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詩人海子的名篇,自從選入高中語文教材以后,屢屢被人誤讀。許多解讀這首詩的文章流于空泛,他們只抓取詩歌中的一些意象做些浮光掠影的分析,更多的人在講堂上把詩人之死與這首詩聯(lián)系起來,進行考據(jù)式的分析,這些都違背了對文本的解讀原則。因而,所讀的結(jié)果與詩歌的本意大相徑庭。本文將從語言學的角度,對詩歌的語言進行分析,力圖通過詩歌的語言讀出文字背后詩人表達的真意。
首先,詩歌的標題就充滿矛盾,“面朝大?!毖赡芸匆姟按号ㄩ_”?這里“面朝大?!迸c“春暖花開”的結(jié)合,說明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體是在抒發(fā)對一種虛幻理想的渴望。因為“面朝大?!倍霈F(xiàn)的“春暖花開”的景象只能是海市蜃樓,那種“春暖花開”的景象只能是縹緲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按号ㄩ_”這個詞語,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生活景象的描繪,它還代表了一種生活狀態(tài),代表著一種心理渴望。“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春回大地,陽光燦爛,萬物復蘇,世界充滿了生機,人們心中充滿對未來的希望。而這些,詩人是“面朝大海”看見的,準確地說是他想象的。因此,他早就知道,“春暖花開”對他來說,是一個虛幻的圖景。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這句詩有一個重要的時間概念,詩人處在此時,他對明天發(fā)出期盼。“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詞,“做”說明他還不是理所當然的幸福的人,而是立志去“做”一個幸福的人。這如同我們在學生時代常常在日記中寫道:“從明天起,我一定要做一個聽話的好學生?!边@里起碼可以說明兩點:第一,我還不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立志明天改掉缺點成為一個聽話的好孩子;第二,一定要“做”出聽話的樣子,因為現(xiàn)在還不是聽話的好孩子,所以需要自己用一系列行動去證明自己看起來像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海子也是這樣,盡管他現(xiàn)在還不是一個幸福的人,但他立志從明天起去“做”一個幸福的人,用自己的一系列行動讓別人感覺到他是一個幸福的人。他的所有的行為是“做”給別人看的,因為幸福還是不幸福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別人只能根據(jù)現(xiàn)象去判斷。
于是,他“做”“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這類生活中的事情。人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常人看來,喂馬、劈柴、遠離家園、買菜燒飯這類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勞作,是許多人不愿意做的事,而海子卻把它看成是幸福的事。因為能夠有機會做這樣的事情,說明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園,有一個靈魂和思想依托的精神家園。但是詩人的家是怎樣的呢?“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人悲傷地告訴我們,他的“家”就是“一所房子”,并且是“面朝大海”。這里,我們需要分析“一所房子”的意義:“一所房子”是一個對房屋的普通指稱,是不能代表“家”這個概念的。詩人稱其為“一所房子”,說明他沒有把它看成自己的“家”。“家”是一個溫暖而幸福且令人向往的意象,而“一所房子”卻是一個冷冰冰的意象,詩人沒有“家”,因而幸福感根本無從談起。就是在這樣的地方,他所看到的“春暖花開”的景象也只能是海市蜃樓。也許這景象是現(xiàn)實生活真實圖景的折射,但真實的幸福生活在哪里,他根本無從知道?!按号ㄩ_”的景象對詩人來說,不僅是虛幻的,而且還有遙遠的空間,因此,這“春暖花開”的幸福生活與詩人毫不相關(guān)。他只能遠觀這虛幻縹緲的“幸?!保靶腋!彪x他如此遙遠。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這里也有一個時間的問題,“從明天起”說明他現(xiàn)在還是沒有做,他很久沒有和親人通信了,之所以沒有通信,是因為他沒有“幸福”可以言告,他也不想把自己的孤獨和痛苦告訴自己的親人。當他獲得短暫的“幸?!焙?,盡管那“幸?!毕駝澠圃娙松箍盏拈W電,他還是想把它告訴自己的“每一個親人”。從現(xiàn)實生活的經(jīng)驗中我們知道,我們最想告訴親人的往往就是自己內(nèi)心的幸福和痛苦。海子沒有把痛苦告訴親人,他傳遞的是閃電般短暫的或者是虛幻的“幸福”。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這也是詩人“從明天起”要做的事,山河本來已經(jīng)有了名字,但詩人還要重新給它取,并且要取“溫暖的名字”。這里,“溫暖”一詞至少說明了三層含義:第一,河山以前的名字是不溫暖的,這種感覺來自情感距離的疏遠。作者仿佛是在告訴我們,在情感的孤獨中,河山也離他如此遙遠。第二,詩人要把自己內(nèi)心短暫的“幸福”通過起名字的方式傳遞給山山水水。給河山起名字,這是詩人親近自然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詩人和自然交流的一種表達方式,而把山水作為情感交流的對象,說明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和寂寞。第三,“溫暖”反映了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心理感受,他希望世界上的一切將來都是溫暖的,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是寒冷的。他希望山山水水春暖花開,他希望萬物都溫暖如春,他渴望自己的內(nèi)心充滿溫暖的幸福和希望。
“陌生人”就是與詩人每天擦肩而過的素不相識的普通人,他們都是蕓蕓眾生,詩人要把自己那閃電般的“幸?!庇谩白8!钡男问絺鬟f給那些陌生人,詩人“祝福”的是什么呢?“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有情人終成眷屬”、“在塵世獲得幸?!?。仔細分析,這里的“祝?!倍际菑那嗄耆说男枰霭l(fā)來祝福的,也可以說是海子作為同齡人的需要來“祝?!钡??!盃N爛的前程”就是有一個美好的事業(yè),“終成眷屬”就是有一個溫暖的家,總起來說就是:成家立業(yè)。應該說前兩個祝福已經(jīng)很完美了,但詩人還要祝福人們“在塵世獲得幸?!?,這是送給所有“陌生人”的祝福。這種“幸?!本褪窃谄胀ㄉ罾锏摹拔柜R,劈柴,周游世界”、“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這是一種“塵世”里的最本質(zhì)的物質(zhì)生活。這里,一個渴求幸福的人,一個沒有幸福的人,還在祝福陌生人的幸福,讀來令人心靈產(chǎn)生強烈的震撼!
但,這種“幸?!笔恰皦m世”間的幸福,作為有著強烈精神追求和理想追求的詩人,卻不愿只生活在物質(zhì)化的“塵世”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只愿”反映出詩人的一種態(tài)度,即他只愿生活在理想的追求里,只愿生活在純潔的精神世界里。詩歌至此,印現(xiàn)出詩人的雙重人格:一個是對真實幸福生活充滿渴望的、溫情的、心靈柔弱的、普通人的詩人;一個是追求虛幻、固執(zhí)理想、生活在美妙的海市蜃樓中的詩人。這種雙重人格形成的強烈反差,使詩歌在最后形成了巨大的內(nèi)在張力,引人深思。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造成了詩人的這種雙重人格呢?為什么詩人剛剛決定“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卻又突然說:“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呢?我想,也許正是由于他在現(xiàn)實中遭受的打擊太大了、太多了,使得詩人對生活產(chǎn)生了一種懼怕心理,他雖然渴望幸福卻不敢去得到幸福,這是詩人久遭生活打擊后遺留下來的恐懼癥。這是一個多么脆弱的堅強,這是一個多么令人同情的固執(zhí)。這是一個渴望幸福、害怕幸福、逃避幸福的人,一個為避免再次遭受打擊而只愿生活在自己虛幻的幸福世界里的人,這是一個令人同情的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真實袒露,詩歌的語句完全采用自主言說的句式,詩歌的每一句都可以有一個“我”字出現(xiàn),并且構(gòu)成一個主謂結(jié)構(gòu)的句子,這種句式突出了主體的地位,是詩人內(nèi)心表白的最好形式。
這首詩歌之所以一直被人誤讀,是因為許多人被詩歌的意象及詩人溫情的一面所迷惑,“大?!?、“春暖花開”、“喂馬”、“劈柴”等意象充滿幸福而安詳,對陌生人的三“愿”又充滿了溫暖和甜美,因此常被人誤讀誤解。其實,這些詞語的背后,躲藏著的正是一雙對現(xiàn)實充滿恐懼的眼睛,一顆對幸福充滿渴望和畏懼的心靈,一個用虛幻的幸福景象自我慰藉的詩人形象。
對詩歌文本的解讀,應該以語言為起點來進行解讀。語言的“能指”和“所指”是詩歌語言的兩面,“所指”常常是深晦的,被遮蔽的。因此,我們還要借助邏輯的力量來去除遮蔽。對海子的這首詩,只有從語言出發(fā),才能讀出詩歌語言背后的真意。
王林,上海市閔行區(qū)教師進修學院語文教研員,上海市首批名師工程培養(yǎng)對象,閔行區(qū)首批學科帶頭人。本文編校:舒 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