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暗示作為一種情感策略被廣泛地運用到英語教學中,但目前對于心理暗示在語言教學中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構建在課堂上的具體應用辦法。而對于這種教學策略的失效分析卻很少。本文以全日制飛行學生作為個案,分析心理暗示在實際教學運用中的失效成因。通過對個案分析發(fā)現(xiàn),這種失效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環(huán)境因素,它們交匯于環(huán)境投射于人的心理而產生的心理反應,體現(xiàn)為個體慣習和群體默契。
關鍵詞:心理暗示 慣習 英語教學
一、導言
策略研究是語言教學研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好的策略,雖然不能替代語言教學本身,但可以優(yōu)化我們的語言教學,使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暗示作為一種情感策略和教學管理策略已得到廣泛地應用研究,并產生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具體辦法。但有效之時,卻還有失效之痛,在英語教學中對心理暗示的運用并沒有在真空中進行,那些精心設計的方式和辦法一旦被運用于具體教學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失效,這種失效的產生既有人的因素,即教學所涉及的人,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還有環(huán)境因素,即學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造就怎樣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是學校、教師和學生“共謀”的結果,同時每個學生主體會針對這樣一個具體的環(huán)境做出反應,并形成群體和個體慣習。本文就以我校飛行學生個案,以暗示和心理暗示為切入點,擬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
二、心理暗示
暗示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是人或環(huán)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fā)出信息,個體接收了這種信息并做出相應的反應的這樣一種現(xiàn)象。心理暗示,根據(jù)《心理學大詞典》的定義,是“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暗示作用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弊鳛橐环N心理規(guī)律運用于教學實踐時,心理暗示是指以“人本主義”思想為指導,通過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科學規(guī)律,把學習個體的大腦和身體、有意識和無意識活動、感性和理性結合起來,充分開發(fā)學習個體的心理潛能,更好地優(yōu)化學習效果,達到學習目的。
從教學的角度對心理暗示進行研究是在教學指導思想從以知識為本到以人為本的轉向之后所發(fā)展起來的,它克服了只重知識灌輸,忽略學習主體心理的教學弱點,把教育對象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承認學生的情感或心理狀態(tài)對學習過程和效果的重要影響。
保加利亞心理醫(yī)生洛扎諾夫(Georgi Lozanov)于20世紀50年代倡導,人在學習時,大腦兩個半球、意識與無意識、智力和情感協(xié)調活動不可分割,運用心理暗示方法能把人體各部分的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fā)揮整體的功能。史蒂文·克雷申(Steven Krashen)認為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會形成一個情感過濾器,可以促進或阻礙習得語言的輸入。積極情感因素如自信、愉快等能形成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促進語言的輸入。至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心理暗示現(xiàn)已形成一些普遍性的應用研究成果,這具體體現(xiàn)在:通過心理暗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意識;通過鼓勵式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師生情感交流,寓教于樂,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以及賦有積極暗示作用的批判技巧。同時,教學過程中的非語言因素也有極強的暗示作用,這些因素包括:面部表情、手勢、身體語言和聲調等。這些在筆者對飛行學生的大學基礎英語教學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應用。
1.充分利用職業(yè)環(huán)境強化學生的英語
學科意識。隨著全球化的到來,英語作為一種國際語言,得到了最充分的發(fā)展和最廣泛的運用,與很多社會職業(yè)都發(fā)生了很強的聯(lián)系。2003年國際民航組織頒發(fā)了對民航執(zhí)業(yè)人員(飛行員是其主要群體)的英語要求,把英語作為國際民航組織的唯一工作語言,且對飛行員的英語能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飛行員必須達到其四級水平方能執(zhí)業(yè),即要求飛行學生達到一般的聽和說的英語語言能力,以應對工作和生活。英語已經成為關乎飛行學生的畢業(yè)年限、晉升機會和待遇等的重要指標。這些信息都會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上非常自然地引入發(fā)布給飛行學生,以此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意識。希望學生在意識上把英語從一個無關緊要的科目放到一個核心課程的位置上。并且,面對這樣的人才需求狀況,我校已經推出了以英語為龍頭的教學改革。這無疑對我們的英語教學都是一劑興奮劑。從理論上,給我們英語教學營造了空前良好的環(huán)境。
2.隨著交際教學法、任務教學法以及合作教學法的興起和在語言教學中的廣泛運用,英語教師已經從以知識傳授為主“傳道授業(yè)解惑”這樣一種簡單的師生二元關系中解放出來,從而被賦予多種角色,包括教學組織者、課堂主持人、任務合作者等。這樣,教師也不是傳統(tǒng)的“嚴師”,通過承擔多種角色,教師優(yōu)化了教學軟環(huán)境,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語言。而且,語言教學,尤其是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學,早已不提倡一錯一糾的教學方式,多用鼓勵的教學方式。作為學生的朋友,對他們所犯錯誤不作惡意挖苦性批判,而是因勢利導,巧妙地對錯誤進行暗示。教學中也盡量做到目光和微笑的積極暗示,面對學生精神飽滿,富有激情??删褪窃趯@些辦法的運用之后,觸發(fā)了筆者的思考:為什么這些普遍有效的教學辦法卻好像遇到一股更大的暗流在抵消它們的積極作用,產生了讓教師困惑的失效?
三、心理暗示的效用分析
可以看出,以上把心理暗示作為一種教學策略的語境化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教師可以控制的課堂教學之上。而教學之實效取決于教師、學生與學校的共同參與,更是學生課堂內與課堂外的學習效果整合的結果。而教學策略應用的失效首先是應用前提的失效。文秋芳認為,教學策略的運用必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前提。這里的自主學習是指“我要學”的意識狀態(tài),首先指的是學外語,其次是學習策略。①筆者所面對的教學對象很多既不主動關心英語的學習,更不關心英語的學習策略,仍然是處于“要我學”的意識狀態(tài)中。究其原因,就飛行學生目前的英語能力而言,他們面臨著比較嚴峻的職業(yè)環(huán)境,2008年,我校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因為英語水平未達到航空公司要求畢業(yè)之后仍滯留在校補習英語。但他們對這種嚴峻性的體會是在面臨畢業(yè)的時候才產生,之前仍然停留在一種理論層面。然而,教師對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的教學目標卻是急迫的。一正一反加劇了學生“要我學”的意識。面對這種前提與實際的對立情形,學校決定把對學生的民航專業(yè)英語水平測試提前,讓它與學生的每一個階段都發(fā)生關系,②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給每一個飛行學生強烈的心理暗示,即不學好英語將舉步維艱,以迫使每一個學生投入到英語的學習和英語語言水平的提高上。就筆者觀察,這個措施的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原因在于學校這種政策性推力僅僅是造就自主學習的一種因子,尚有其他因子在左右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皯T習”就是其中一個主要因子。
慣習(habitus)本是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一個文化概念,是指一種特定的遵守規(guī)則的實踐感,它是客觀社會機制與主管認知圖示之間的重要中介,它通過家庭出身、學校教育、工作環(huán)境等因素,逐漸將個人所接觸到的社會狀況有意無意地內化到人的性情體現(xiàn)中,并長期持久地指導行動者的行為。筆者借重這一思想,是因為它與心理暗示有許多切合之處,目的在于分析飛行學生受學校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支配,被動而又自然地發(fā)生的思想、知覺和行為,促使他們主動適應環(huán)境。
1.形成慣習的因素首當其沖的是慣例,它主要是一些先例或基于環(huán)境的習慣。當慣例已經在一段頗長時間被視為適當?shù)淖龇ê?,便成為“準則”(顯規(guī)則或潛規(guī)則)。由于英語在2003年被規(guī)定國際民航組織的工作語言,我國各航空公司雖然一直對英語的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認識,但直到2006年才把英語擺在一個空前突出的位置,這反饋給人才培養(yǎng)單位的學校,才從根本上提升了英語在飛行學生教學中的重要性。之前,飛行學生第一位的學習任務是飛行技術,沒有飛行技術一切都空談。因此,對于他們的四年大學生活,前兩年的理論學習僅僅是為后面階段的飛行技術學習做理論上的準備,而英語確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長期形成的慣例造成了對英語的漠視。慣習的持久性決定了它不是靠學校改革措施上注入幾支英語教學的強心劑就可以完全改變的。另外,飛行學生對于英語也僅僅從漠視轉向把它作為一種技能的重視,著眼于自身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訓練和提高。英語作為一門人文學科,不僅僅是技能的傳授,更是知識、文化和智慧的生產場。剝去英語的知識和文化層面,僅僅作為技能,其本身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了。也就難怪學生對它不感興趣了。
2.飛行學生學習意識和實踐的交互
影響而形成的慣習。學生們長期接受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這造就了他們以接受知識灌輸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心理模式。以此,學生還是學習的客體而不是主體,這嚴重背離了當下大學教育本身的規(guī)律和特點。同時,正如李賦寧先生所說,英語是最容易學的語言之一,也是最難學到家的語言之一。③經過中學至少六年的英語學習,很多學生已經處于“學習瓶頸”,難有初學時因突破性、飛躍性進展的興奮。在中文作為母語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不能產生即學即用和立竿見影的實效性,心理上的成效期待難以立即得到滿足,缺乏成就感。這樣極容易產生內在心理動力和語言實效價值之間的張力,從而淡化學習動力,使學習熱情或一落千丈,或起伏不定。另外很多學生的英語學習實踐經歷,加劇了他們進入大學后對英語的心理緊張和厭惡情緒,使學生心理層面形成“母語依賴”的動力定型。而在“母語依賴”情結的作用下,經常發(fā)揮作用的是兩種語言之間的惡性抵觸,這樣就使英語不僅淡出了他們的生活,也淡出了他們的學習。而且這些慣習還會導致群體默契,造成群體現(xiàn)象,這也就是為什么我校飛行學生實施分級教學后,A級、B級和C級分別體現(xiàn)出不同的群體氛圍和其他一些語言學習現(xiàn)象。且這些現(xiàn)象在年級之間還具備了很多的相似性。
四、結語
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是學生自覺不自覺參與的生存空間。在這樣一個空間里,一個學?;驅I(yè)群體所形成的慣習,是由個體接受環(huán)境和自我的心理暗示,從而做出反應所表現(xiàn)出的結果,但一旦形成,又反過來嚴重地影響著每個個體的存在。學生的慣習更是學校的外在制度與內在精神,教師和學生共同影響的結果。因此,教學于學校是事關全局,于教師則是事無巨細,于學生要培養(yǎng)自身學習意識,優(yōu)化學習策略,從而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注釋:
①參見文秋芳.育人為本.授人以漁[J].外語之聲.2009(1).
②飛行學生的學習階段主要分為校部的理論學習和到各分院的飛行技術學習.
③參見李賦寧.英語史[M].商務印書館,2004.第361頁.
參考文獻:
[1]Richards ,J.C and Rodgers ,T.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8.
[2]石俊杰.教育社會心理學[M].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
[3]高宣揚.布爾迪厄的社會理論[M].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4]謝瑩.談心理暗示[J].教育藝術.2005(1).
[5]張偉.略論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暗示[J].中國教育學刊.2000(1).
[6]李憲奇.洛扎諾夫學習法述評.安徽教育學院學報[J],1996(11).
作者單位: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