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應具備一些理想的追求,一點青春的激情,一點創(chuàng)造的活力,一份深深的執(zhí)著,因為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理想的事業(yè)。
“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置身于活躍而興奮的課改大潮中,面對教育的種種紛繁,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時常以此來叩問自己:我呈現(xiàn)給孩子們的該是一個怎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新佳境呢?
一、真實,課堂教學的生命之本
教學過程本是學生認識和發(fā)展的過程,是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人格不完善到逐漸完善的過程,而語文教學
的價值也就在于引領學生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從而獲得生命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難免會說錯話、做錯事。
然而,時下的許多公開課,太過“順利”、太過“正確”、太過“精彩”了,使聽課的老師又驚又怕,驚的是學生的表現(xiàn)居然能這么出色,擔心的是自己的班級與之差距竟然這么巨大。然而,透過“精彩”,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個精心制造的亮點;透過“精彩”,我們可以想象反復演練的試教。這樣的課,省略了復雜的訓練過程,只呈現(xiàn)了精彩的學習結果。這樣的課,只不過是“作秀”,師生怎么會有激情?這樣的課,學生的認識是重復的,語言是復制的,感情是“作態(tài)”的,甚至可能在師生的心靈上投上“雙重人格”的陰影。
二、個性,課堂教學的靈性之光
國畫大師齊白石曾對他的學生說:“像我者死,學我者生?!币徽Z道出:機械模仿、失去個性是沒有生命力的。
在實際教學中,為數(shù)不少的教師習慣于把教參、教案的內容搬到課堂上,完全是一種毫無個性的教學。在課改的今天,有些教師聽了一些公開課,沒有剖析實踐背后的理念,只學會了外在的教學形式。于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質疑解難、表揚激勵,乃至膚淺如“你真棒”、“拍拍手”也都模仿了,自以為是在實踐個體感悟、科學探究、正面激勵等新課程理念了,實際卻是將之淺表化、庸俗化。還有一些教師對名師的觀摩課機械地模仿,照搬名師的教學設計,甚至課前開講藝術也套用了,走進了“不見理念,只見行為;不見藝術,只見技術”的誤區(qū)。名師具有豐富的學識修養(yǎng)和高超的教學藝術,是其長期學習和反復錘煉的結果。盲目機械地模仿名師,不僅喪失了自己的教學個性,還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
三、激情,課堂教學的精神之魂
馬卡連柯曾經(jīng)指出:“做教師的絕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師?!边@句話也許有些偏頗,但它卻鮮明地指出了激情對于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尤其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不斷推進的今天,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決不能沒有激情。教師是課堂的靈魂人物,教師的激情能夠燃燒每一個學生。激情是什么?課本是情的載體,一篇篇課文無不滲透著情、濃縮著情、洋溢著情,既有濃濃的親情,又有真摯的友情;既有澎湃的豪情,又有溫潤的柔情……教師的激情,就是內心對文本的感動,對生活的感悟,對人生的體驗,外顯于他的言行舉止,用語言、用表情、用眼神傳遞給學生,展示一個內心豐富的自我,伴隨學生度過一段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四、開放,課堂教學的活力之源
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需要教師預先作出周密的安排?!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憋@而易見,課前的精心預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師片面理解預設,固守、拘泥于預設的教案,按照設計好的教學環(huán)
節(jié),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設計的教學任務,生怕教學中會“節(jié)外生枝”,完全放不開手腳。
“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旅程?!?葉瀾語)在新課程理念引領下,我們深知課堂教學因為“人”的參與呈現(xiàn)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動態(tài)生成也成了一種不期然而然的“相遇”。既然動態(tài)生成已經(jīng)成為教學中的必然,那么我們就不應該回避,而應以開放的心態(tài)來直面它。預設時,讓我們拋開一些束縛學生思維的框框,拋開學生學習的“標準答案”,來預設一下怎樣廣開學路學習,預設多元解讀,預設課堂的各種變數(shù),力求使預設的空間具有更大的包容度、開放性。在教學進程中,不固守預設,將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根據(jù)學情機敏地對預設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調整。如此開放的課堂,必將生機勃勃、活力無限。
作者單位:河北省藁城市廉州鎮(zhèn)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