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nèi)對教師教育權構成的研究尚不多見,但隨著時代發(fā)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領域內(nèi)責任、權利、義務的逐漸規(guī)范,教育實踐對教師教育權的構成要素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需要。
從法理的角度看,教育權與受教育權是教育法學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教師作為教育主體可以承擔教育法律賦予的教育資格。對教師教育權構成問題進行研究,可以促進人們對教育法律問題的法律思考,有助于人們正確地認識和評價教育法律實踐中產(chǎn)生的問題。從學理的角度看,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且中小學教師的教育對象以未成年人為主,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認識問題不夠全面、深刻,自制力較差,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因此,明晰教師教育權的構成要素,能促使教師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學職責?,F(xiàn)行的法律條文中對教師教育權構成的描述過于抽象,不利于指導實踐,所以,根據(jù)教育的需要應將教師權利量化,對教師教育權構成進行深入研究,進而出臺具體的條例、規(guī)定指導教育實踐。
有的學者從兩個維度對教師教育權的內(nèi)容進行了闡述,從靜態(tài)看,教師行使其教育權主要涉及到三個要素,即教育環(huán)境、學生和家長,相應地教師應該享有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權、學生管理權和對學生家長的平等協(xié)商權;從動態(tài)看,教師要改進、發(fā)展教育教學,必須享有教育改革實驗權。而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權包括教師有權使用學校的各種教學設施,有權要求學校改進教學工作條件;教師有參與教育教學決策的權力,教師有選擇教科書、教學方法的權利。而在對學生的管理權上,則首先是教師有管教權,其次是教育有評價權。
有的學者認為,教師在法律上的權利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師作為一般公民所享有的權利;另一方面是指教師作為教育者的權利。本文所談的教師權利,就是針對教師的職業(yè)權利而言的。關于教師的基本權利,我國的《教師法》作了專門規(guī)定,概括起來主要有教育教學權、科學研究權、管理學生權、獲取報酬待遇權、民主管理權、進修培訓權等。教師的教育權與教師的基本權利不是同一個概念,再者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教師的教育權主要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及其他專業(yè)性活動中所享有的自主性權利。顯然,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學生、教育評價等方面的權利,都應屬于教師教育權的范疇。
在各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從法理與學理兩個方面探討中小學教師教育權的構成問題,即從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及其他相關活動中所享有的法理與學理層面的專業(yè)性權利分析,教師教育權應包括教學自主權、指導學生權、評價學生權、教育懲戒權、管理自主權等五個要素。《教師法》中明確指出:教師享有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的權利。筆者認為教師教學自主權就是教師所擁有的國家法律賦予的,可以依據(jù)教學規(guī)律與學生實際在教學工作中自主決策的一項職業(yè)性權利,這其中包含了教學改革權與實驗權,即教師擁有針對不同的教育教學對象,在教育教學形式、方法、具體內(nèi)容等方面進行改革、實驗和完善的權利。因此,教學自主權應包括以教材選擇權、教學進度安排權、教學方法決定權為核心的若干項權利?!督處煼ā分忻鞔_指出:教師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的權利。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關注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個性化發(fā)展的呼聲越來越強,教師理應憑借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針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與特點,及時在學生的特長、升學、就業(yè)等方面予以指導?!督處煼ā分忻鞔_指出:教師有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yè)成績的權利。教師有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學業(yè)、勞動等方面給予客觀公正的、恰如其分的評價。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行使評價學生權時,不應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教師應以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出發(fā)點,采用各種評價手段,以保證教育效果?!读x務教育法》中明確規(guī)定:教師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但未闡述何為體罰,這一籠統(tǒng)、抽象的表述使得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失去了一切的懲罰手段,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嚴重的阻礙,并不符合有獎亦應有懲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教師應有權利以促進個體健康發(fā)展及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權不受侵犯為出發(fā)點,在法律、師德允許的框架內(nèi),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及承受能力,對犯錯學生實施合理懲戒,幫助其改正錯誤或糾正不良習慣?,F(xiàn)行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對教師管理權限的問題鮮有提及,教師管理權利的不明確性,使得教師在管理工作中常受外界因素干擾,同時,教師對管理權限存疑,嚴重影響了其管理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對保障受教育者學習權是極其不利的,因而,教師應有權根據(jù)職業(yè)操守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班級管理、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個別教育等工作層面,自主決定管理策略及實施方法,不受外界干擾,即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各種管理策略、管理手段,以保證教育、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宋熙炯.《論教師教育權》.[J]江西教育科研.2007.(1).
[2]劉冬梅.《對教師教育權的法律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04.(8).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