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我國一門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凝聚了炎黃子孫無窮無盡的智慧,不僅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寶貴財富。世界上,擁有書法藝術的民族屈指可數(shù)。其中,唯有中國書法,具有最悠久的歷史,傳播的最為廣泛,同民族文化保持著最密切的關系。中國書法不僅在國內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而且早已傳播到世界上許多國家,并已被西方的藝術家和藝術批評家所接受。小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形成,他們勃勃生機,童真又充滿強烈的新奇感和求知欲,在小學書法課堂中,向他們介紹中國書法的偉大作用,讓他們深深體會到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更應該學好書法,并通過學習書法藝術和書法發(fā)展史,深入了解書法藝術的真諦,深刻認識和感受祖國歷史文化的燦爛輝煌。從而培養(yǎng)我們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小學生世界觀沒有形成,可以說是一張純潔的畫紙。我們給他一個良好的寫字榜樣,他們就向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在寫字教學中靈活運用榜樣教育,讓學生揚起理想的風帆,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從三個方面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1.書法家練字的故事。小學生愛聽故事,他們從故事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從故事中學到知識,受到啟迪。
2.教師以身作則。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如果教師寫字隨意、潦草,那么學生也會敷衍了事。因此我們學校決定無論語文老師還是其他老師板書時一律用正楷。
3.塑造學生“明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來自學生中的榜樣是最有說服力的。因此,不斷在學生中樹立榜樣,是激勵的重要手段。
從歷代大書法家的年齡方面去考究,長壽者占80%以上。例如:三國時期的鐘繇終年80歲,唐朝柳公權壽至88歲,當代書法家蘇局仙110歲壽終,當代草圣林散之91歲而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書法家長壽呢?除了遺傳基因外,主要是古人對習練書法特別講究,要求頭正、身直、臂曲。在習練時,由寫小字到寫大字,使人身體的指、腕、肘、肩、臂,都隨筆畫的書寫而有節(jié)奏地運動,各種器官都得到了相應的鍛煉。要注意的是,小學生的骨骼肌肉系統(tǒng)還未達到成人的水平,特別是韌帶薄而松弛,肌肉力量也還較小,習練書法這種小運動量的運動特別適合他們身體的發(fā)展,雖從外觀上看不出有多大的運動量,其實卻如八卦、太極、形意拳一般,寓動于靜、剛柔相濟。可以說書法是一種慢性“氣功”,書寫時,可以調整經絡,勻暢呼吸,最后達到心手相應,益于身體健康。
習練書法時,除了強身健體外,尤為重要的是使人的心理得到更健康的發(fā)展。雖然書法作品的每個字都是用手寫的,但實際上一副精美的書法作品是一個人精神風貌的體現(xiàn),它的內涵極為豐富。
書法藝術,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這些精辟之論,都充分指明了研究任何學問都需要日積月累,切不可一曝十寒。因此,在書法課堂上,我經常向學生闡明學習書法并無捷徑可言的道理,讓學生懂得只有從一點一滴學起,由筆畫到結構再到章法,記之于心,熟之于手,才能達到心手相應、物我兩忘的最佳境界。
審美是對美的感受,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一種能力。藝術教育就是運用藝術來培養(yǎng)和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鑒別美、欣賞美、想象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幫助受教育者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理念、健康的審美情趣,完善的藝術修養(yǎng),活躍審美人生的教育活動,為孩子將來創(chuàng)造美好的世界打下美學基礎。任何藝術,它帶給人的都是美的享受,書法藝術更是如此。
在書法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比賽意識和競爭意識也于無形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書法課上,為了多得到一個紅圈圈,為了能使自己取得班級的“小書法家”的稱號,每個學生都情趣高漲,格外認真。在各類書法比賽中,學生為了賽出最佳水平,勤勤懇懇、廢寢忘食。他們經過書法的磨煉,不但具備了競爭意識,更重要的是有了自信心和榮譽感,以及開拓進取的精神。
通過書法教學課程,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實施寫字教育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品質,而且促進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具有育智、啟德、健體、審美的多種功能,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但是要使每個孩子都喜愛它,感受書法藝術的無窮魅力,并能寫一手好字,不僅需要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付出艱辛的勞動,更要付出智慧的耕耘和科學的勞作,在今后有待于我們不斷地去實踐、探究。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通北林業(yè)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