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模擬實驗過程不同于一般的直接實驗,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步驟:1.選擇和建立研究對象(原型)的模型;2.將模型置于與原型相似的條件下進行實驗;3.將模擬實驗的結果類推到原型上。模擬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一、模擬實驗探究的提出
新教材的學生實驗中出現(xiàn)的模擬實驗有: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但這些實驗,其操作方法簡單,看似一目了然,且這些實驗中所使用的材料,都是“非生物材料”,如硬塑方框、不同形狀的塑料片、彩色塑料球等等。
二、模擬實驗具有的特點
1.模擬實驗直接作用于模型而非實際的研究對象(原型)
2.模擬實驗根據相似性原理:模型和研究對象之間具有相似性,模型所處的實驗條件與研究對象所處的實際條件也是極為相似的
3.要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將模擬實驗的結果類推到原型上去,以揭示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
三、模擬實驗的一般過程
模擬實驗具有三個特點,決定了模擬實驗的實驗過程不同于一般的直接實驗。那么,該怎樣進行一個模擬實驗呢?
1.選擇和建立研究對象(原型)的模型
無論是直接實驗還是模擬實驗,實驗之前都在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配齊實驗儀器和設備等。除此之外,模擬實驗還有一個重要步驟,那就是要選擇原型。
2.將模型置于與原型相似的條件下進行實驗
嚴格控制模擬實驗條件,要讓模型與原型所處的條件盡可能相同或相似,只有這樣,才能把從模型上獲取的信息可靠、有效地類推到原型上去。
3.將模擬實驗的結果類推到原型上
觀察實驗現(xiàn)象,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并得出實驗結論,這是科學實驗的幾個重要步驟。
四、模擬實驗的典型事例: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1.實驗原理
根據孟德爾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基因)決定的,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為顯性基因(用大寫字母表示如:D),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為隱性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對存在。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為純合子,不同的為雜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當雜合子自交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3∶1。
用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兩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隨機結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組合。
2.實驗材料
(1)兩種顏色(黃、白)的大小體積相同的小球各200個,共400個。
(2)不透明的大小體積相同的小桶20個。
(3)計算器一部。
3.實驗過程
學生分組→取小桶和小球→分裝小球→抓取小球→統(tǒng)計數據→班級匯總→結果分析→得出結論
4.實驗步驟(學生自主探究)
(1)全班60個同學分成10個小組,每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實驗。
(2)每個小組可以領取2個小桶和40個小球(紅、白各20個),然后每個小桶放置20個小球(紅、白各10個)。
(3)每個小組安排3個同學(甲、乙、丙),甲負責從兩個小桶中隨機抓取1個小球進行組合,乙負責統(tǒng)計實驗數據,丙負責把抓取的小球放回原處。
(4)每個小組抓取的次數在50~100次之間,完成任務之后,小組長負責把本小組的實驗數據向班級匯報(把實驗數據填寫到指定表格上)。
(5)10個小組都完成任務后,把各個小組的實驗數據進行匯總并計算平均值,得出最終數據。
5.注意事項(教師先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
(1)負責抓取小球的同學(甲)要求先閉上眼睛,然后才可以實施抓取任務。
(2)負責把小球放回原處的同學(丙),要留意每個小球原來的位置,不能放錯地方。
(3)負責統(tǒng)計數據的同學(乙)要認真觀察甲每次抓取小球的組合情況,并如實記錄,不能主觀更改實驗數據。
6.問題探討(師生互動)
(1)為什么每次抓取小球后都必須先放回原位,然后才重新抓???
答:確保每個小球被抓取的幾率相等,數據準確。
(2)如果孟德爾當時只統(tǒng)計10株豌豆雜交的結果,他還能正確地解釋性狀分離現(xiàn)象嗎?(提問:隨機抓取10次,請同學們統(tǒng)計結果,是否出現(xiàn)三種基因組合,且性狀分離比是否為1∶2∶1?)
答:不能,因為實驗統(tǒng)計的樣本數目足夠多,是孟德爾能夠正確分析實驗結果的前提條件之一。當對10株豌豆的個體做統(tǒng)計時,會出現(xiàn)較大的誤差。實驗重復的次數越多,實驗結果越準確。
五、模擬實驗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1.學生在模擬實驗活動中學會了合作與分享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xiàn)代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模擬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良好空間。
2.模擬實驗能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形成解決問題的良好思維習慣
問題解決的過程一般分成五個基本階段:發(fā)現(xiàn)問題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做出結論。
參考文獻:
[1]劉水明.模擬實驗及其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中學生物教學.2005.1~2.
[2]汪忠.生物新課程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