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幾年的文言文教學中,我針對學生因怕學繼而厭學的心理,果敢地拋棄了傳統(tǒng)的識記、背誦、串講、歸納等文言文教學模式,摸索出了一條既顧及高中學生已有的文言文水平,同時又能充分體現(xiàn)新課標下文言文教學的新路子。
門外觀一觀
即置一篇具體的文言文作品于浩瀚的文學史的長河中,讓它帶出與之相關聯(lián)的多種有價值的信息,形成以它為中心的綜合知識網(wǎng)絡,造成烘云托月之勢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中國古文浩若星河,群星燦爛,選入中學課本的最耀眼的幾顆亮星,它們不論在思想性還是在藝術性方面都代表著某一時期、某一階段的最杰出的創(chuàng)作成就。因此在每上一篇作品之前,我都收集大量的與之有關的多種信息,并大力渲染,把該作品推上最閃亮的位置,讓它的魅力點燃學生好奇的興趣、求索的欲望,從而主動走進作品。例如,我在上《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之前,首先給學生講授了以下歷史知識:晉公子重耳的流亡經(jīng)歷,尤其是重耳經(jīng)過鄭國和秦國時兩國對重耳的不同態(tài)度;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扮演的角色;引導學生回憶了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精彩場面。通過這些生動具體的歷史故事,既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知識,又自然地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同時也亮出了本文的中心事件——燭之武“舌說強秦”,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燭之武”這個主人公和“舌戰(zhàn)”這一中心事件上來,這就好比電影鏡頭,由開始的輪廓背景到逐漸清晰可感,再到后來的特寫鏡頭,學生的思維由輪廓到具體,由模糊到清晰,不但自然而然地走進了作品,而且明確了學習的重點。
里面鉆一鉆
鉆什么?鉆字、詞、句等文言基礎知識,這既是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傳統(tǒng)的漫無邊際的、事無巨細的講解,不但會使學生如墜深淵而無所適從,更為重要的是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是造成學生厭學怕學的主要因素,所以解決好這一步是文言文教學的關鍵之所在。通過實際我總結(jié)出以“自學、質(zhì)疑”為契入,以“精講、巧練”為手段,以“歸納、積累”為目的的“八字”文言教學法,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當引導學生主動走進作品以后,我就讓學生對照注解自學,對確實無法搞懂的,提交全班進行討論,我在他們討論的基礎上稍作點撥分析,在他們確實學懂之后,隨即對其進行強化性訓練,并把它們作為本課積累的重點,這也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把這些問題解決以后,根據(jù)教學目標確定歸納積累對象,不求多,但要全面有代表性,包括常見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的活用,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等。并把它們作為以后強化訓練的重點散布在以后的教學和練習中。日積月累,學生的文言知識自然就會豐富起來,畏懼的心理慢慢地就會得到解決。
跳出評一評
由于認識水平的生活經(jīng)驗的限制,學生很難正確認識學習文言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多學生認為是純知識的學習,這也是影響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我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提是把文言文放在今天來認識、來解讀、來評價,即用現(xiàn)代的眼光審視作品中所蘊藏的現(xiàn)實意義,不求空洞的講解,而求在作品中做實實在在的分析,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作品中蘊涵的震撼他們心靈的力量,讓古人的智慧和思想之光在今天重放異彩,激活當代學生的心靈、點燃他們的心頭火焰。作品中,那強烈的愛國主義、高度的歷史使命感、不畏強權、不與黑暗現(xiàn)實同流合污的志趣和人格、對親情和友情的眷愛、對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對正義和呼喚、對英雄的崇敬等等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無不貫穿在古代文人的精髓中,對它們在作品中的深入挖掘,既體現(xiàn)著對我們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更體現(xiàn)著在今天重讀古文的必要性和現(xiàn)實性,《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的不記私利的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巧妙絕倫的勸說藝術;《蘭亭集序》中,王羲之對人生哲理的追溯、對永恒的人生價值和人生事業(yè)的企慕和追求;《歸去來兮辭》中陶淵明保潔守志的倔強精神、超脫生死是曠達樂觀的精神等等博大高深的思想,時至今日仍然閃耀著理想的光芒而豐富著中華民族的思想體系,陶冶著一代又一代人,對它們在古文中的挖掘,對于端正學生學習古文的態(tài)度、明確學習古文的目的、增強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以上“三步走”的文言文教學法,是相互聯(lián)系、互為前提的,割舍其中的任何一塊,都是有悖于文言文教學規(guī)律的。置身古代學古文,站在今天評古文,把古文教活、學活,它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被動局面,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文言文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市肅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