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深入教學一線對新課程改革前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情況進行對比研究,從中我們可以窺探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情況,分析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所解決的眾多問題。
關鍵詞:課程改革 高中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教學
在高中新課程的結構中,信息技術作為獨立學科出現(xiàn),歸屬于八大學習領域的技術領域。面對新課程實驗,有的教師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和困惑,因為不少教師已經適應了傳統(tǒng)的依據教材內容及實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還有的教師已經習慣了以某些技術為中心的學科體系。其實,課改本身就是破舊立新,就是由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有時也是需要經歷某些“痛苦”歷程的。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師,擔負著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重任,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其他學科更好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探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率是中學信息技術課所面臨的一個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新課改前,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從事著“特色”工作,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中老師的作用是依次對各種常用的辦公軟件進行介紹,使信息技術課索然無味。許多教師從來不需要備課,上課的時候隨心所欲,課堂教學實際上處于一種無目標、無定位的混亂散漫狀態(tài)!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全部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必修部分強調在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與理論建構相結合的過程,感受并認識當前社會無處不在的信息文化形態(tài)及其內涵,構建與信息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信息價值觀和責任感。選修部分強調在必修模塊的基礎上,關注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的雙重建構,既是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后續(xù),又為支持個性發(fā)展提供了更廣泛的空間。我們要關注全體學生,營造良好的信息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實踐、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課改后大家都想方設法從學生日常生活需求出發(fā)來設計課堂教學,如捕捉課堂意外,彰顯個性精彩,好奇心引發(fā)的學生“搗蛋”行為分析,密碼的誘惑,掀起你的蓋頭來——揭示青少年與網絡的“緣”……
經過這樣的設計引導,學生興趣倍增,老師講授事半功倍??梢姡祟惥牡慕虒W設計,符合新課程新課改的理念,符合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同時,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有趣了,不再像以前那樣枯燥無味。現(xiàn)在的信息課堂方法啟迪多于操作灌輸、師生思維碰撞多于簡單形式的互動,老師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各種辦公軟件的介紹員!我們積極貫徹新課改的要求,在教育教學中進行反思,積累經驗,糾正錯誤,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高文.《面向素質教育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上海教育.2001.4.
[2]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建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山東省莒縣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