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談話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下面就如何提高與學生談話的效果略陳淺見。
一、準備充分,有的放矢
找學生談話,不能心血來潮,毫無準備。一個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在談話前,要確定談話的對象,談話的目的,考慮談話步驟,選擇有說服力的材料,還要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作詳細的調(diào)查了解。必要時,還要回顧一下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學生的成績冊、作業(yè)本,根據(jù)“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原理,制訂談話方案。實踐證明,對情況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掌握談話的主動權,左右談話的“形勢”。
二、尊重學生,平等對話
談話之前讓學生先“請坐”。這恐怕是許多班主任想也沒有想過的。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時,不妨搬一張凳子請學生先坐下來。這盡管是舉手之勞的小事,但卻能反映出班主任的良苦用心,體現(xiàn)出了教師平等待人的心態(tài);換一個角度來看,學生對此也無疑會心存感激,“受寵若驚”的。
三、注重技巧,因材施教
1.專心傾聽,適時提問
被談話的學生一般都會先將情況向班主任訴說。這時,班主任應是學生最專注的知音。同時,班主任需要冷靜與理智的態(tài)度,在聽的過程中進行分析判斷,抓住真實的、本質(zhì)的東西。
2.注意對象,褒貶結合
“談話要注意自己的對象,點明問題也要根據(jù)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方式”。這是筆者從事學生思想工作的體會。筆者認為找學生談話時,若是該生性情豪爽,談話往往開門見山,直陳主題;若是自尊心、羞澀感較強的學生,往往采取委婉含蓄的技巧,讓人思而得之。
3.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談話教育,就是要抓住一個“理”字,把道理講透,以理服人。談話中,特別要注意的是,對學生要尊重,切忌盛氣凌人。尤其要不得的是,不問青紅皂白,動輒訓斥學生。這種粗暴的教育,不僅不能教育學生,往往還適得其反,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
4.暗示談話,迂回作戰(zhàn)
學生中有很多問題,班主任不宜與學生直接談論,如早戀現(xiàn)象、優(yōu)秀生身上存在的毛病等,班主任使用暗示的方式談話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5.情緒感染,真情流露
人是有感情的,班主任在談話中若能以自己的一顆赤誠之心待之,常常能使學生冰冷之心頃刻熔化,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6.目標升級,錦上添花
打鐵還須趁熱,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有時也需要“趁熱”。學生尤其是那些班主任心目中的所謂“差生”。由于后進生形成原因較復雜,甚至因后進生長期“后進”,日積月累,問題根深蒂固,所以一、兩次的談話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所有的問題,必須實施目標分解,逐步推進。
7.背對背談,逐個擊破
班主任不妨把他們分開談話,背對背地進行,使他們孤立無援,然后綜合幾個人談話內(nèi)容,尋找矛盾焦點,作為進一步調(diào)查的突破口,就不難弄清事件的原委的。
四、談話過程中的注意點
1.尊重人格
班主任與學生談話過程中,用語要尊重學生裝的人格,不得諷刺、挖苦、辱罵學生,應堅持正面說服教育為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特別是批評學生或涉及暫時不宜公開內(nèi)容時,要盡量避免當眾進行,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產(chǎn)生對立情緒,影響談話的繼續(xù)進行。
2.理解寬容
青少年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生活和與人交往的經(jīng)驗,各種良好的品質(zhì)正在形成之中,又因為理性思維不成熟,容易沖動,談話中難免有時沖撞老師,作為師長的班主任要有寬容之量要耐心細致地教育他,以自身的人格和高尚品德去感染影響學生,但寬容不等于無原則地遷就學生,對學生的過失該指出的要明確指出、該批評的要嚴肅批評,甚至處分。
3.把握契機
談話最好不要在學生上課時間內(nèi)進行,以免影響學生功課。有些談話要注意時效性,不要錯過機會。
4.鼓勵啟發(fā)
班主任與學生談話,學生總是懷著復雜的心情而來的,尤其是后進生,總認為班主任找其談話不是訓斥就是挨罵,因此防范心理較強,一般不會立即說出內(nèi)心話或事情的真相。班主任在談話中要善于運用啟發(fā)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消除疑慮,以便積極配合。
五、收集信息,及時反饋
并不是有良好的談話,就能達到教育的目的。有的談話收效甚微,學生聽了入耳不入心。而有的談話則效果顯著,就像一把金鑰匙,一下子就能打開學生心頭的鎖,能使學生如臨春風,如沐春雨。作為老師,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希望能畢其功于一役,要有熱情和耐心。相信在長期的堅持之下,智慧的汗水定能澆灌出美麗的心靈之花。
作者單位:興化市昌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