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新課標以鮮明的姿態(tài)強調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語文學科中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中如是說:“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我深有同感,作為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覺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設置的重要性,如果實施得當對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達成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就以蘇教版七年級下的《一面》為例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運用。
《一面》這篇課文是通過作者阿雷回憶自己與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寫出了魯迅先生與廣大勞苦大眾呼吸相通,關心培養(yǎng)進步青年的精神,和他與黑暗勢力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革命意志。“俯首甘為孺子?!笔撬烁竦淖罡唧w現,而這也是我的課堂教學中最難于去把握和駕馭的地方。
由于魯迅先生所處的年代離我們的學生有些遙遠,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只會處于表面階段,不知深入且無法深入。所以我把本文的難點設計為“通過文章中對魯迅先生外貌、神態(tài)、言行等的人物描寫,了解他獻身革命,關心、熱愛進步青年的崇高品質,以及魯迅精神對當時進步青年的巨大鼓舞?!?/p>
新課程標準同時也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薄罢Z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等要求。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從這篇文章中得到正確的價值觀和獨特的體驗呢?
首先,我布置學生從各方面的途徑去尋找魯迅先生的事跡,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一個最直接的情感體驗。然后我講述了魯迅先生在侄女周曄眼中是怎樣一個人?在著名作家蕭紅眼中是怎樣一個人?在偉大的劇作家巴金眼中魯迅又是怎樣一個人?課堂從交流式的談話導入,這樣的氛圍給了學生最直觀的情感體驗:原來魯迅先生是這樣一個廢寢忘食的學者,是這樣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民主戰(zhàn)士,更是一個“俯首甘為孺子?!钡臒嵝拿癖?。那在一個和魯迅僅有一面之緣的公交車售票員阿累眼中,魯迅先生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這是第二步,自然引入了課文。進入課堂的高潮部分。
充分解讀作者對魯迅的人物刻畫方法,捕獲作者瞬間而閃的信息。通過文字,我們了解到在阿累的眼中,魯迅是一個雖然瘦但是精神矍鑠的和藹老人。他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誠懇推薦別人的書,多么地謙遜;那“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
在第一課時結束后,我趁熱打鐵,給學生布置兩篇文章:
一、假設你是阿累,在無錢買書的情況下,接受到一個偶像的饋贈,你的心情如何?
二、假設你是當時的時代偶像,你會為一個陌生的工人做些什么嗎?
在第二天的作業(yè)交流中,我很欣慰地看到同學們在文章中所流露出的對偶像的崇敬以及對照自身缺點做出的一些承諾。他們正如阿累在文章的最后所說一樣:前面是一條路,先生沒有走完就倒下了,我們只有踏著他的血的足印,繼續(xù)前進。整個課堂激情昂揚,有對反動者的鄙視,有對革命者的崇敬,有對自我缺失的遺憾還有對未來更為理性的憧憬……
這個魅力使我更加自如地駕馭課堂,使我更為熟練地操縱課堂,更使我有了反省自我的勇氣。如果這個魅力我可以用一句話總結,那我就只能說:動之以情方能曉之以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市先鋒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