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九年級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對學生基本化學素養(yǎng)的形成、對學生將來高中化學的學習尤為重要,值得每一個九年級化學老師去探索。
一、用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化學的最初興趣就是實驗。做好教材里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并適時適度地補充一些實驗對維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例如:我給學生上的第一節(jié)化學課:我是魔術師。我設計了三個趣味實驗:燒不壞的手帕;玻棒點燈;會變顏色的畫。從開始到結束,每一個學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參與激情。再如,做粗鹽提純實驗時,我讓學生課前思考:“如果在家,不小心把食鹽灑了,在沒有實驗室提供儀器的條件下,你能提純嗎?”課上我讓兩個已經做了準備的學生用從家里找的布料和塑料瓶完成了這個實驗。第二天同學們都獨立地完成了這項操作。
二、精心設計課后訓練題
課后訓練題的設計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每一份訓練題的梯度。首先必須了解學生的整體狀況,練習梯度通常設置為7∶2∶1,或者8∶2,讓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完成65%到70%,讓他們都能體驗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達到長久維持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的目的。當然,教學中也不能忽視學有余力的那部分同學,那個70%對他們來說可能已經無法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了,讓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那20%或者10%。設計好這個20%和10%的教學才算是真正地面向全體。九年級上學期學生課后訓練一般更適宜為8∶2,下學期及復習訓練時可以設置成7∶2∶1,盡量不設置很難的題目。
三、豐富課外活動
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需要,有計劃地開展課外活動。例如,利用課外時間,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家庭小實驗,自制簡易凈水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再如,在學習氧氣的制取、性質時,可參觀氧氣廠,親眼觀察工業(yè)制氧的過程,目睹液氧和固氧都是藍色的;在講化肥使用應該注意的問題時,可以去田間看農民實際操作。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性
1.提高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生動風趣的課堂語言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大有幫助的。例如:講地殼中元素含量時,要是就讓學生記“氧、硅、鋁、鐵”,可能會有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就算記得了,一段時間后也可能會忘記。如果你對學生說“養(yǎng)閨女貼(心)”,學生會在開心一笑中學到知識,記住知識。也許這個記憶會成為終身記憶。
2.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把繁雜的知識變成簡單的、學生易于接受的知識,把抽象的知識轉變成形象具體的知識,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大影響,對課堂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九年級化學(滬科版)從第三章《物質構成的奧秘》開始,學生就開始分化了。分析其原因就是,構成物質的微??床灰?、摸不著,與前面學習中能看到實實在在的實驗現象形成很大的反差,學生會形成化學不好學的情愫。如何才能讓學生接受這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呢?在教學中,我把這些微觀粒子“拿到”屏幕上,讓它們動起來。學生就可以觀看水分子(我們看不到的微粒)匯聚成水(我們看到的物質),再由水(我們看到的物質)分成一個個的水分子(我們看不到的微粒)。由此類推,讓學生去想象二氧化碳、氧氣等物質的構成微粒。再通過展示氯化鈉、銅和金剛石等的微粒構成動畫圖,給學生結論: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并告訴學生,我們前面學習過的幾種物質是哪一種微粒構成的。在這部分內容的新課教學中,不要拓寬,更不能加深,直接給學生明確的結論,不要讓學生去歸納總結。這樣就可以避開思維難點,讓學生盡量在現有的認知水平上完成對物質構成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多數的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從而學好化學的信心也大大增強了。
五、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可以使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接受科學方法的訓練,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fā)展探究能力。九年級化學的探究活動,選題時一要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經驗出發(fā),力求貼近生活,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和化學息息相關。二要力求簡單易行。我在選擇九年級化學探究活動課題時,主要選擇這樣幾個課題:(1)探究家用鐵鍋的生銹與使用環(huán)境及保護措施的關系。(2)河水pH的測定及生活生產對河水pH的影響探究。學生感到這些探究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大部分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通過科學探究,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自主地、獨立地發(fā)現問題的能力,運用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獲取信息、運用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提高。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體驗了探究成功帶來的成就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更高了。
六、強調學習目的性教育
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習化學的不竭動力。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化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終提高人類自身的生存質量,讓學生了解化學的現狀和將來發(fā)展的廣闊前景,使他們明確:無論從社會的需要或是從將來個人發(fā)展的需要來看,我們都應該學好化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白馬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