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生活叫讀書。讀書的生活原本就是一種享受,或者說讀書本身就是享受生活。書是森林,可以棲息疲憊的心靈;書是甘露,可以滋潤龜裂的心田;書是良藥,可以醫(yī)治心頭的傷痛;書是屏風(fēng),可以遮蔽塵世的喧囂;書是磚瓦,可以構(gòu)筑知識與人格的大廈。
“一日讀書一日功,一日不讀十日空。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在信息泛濫、競爭激烈的今天,讀書、求知、思辨應(yīng)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常人是如此,為人師者更須如此。一部《帕夫雷什中學(xué)》,會讓教育的理想之花在心中永遠(yuǎn)盛開;一本《愛的教育》會讓愛的清泉永駐心中。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自己的學(xué)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xué)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yīng)當(dāng)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
一本好書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信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里,他們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美麗、高貴……朱永新先生是書香校園的倡導(dǎo)者,他的理念是:“我們之所以要閱讀,并不僅僅是因為要考試,而是因為我們要生活。讓閱讀成為伴隨學(xué)生終身的生活習(xí)慣,讓閱讀成為他們?nèi)松猛舅仨毥?jīng)歷的精神跋涉。”
與好書相伴,繪美麗人生,開啟智慧,潤澤生命。不讀書無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讀書,無以知世界的寬廣;不讀書,無以知知識的力量。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yuǎn)。有了讀書這個厚實的根本,鮮艷的花蕾才能綻放,智慧的果實才能飽滿。多讀一本好書,多得一份經(jīng)驗,多增一份智慧,多添一份力量,多享一份幸福。多讀書胸有成竹,多寫作妙筆生花。讀書可以凈化心靈,也可以升華人格。唯有讀書才能將枯燥的生活變得鮮活,將遙遠(yuǎn)的過去變得親近,將理想擦得熠熠生輝,將夢想拉得觸手可及。有人說:“一本書有時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生命軌跡。書本無聲,但她就像一個朋友,激勵你向生命的更深處走去。當(dāng)你流淚,它如手帕,溫柔擦拭;當(dāng)你歡笑,它如夏花,燦爛成片,激起你心海的朵朵浪花。讓浪花撞擊心靈,迸發(fā)出五彩繽紛的火花?!?/p>
最是讀書滋味長。古人說到讀書有“三味”——讀經(jīng)味如稻梁,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更有今人把讀書的滋味分門別類——伏天讀書如飲甘露,冬日讀書如偎暖爐;花前讀書儼然仙翁,月下讀書如溫舊夢;霧重重時讀書開人茅塞,雨瀝瀝時讀書驅(qū)人寂寞;春風(fēng)得意時讀書平心靜氣,坎坷失意時讀書淬礪心志;多姿多彩的日子讀書以助雅興,平淡無奇的光陰讀書以添風(fēng)騷。讀書的滋味尚能如此,生活的滋味就可想而知了。
讀書就是一次次地與大師對話,一次次地與大師交流思想,從書中尋求快樂,從書中尋求方向,從書中尋求出路,從書中真正地找到人生的目標(biāo),從書中找到人生的價值。
閱讀無禁區(qū),但品味有高低。讀書無竅門,但是理解有深淺。我喜歡把讀書與寫作結(jié)合起來。這些年,是讀書與寫作讓我開始了飛翔。在我看來,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不能拒絕讀書與寫作——讀書引發(fā)思考,寫作本身就是思考。凡是遇到值得一讀的好書,我總會做大量的讀書摘記,并把自己的思考化為一篇篇文字。
高爾基曾詩意地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輕快而舒適的詩,好像新生活的鐘聲在我的耳際鳴響?!?/p>
有一種生活叫讀書。讀好書,交高人,乃人生兩大趣事。和高人為伍,與智者同行,這就是從讀書中獲得的至純至美的生活境界。用最好的心情閱讀最美的文字,這是讀書之快樂,精神之享受。讀書終身受用,好書相伴,人生將無怨無悔,生活才有滋有味。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