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在幾年的教學活動中,我深深體會到要學會運用“點撥”藝術,點撥學生思想,打開學生思路,引導學生撥云見日,讓學生獲得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
一、抓準時機,適時點撥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本褪歉嬖V我們:在學生心欲通而未達之時,教師予以達之;在學生口欲言而未能之時,教師予以言之。此時教師的相機而點、適時而撥,就如及時加一把火,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體說來,適時點撥一方面包括在學生遇到困難,思維受阻,茫然不知所措時,教師及時對個中原因作出判斷,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將學生從迷惑的、膚淺的此岸引向豁然開朗的彼岸。如《兩小兒辯日》中“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當我問到“湯”有哪些意思時,同學們都只說“食物煮后留的汁”。我們都知道“湯”是一個典型的古今異議詞,同學們的回答顯然是不全面的。當我再進一步問“湯”的古義時,他們顯得有些迷茫。我靈機一動,我們班的學生幾乎都是農(nóng)村來的孩子,在我們的方言中有“洗腳湯”一說。于是我抓準時機,對學生們說:“在方言中有些詞仍保留著它的古義,那又有誰知道洗腳湯”中的“湯”怎么理解呢?話音剛落,同學們很快七嘴八舌地說出了“熱水”這一答案。我又趁熱打鐵,讓他們聯(lián)系了赴湯蹈火等詞語。
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及時辨析錯誤的根源,調(diào)整學生的思維方向,巧妙地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二、把握分寸,適度點撥
點撥不是簡單的告訴,而是一種技巧性引導,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學生的思維就像琴弦,撥得輕重不同,效果完全不一樣。適當?shù)牧Χ葧艹雒烂畹囊繇?,否則就會發(fā)出噪音。這就要求教師課堂點撥時,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尋找到學生的“已知區(qū)”與“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結合點,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布設懸念,這就如樹上的果實,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即,而是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這樣就會激起學生不得答案誓不罷休的熱情,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除了要深淺適度,適度點撥也包括要適量。教師點撥時要言詞簡略,恰到好處,給學生留有余地。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應當引導學生自己討論,自己推論,給他們講的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的應該盡量多些?!蔽以谕昙壷?,用同一個意思的不同表達效果做過實驗。結果表明:教師點撥時用語拖沓冗長,拐彎抹角的班級,學生對之反應淡漠,遲緩;用語簡要精煉,點到為止的班級,學生對之反應熱烈、敏捷。
三、注意用語,委婉點撥
巴莆洛夫高級神經(jīng)活動學說實踐證明:積極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動的強有力的鼓舞者和發(fā)動者。相反,消極的情感則阻礙、壓抑它的工作。課堂上學生回答時由于種種原因會出現(xiàn)很多狀況,有時詞不達意,有時結結巴巴,有時言而無序,有時答非所問……這時教師如果簡單粗暴的點撥,只會使他們更加緊張,甚至思維停滯。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會對學習感到索然無味。所以教師在給學生點撥時,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用委婉的語言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呵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巧妙地引導學生糾正錯誤。
四、隨機應變,靈活點撥
教學活動中的“點撥”并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運用點撥方法,講究一個“活”字,它隨著教學實踐的擴展而拓展,不可能進行僵死地延習,始終在隨著時間、地點、人事、教材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就拿每一篇課文來說,都是作者個性、才華、情感以及思想的結晶,都有著鮮明的特色;從教學對象來說,他們的年齡及心理特征、知識水平各不相同,他們的理解能力就存在著差異性。所以點撥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得好:“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就是有隨機應變能力。有了這種品質(zhì),教師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時此地的情況和特點,從而找到適當手段?!?/p>
曾經(jīng)有人說過: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學中教師巧妙運用“點撥”藝術,就是點燃這個火把,讓它燃燒。在全力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讓我們攜手行動起來,都成為循循善誘的良師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東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