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是文學藝術的瑰寶,經(jīng)常閱讀古詩不但可以讓我們充分感受到祖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正因為如此,高考歷來把古典詩詞作為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來考查。閱讀、鑒賞詩歌重在感悟理解,詩歌的許多妙處需要我們用心揣摩。詩歌鑒賞題在高考中難度層級是E級,我們理解詩歌的障礙往往來自詩歌的表達技巧。華美的詩歌猶如“天機云錦”,詩人有時是妙手偶得,更多的時候是殫精竭慮“淬煉”而成。今天我們就來走進詩歌這神秘而華美的“天機云錦”,賞析其巧妙的編織藝術。
一.知識儲備
古詩的編織藝術(表達技巧)主要包括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結構技巧、語言技巧等方面。
1.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比擬、夸張、借代、反復、互文、雙關、設問、反問、用典、疊詞、頂真等。
我們平時最常用的是對偶、比喻、比擬、夸張,但尤其要注意互文、雙關、用典這三種修辭,雖然不是高考考試大綱考查范圍內(nèi)的修辭,卻是古典詩詞中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
2.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其中,間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觸景生情、移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喻今、即事感懷等。
描寫方法有白描、細描、細節(jié)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多角度描寫(上下、遠近、明暗,形狀、聲音、顏色,視覺、聽覺、觸覺)等。
描寫景物時,景與景之間的關系有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樂哀互換、今昔對比等。
重點考查的是抒情和描寫。
3.表現(xiàn)手法有對比、襯托(正襯、反襯)、渲染、烘托、照應、懸念、鋪墊、虛實、象征、聯(lián)想、想象、諷刺、賦、比、興、以小見大、點面結合等。
4.結構技巧有卒章顯志、層層深入、首尾呼應、詳略得當、過渡巧妙等。
5.語言技巧有煉字、煉句等。
二.剝筍技法及其作用
(一)剝筍技法
辨析下列詩歌各運用什么技法?
【例1】青苔滿地初晴日,綠樹無人晝夢余。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劉攽《新晴》)
——三、四句用擬人手法。
【例2】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白樸《天凈沙· 秋》)
——寫景動靜結合。
【例3】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虛實結合。
【例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孟云卿《寒食》)
——反襯,以樂景寫哀情。
(二)挖掘內(nèi)涵
【例1】表達對南風“惡作劇”的親切喜愛之情。
【例2】詩中用靜態(tài)景物如殘霞、老樹、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描寫秋天的風光,用動態(tài)的景物如落日、寒鴉、飛鴻描述秋天的景致,動靜結合,表達詩人樂觀向上的精神。
【例3】前兩句是對揚州過去景物的想象描寫,是虛寫;第四句化用杜牧詩意,使人聯(lián)想揚州當年盛況;第五句寫出揚州今日荒涼破敗的景象,虛實結合,寄寓詩人對昔盛今衰的感慨。
【例4】第一句寫江南美麗的風景,第二句寫寒食節(jié)自己生活的悲苦,三、四句寫寒食節(jié)不吃飯食的原因:以江南的美景反襯詩人的境況,以樂景寫哀情。
三.解題步驟指導與點撥
【點撥1】高考古詩表達技巧題設題方式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
【示例】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虞美人 寄公度舒宣
舒 亶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這首詞上下闋寫景的角度或手法有何不同?這樣寫有何作用?
——上闋寫的是實景(眼前景),下闋寫的是虛景(想象之景);手法是虛實結合。寫出了深秋蒼茫蕭條寒意侵人的特點。表現(xiàn)了詩人孤獨悲涼的心境。
【點撥2】高考古詩表達技巧題解答思路
——概述何種技巧
——結合詩句闡釋技巧內(nèi)容
——為何用此技巧、表情達意的效果
【示例】早行/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
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
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
——此詩主要用了反襯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強化】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的問題。(2010安徽卷)
歲暮①/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
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輕纓?
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注】①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洲(今四川閬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并作賞析。
答:
——借代,如煙塵代邊境戰(zhàn)爭,與后文“鼓角”相應,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zhàn)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用典,如“請纓”,史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無人為國分憂。借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點撥3】文有“文眼”,詩有“詩眼”。閱讀詩歌,要抓“詩眼”,抓住了“詩眼”就初步把握了詩的主要內(nèi)容。
試找出下列詩句的“詩眼”并分析其作用。
【例1】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李賀《李憑箜篌引》)
——詩眼是“逗”?!岸骸弊职岩魳返膹姶篦攘α芾毂M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李憑所彈箜篌之音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自己的職責,結果石破天驚,“逗”得秋雨傾瀉而下。
【例2】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小妹)
——詩眼分別為“扶”、“失”?!拜p風”徐來,“細柳”動態(tài)不顯,唯有“扶”字才恰到好處,與“輕”、“細”相宜,顯得和諧,并且又把風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tài),給人以一種柔美之感。下句寫恬靜的月亮已經(jīng)輝滿大地,梅花自然沒有白天那么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這樣,好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強了詩的感染力。
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可以明確:要找準“詩眼”,必須明確什么是“詩眼”。詩眼,是借人眼為喻的,它是詩中最能開拓題目意趣和表現(xiàn)力最強的關鍵詞句,是足以使全詩生輝、通體發(fā)亮的聚光的焦點。
詩眼分為兩種類型:“句中眼”和“篇中眼”。(一)句中眼。就是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字。能使詩句生動形象以至“活”起來的一兩個關鍵字。一般是動詞、形容詞。(二)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詩中最為傳神,最能使全詩生動飛揚的關鍵性詞或句子。篇中眼是作者感情的噴發(fā)口,它能更好地顯示詩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鑄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是景和理的有機統(tǒng)一。
四.遷移:高考古詩表達技巧題模擬練習
【示例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06江西卷)
三江小渡/楊萬里
溪水將橋不復回,
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風波去又來。
【注】將:行,流過。
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采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征意義,從而表達了友情恒久不變,能經(jīng)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
【示例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答題。(2008福建卷)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齋絕低小,
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死點污琴書內(nèi),
更接飛蟲打著人。
【注】這首詩寫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請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對這首詩作簡要賞析。
——這首詩景中含情。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人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xiàn)了燕子的可愛之態(tài),又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
也可以理解為詩人通過對燕子頻頻飛入草堂書齋擾人情景的生動描寫,借燕子引出禽鳥也好像欺負人的感慨,表現(xiàn)出詩人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惱和心緒不寧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閆振松,仲玉梅,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贛榆。本文編校:高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