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形勢下如何構(gòu)建高效課堂?這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怎樣提高課堂的高效性成為教學方式改革的焦點,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改革實踐,摸索出一套在普通中學嘗試設施高效課堂的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 中學歷史 高效課堂
新課標指出:“提倡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备咝дn堂的立足點是“自主、合作、探究”,強調(diào)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突出學生學會、會學、樂學、創(chuàng)學,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在我校新課改教學實踐中,筆者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嘗試。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高效課堂的前提。主要任務是:明確學習目標,了解課文結(jié)構(gòu),指導制訂學案。預習以閱讀課文為主,通過預習,第一,讓學生初步明確本章節(jié)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第二,課文講了幾個要點,哪些知識點是自己可以弄懂的,哪些還不能理解,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第三,指導學生制訂簡易學案,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使用。預習課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課堂學習
課堂學習是高效課堂的核心。其模式為:“先學后教”,即自學探究—分組討論—教師點撥—當堂訓練。
其方法是:1.教師指導學生自學課文,充分利用地圖、插圖、多媒體動畫、影片片段和小黑板等輔助手段,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基本內(nèi)容,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2.教師收集這些問題加以整理,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一般每班劃分6-8個學習小組),然后鼓勵小組長(先指定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后輪流擔任或由小組推薦)公布解決這些問題的結(jié)論。3.教師根據(jù)討論活躍程度和結(jié)論的創(chuàng)意性予以評分,并表揚每個小組的優(yōu)點,然后對暴露出來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評(時間應控制在15分鐘以內(nèi))。4.利用學生制訂的學案進行課堂練習,教師巡回檢查,并及時糾正錯誤,排疑解難。
在自學探究和分組討論階段,有時可由學生表演簡短課本劇,即歷史人物角色扮演,如《群臣議政》(秦始皇與群臣討論廢分封、行縣制的對話);《舌戰(zhàn)風云》(政協(xié)會議上國共兩黨關于“政治民主化”和“軍隊國家化”的舌戰(zhàn))等。還可以組織小型辯論賽,如辯論“拿破侖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洋務運動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氛圍,鞏固課程學習效果。
三、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是高效課堂的補充,一般安排在晚自習完成。主要任務是:學生整合課文脈絡,教師巡回解答疑難、小組分享學習成果。
晚自習時,教師不要講課,主要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輔導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教師的作用是:1.指導學生對白天所學課文內(nèi)容進行歸納和整合,形成知識體系,如《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可歸納為“1234”,即“一個序幕、兩個階段、三個中心、四個人物”。2.教師不要坐在講臺上看書備課,應巡回檢查指導,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及時予以解答。3.鼓勵學習小組交流學習方法和心得體會,展示學習成果,與全班同學分享。如記憶方法、答題技巧、歷史規(guī)律等。
四、課外作業(yè)
課外作業(yè)應具有趣味性、開放性、可操作性,作業(yè)量不宜太大。一般安排在課外活動或休息時間進行,其形式有:開放性思考題,研究性學習,教師博客作業(yè),歷史知識競賽等。
1.開放性思考題應注重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不設標準答案,如“如何評價辛亥革命?”“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與今天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有哪些區(qū)別?”2.研究性學習是新課改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要強調(diào)集體協(xié)作,重視個人創(chuàng)見,過程重于結(jié)果,如“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對統(tǒng)治者政權(quán)建設有什么作用?”“制約20世紀20年代國際關系的因素有哪些?”等。教師指導學生確立主題,編制提綱,搜集資料,篩選資料,形成結(jié)論,強調(diào)小組分工協(xié)作。這類作業(yè)可在雙休日完成,一般安排1-2周時間。3.教師創(chuàng)建工作博客,向?qū)W生公開,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點擊。博客上設立學科輔導專欄,在這里既可進行學習方法輔導,又可布置課外作業(yè),并及時對相關練習進行講評。4.利用班會或課外活動進行歷史知識競賽,內(nèi)容不限于教材,鼓勵全員參與,放寬獎勵范圍。
五、單元檢測
檢測考試改變以往單調(diào)乏味的形式,采取的方式為:個人自選試卷、小組交換評卷、教師集中點評。
1.檢測試卷可分為容易、中等、較難三個檔次,由學生自選,考試時間安排60-90分鐘為宜。2.評卷的權(quán)力交給學生,由小組交換同類試卷評閱,分數(shù)不公開。3.學生評卷完畢后,教師集中點評,解決共性問題。
以上是筆者在新課改理念下構(gòu)建歷史高效課堂的嘗試。通過三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濃了,學習負擔減輕了,學習成績提高了。在學習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增加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
作者單位:湖北省荊州市文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