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家黃光碩先生說:“學生語文學得怎么樣,作文可以作為衡量的重要尺度,學生語文能力過不過關,作文也是一個重要的標志?!弊魑慕虒W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但如果僅憑每周一次的作文課、三周兩作的寫作量,很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針對這一現(xiàn)狀,隨之而來的日記、周記等多種形式的稱之為寫話的練筆應運而生。
區(qū)別于作文,寫話練習作為對作文的一種鞏固、拓展和提升,受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大,寫話教學呈現(xiàn)出多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現(xiàn)象一:缺乏對內(nèi)容選材的方向指引
一到周末,同辦公室的老師之間就開始煩惱起來:這個禮拜寫話的題目是什么呀?平時工作繁忙,還沒來得及細細思考這個問題,一眨眼又到命題時間了。倉促之間,教師往往隨意定了一個主題,草草布置完了事。有些能“未雨綢繆”的老師巧借各種節(jié)氣、學校的活動、季節(jié)的變化布置寫話題目,但也往往無外乎“學雷鋒”“運動會”等老套的題材,學生交上來的習作大同小異。在一次主題為“掃墓”的作文中,一生這樣寫道:“使我最感動的是為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鐘里,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為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也是用鮮血換來的……”這種格式化的作文缺少真情實感,讓人不得不為他們感到悲哀。
思考:
生活是學生最好的寫作題材。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認識生活,這是作文的重要基礎。因此,何不放手讓他們自己來確定寫話的題材呢。既解老師命題難之困惑,又給了學生抒發(fā)個人情感的一個平臺。某位老師讓學生們寫寫班上一周內(nèi)發(fā)生的真實的事情。學生們有的聊聊同學之間的吵吵鬧鬧,有的抒發(fā)一下當班干部的苦與甜,有的聚焦班上的新聞,有的甚至介紹流行之風,精彩層出不窮。通過欣賞同伴的佳作,學生還培養(yǎng)了留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積累了寫作的素材,學到了不少選材的妙招。
現(xiàn)象二:缺少對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
按照慣例,每到周末我們都要組織學生進行寫話練習。但周一交上來的作業(yè)常常令我們望而興嘆。學生字跡潦草、錯別字滿天飛。盡管再三申令要其擺正寫作文的態(tài)度,但效果甚微。有時看到個別學生的寫話作業(yè)實在不像樣子,要求他重新修改,他們不但能很輕松的就找出自己習作中的錯別字,甚至連一些遣詞用句的錯誤也能馬上修改出來。
思考:
眾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中年級學生要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老師只布置學生習作,卻很少有人把讓學生自己修改習作也當作要求明確提出并落實的。大多數(shù)學生,把布置的寫話草草寫完,就萬事大吉,把推敲修改的工作完全推給老師,完全依賴于老師的批改。其實改是寫文章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寫作過程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葉圣陶先生曾有過這樣的一句話: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何不放手讓學生嘗試自己去改,這樣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在“改”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
現(xiàn)象三:缺少對寫話批改的端正態(tài)度
每周一,教師辦公桌上都堆著厚厚的一疊本子,這就是讓老師苦于批改的寫話本。有的教師錯誤地認為,既然教師的“精批細改”沒有作用,何必浪費時間和精力。于是,瀏覽學生的寫話后,只給一個“優(yōu)”“良”“及格”的評價。有時,老師自己也沒有考慮清楚某次寫話作業(yè)的要求,就憑直觀感受簡單給出等級。學生看后,不知自己作文存在什么問題,也就不知如何努力了。
思考:
寫話批改不需要寫下長篇的眉批尾批,不需要改出文中的每一個錯別字,但老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為學生所運用到的好詞佳句畫條浪線以示鼓勵,為文章中呈現(xiàn)出的閃光之處畫上星星表示肯定,而對于隱藏在文中的不足與問題,教師不妨用三言兩語為學生指明修改的方向。當學生看到寫話本上布滿紅色的圈圈畫畫,他們一定會因為老師的重視而加倍地認真。
現(xiàn)象四:缺少對寫話作業(yè)的反饋
因為寫話有一周的周期,很多教師常把這一作業(yè)的批改滯留,有時甚至拖到后半周。批改完寫話本,很多老師又為了減少事務,讓學生把寫話本發(fā)下去了事。或者簡單地點名表揚寫得好的同學,批評一下不認真的同學。指令其下次端正態(tài)度、提高質(zhì)量的要求卻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實際的行動。
思考:
有調(diào)查表明,80%的學生交給老師習作后,急切地渴望得到老師的評價,尤其是希望得到肯定的贊揚。教師的反饋延時,降低了評價的時效性。
要讓寫話的批改成為開啟下次習作的一次指導,這種作用只有通過批改后的反饋才能顯現(xiàn)出來。對于涌現(xiàn)出的優(yōu)秀片段,哪怕是一句話,一個開頭,老師要舍得花時間讀給大家聽,放大他們成功的效應。而對于一些失敗的例子,老師也要幫他們找出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讓他們明了改正的方向。實踐證明,寫話也需要訂正。只有通過一文的重寫,學生才能掌握一類題材的寫作要點,才能觸類旁通地面對同類作文。所以教師很有必要抱著“寧愿少練一次筆,也要練好一次文”的原則,扎實有效地開展每一次的寫話訓練。
從某種程度上說,寫話和課堂內(nèi)的作文練習是孿生兄妹,他們是相輔相成的兩個組成部分。充分發(fā)揮寫話練習的訓練作用,才能達到為作文教學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