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
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一個親切的擁抱,一個淺淺的微笑,一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小小的禮物,都會使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很多孩子認為家長的付出和愛是理所當然的,不存在感激和回報,沒有對父母的感恩意識,是孩子不聽話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在對孩子付出愛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之心。遇事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說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再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等,當他興奮的匯報完一切,說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時,要尊重他的意見,意見不一致時,要允許他申辯,孩子申辯本身也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如果能有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在辯論中,不失時機地對其引導,給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品格。
二、嚴愛結合,培養(yǎng)孩子敢于迎接挑戰(zhàn)的精神
“嚴是愛,松是害”是中國的一句古話。千百年來,家長教育孩子,老師教育學生,說得最多的也是“嚴格要求”。的確,嚴格要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發(fā)展,少走彎路,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對“嚴格要求”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它使孩子習慣接受,不會批判的思考,個性喪失,創(chuàng)新意識淡薄,有的甚至心靈壓抑,性格孤僻,過早地失去了童真。所以培養(yǎng)孩子競爭意識的同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挖苦,鼓勵孩子敢于迎接挑戰(zhàn)。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贊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他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為,直至養(yǎng)成良好性格,因為性格決定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
三、培養(yǎng)孩子的適應能力,使其正確面對挫折
針對發(fā)生變化的客觀形勢運用自己的智力等諸因素進行自我調控、自我改造、實現(xiàn)主觀與客觀相融,從而保證實踐活動正常進行的能力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面對迅猛發(fā)展和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能力,適應能力越強,離成功的彼岸就越近。在人的一生當中,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苦難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淪,也可以鑄造人的堅強意志,成就充實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它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問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四、教育孩子學會寬容和忍讓
寬容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能夠寬容和忍讓別人缺點和錯誤的人,確實是一個高尚的人,這樣的人,便是人世間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寬容更是一種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寬容傷害自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的時候,仇恨就會被擠出去,我們只有不斷地用愛來充滿內心,用關懷來滋潤胸襟,才能讓仇恨沒有容身之處,而寬容不僅需要廣闊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五、善于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興趣出發(fā),才能讓孩子樂學,現(xiàn)在社會上有種怪現(xiàn)象,那就是小小年紀,大多數(shù)孩子要學很多門知識,很多家長不去考慮孩子學習效果如何,好像是學的內容越多,孩子就離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慮孩子是否愿意去學,有沒有興趣,結果造成浪費金錢,浪費經歷,更浪費孩子天真的快樂時光,所以父母應從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捕捉孩子的興趣點加以引導,然后再給他們的興趣去點火加油,讓他們燃燒起來,這樣才會獲取更加的效果。一位知名教育家說得好:“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掌握在執(zhí)政者手里,不如說掌握在父母手里”。
孩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一門很復雜的學問,只有讓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才能使所有的孩子朝著正確的教育方向發(fā)展。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師范學院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