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大唐的詩庫,李白的詩篇超凡脫俗,他的許多名篇都離不開山水,而山水的靈氣和大氣就是李白的詩魂。可以說,沒有山水就沒有李白的名詩和名氣,也就沒有浪漫的李白。大唐繁榮昌盛,幅員遼闊,山河壯麗,李白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盡情地漫游。李白借助山水抒發(fā)了豪情和壯志,排遣了郁悶和孤獨,表達了鄉(xiāng)思和友情……李白生在唐代,他沒有白活,他用浪漫的足跡把大唐的山水都寫成了千古流芳的好詩,輝煌了中國的詩壇。
李白可謂中國山水詩人中的另類。李白氣質(zhì)如山、性情如水,他的人生旅途像山一樣起伏不斷——時而陡峭、時而平緩,又像水一樣源遠流長——有時奔放、有時回旋。李白詩中的山,有名山——“將登太行雪滿山”,也有無名的小山——“青山橫北郭”;李白詩中的水,有大川——“欲渡黃河冰塞川”,也有無名的小河——“白水繞東城”。李白山水詩的風格和意境雖然較難把握,但詩中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就像畢加索的畫一看就是畢加索的畫一樣。李白有主宰或駕馭山水的能力。他既能描寫山水的細節(jié),又能描寫山水的氣勢,而描寫山水的氣勢正是在表現(xiàn)他本人的氣勢,李白把自己的氣勢擴張到山水之中,給人的感覺既是山水感染了他,也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一.胸懷抱負出蜀去
5歲時,李白隨父移居綿州昌隆青蓮鄉(xiāng),號青蓮居士。李白不安分守己地做他的“青蓮居士”,25歲時,他帶上一壺足以點燃青春熱血的白酒,仰天一笑,瀟灑地離了家,出了蜀,開始漫游地球。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于開元13年離家出蜀的途中寫的一首詩:“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痹娭羞B用5個地名:峨眉山、平羌、清溪、渝州、三峽,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詩中可見詩人正在旅途,正在日夜兼程。詩中一個“發(fā)”字,一個“下”字,可見船速之快,可見灑脫的詩人一路行色匆匆。無獨有偶,李白的另一首詩可謂與此異曲同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境,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碧菩陂_元14年,26歲的李白帶著慷慨報國的壯志和建功立業(yè)的幻想,離四川、出三峽、渡荊門,來到了江漢平原。詩人詩情滿懷,他從兩岸綿亙的重山峻嶺中一瀉而出,面對漸離漸小最后消失的遠山,面對滾滾奔流于蒼茫大地的江水,李白以新奇的感覺和酣暢的醉意,寫下了平原的廣袤和長江的壯闊。其實,這首詩跟《峨眉山月歌》一樣,都是在寄情于山水,抒發(fā)詩人的遠大理想。
二.壯志未酬行路難
在唐王朝由強盛走向衰落的時期,李白熱烈地追求光明和自由,他蔑視封建禮法和朝廷權(quán)貴,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勢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擊。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使他憤世嫉俗,陷入困境,陷入郁悶,陷入孤獨?!盎ㄩg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見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崩畎椎倪@首《行路難》描寫月下獨自飲酒的情景。詩人由孤獨而邀月,時而同飲,時而歌舞,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放浪形骸的個性,他竭力把本來寂寞的場面營造得熱烈而歡快,以此排憂解愁。但是,熱鬧是表面的,背后卻隱藏著詩人懷才不遇、世無知己的孤傲和寂寞;同時,“行樂須及春”,表現(xiàn)出詩人面對困境,無可奈何,只好苦中作樂,急于自我開脫的心緒。更有那首《行路難》,極言路難行:“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痹娙塑P躇滿志卻走投無路,因此心緒紛亂,非??鄲灪兔?,以至于在宮廷里,面對的“金樽清酒”,面對“玉盤珍饈”,卻沒有一點食欲:“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不過,浪漫詩人就是浪漫詩人,李白并沒有消沉,他依然堅守夢想,等待時機——“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他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也許在世人眼里,“渡黃河”和“登太行”是十分艱難的事情,但這對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李白來說,恰恰是最偉大的事業(yè),也正是他出蜀要施展的偉大抱負;只是這奔騰的黃河不該被冰塞住,這巍峨的太行不該被雪封住,而這堅固的冰、慘白的雪,也就是當時的黑暗現(xiàn)實。李白為黑暗的現(xiàn)實所難,他最終深深地感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既然有那么多岔路,既然條條大路通羅馬,那么李白就必然會選擇一條通往夢想的浪漫之路,這條路上應(yīng)該柳暗花明、山清水秀。路難行就改道,這樣不失為明智之舉。有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不愿做“蓬蒿人”的李白在“抽刀斷水”、“借酒消愁”之后,為了排除心中的郁悶,就毅然決然地“仰天大笑出門去”,或者干脆來個“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李白的浪漫非同一般,他的浪漫其實就是一種歇斯底里的發(fā)泄,而這種發(fā)泄“飛流直下三千尺”,正好成就了他桀驁不馴的浪漫。
古往今來,因“人生在世不稱意”而浪跡天涯的文人墨客不勝枚舉,他們的游歷和結(jié)果不盡相同。李白像陶淵明那樣不愿摧眉折腰,但他不去隱居一處;他也有屈原的憂國憂民情懷,但他沒有投江自盡。李白就是李白,一個擁有山一樣堅挺、水一樣柔韌的李太白。
三.浪跡天涯情意長
浪漫的詩人不是浪蕩的人——浪漫的詩人愛想家,浪蕩的人不一定想家。李白無論多么浪漫,盡管浪漫到天涯、到海角,他也會想家,而且他的思鄉(xiāng)之情比山高、比水深?!扒椴簧顒t無以驚心動魄?!痹凇抖朊忌皆赂琛分?,李白一出蜀地就想家:“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陛p舟疾駛,來到楚國,李白又想家了:“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痹娙擞脭M人的手法,寫故鄉(xiāng)的山水來送自己的萬里行舟,雖然看不見故鄉(xiāng),但是飲水思源,看見故鄉(xiāng)的水,也能涌起對故鄉(xiāng)的眷念之情,可見李白的鄉(xiāng)情很濃。
浪跡天涯,得知朋友遭貶,李白特意賦詩一首,從遠道寄贈給他:“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币磺芯罢Z皆情語。“五溪”本五道風景,而在詩中卻恰似殘留在心頭的五條疤痕。李白珍視友情,在極度孤獨的時候,他會把明月想象成朋友,與明月對飲,希望“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四.熱愛山河當導游
李白不僅是個大詩人,他更是一個旅行家。他的浪漫思想及其不平凡的經(jīng)歷,給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不朽的話題。李白的詩是詩也是畫,可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李白作為偉大的旅行家,他在詩中旅行,在畫中旅行,他以獨特的感悟,抒發(fā)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他是詩仙,也是酒仙,他用愛和酒來排遣人生的失意,在旅途中釋放心中的郁悶,追尋精神的寄托,他一路留下浪漫的足跡,一路也留下了多彩的詩意。古往今來,世人仰望這位飄逸的詩仙,便會化郁悶為振作,抬頭笑對人生,心中情不自禁地升起與他同樣的浪漫和豪放。李白一生游歷的時間長、地域廣、景點多,而且他是詩情飛揚的詩仙,我極力推薦李白去當中國的第一導游,以便讓更多的人與他一道在游歷祖國的大好河山時,充分享受美麗的自然和美好的人生。
李白的山水詩應(yīng)該就是精彩的解說詞。欣賞他的山水詩猶如在游覽山水,又如在欣賞山水畫,而且多了一份深刻的人生感悟。李白留戀于美酒和山水,以至于唐玄宗賜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庫支錢”,傳為千古佳話。詩人杜甫有一首詩大贊酒仙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崩畎鬃苑Q“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歲月是在隱逸漫游中度過的。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情于清風明月,留下許多含而不露、意境深遠的山水詩的名篇。李白一生游歷范圍很廣,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峽,留下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空谷絕響;南行江浙,留下了“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長河剪影;上廬山,留下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麗畫卷;東至齊魯,留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磅礴景象;西游華山,留下“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的雄奇篇章。欽提奧說:“詩人在給人教益的本領(lǐng)上遠比歷史家優(yōu)越?!蔽乙f,李白還比地理學家優(yōu)越。李白游歷的地方多,見識多,他的詩以一種藝術(shù)唯美的自然景觀增添了綜合的文化魅力。唐玄宗若是讓他當個旅游局長,他一定會干得很出色,會讓祖國的山山水水都變成名勝。
李白嗜酒,他酒醉心靈,他酒后留給后世的詩篇,九百多首,家喻戶曉,膾炙人口。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xiàn)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也是盛唐社會現(xiàn)實和生活面貌的藝術(shù)寫照。李白灑脫不羈的個性和豐富多彩的思想注定了他最好去當導游,他能讓游歷的地方充滿浪漫的詩情畫意,能讓跟隨他的游客擁有一顆美麗而浪漫的詩心。一路追尋,詩仙李白的深深足跡,一步步,一串串,從過去到現(xiàn)在,詩化了中國的山水,將延伸到無窮無盡的未來。
胡德勝,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襄樊。本文編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