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園從2008年9月開始對幼兒進行“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意在讓幼兒認知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萌發(fā)愛心、感恩之心和責任感、正義感,培養(yǎng)幼兒熱愛生活、奮斗生活、幸福生活的情感,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我們遵循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幼兒的基本原則,從幼兒的生活中來選擇教育內(nèi)容,教育活動的設計策略注重整合知、情、意、行,并做好這四個維度的統(tǒng)一,活動環(huán)節(jié)分別以“情感”和“體驗操作”為主,重視把社區(qū)和家庭教育資源有效利用。以下提供的是我們在“一課三研”的基礎上形成的教育活動案例。
小班活動:請不要亂扔垃圾
研討教師:楊鳳瓊韓永珍段紅彥
教育理念:愛清潔、講衛(wèi)生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會污染環(huán)境,不利于人們的健康。
2.養(yǎng)成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組織家長和幼兒布置圖片展(被污染的環(huán)境、整潔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笑臉及哭臉即時貼(幼兒人手一份);flash動畫《紅皮鼠》,《請不要亂扔垃圾》公益廣告片段;垃圾桶、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參觀圖片展
1.組織幼兒自由參觀圖片展,讓幼兒初步感受垃圾會污染環(huán)境,不利于人們的健康。
2.引導幼兒看看照片上有誰?是什么地方?他們在做什么?你喜歡哪張照片?為什么?(引導幼兒在照片旁邊貼上笑臉)不喜歡哪些照片?為什么?(引導幼兒在照片旁邊貼上表情難受的臉)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不喜歡隨地亂扔垃圾的圖片,隨地亂扔垃圾會把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弄得臟兮兮、臭哄哄的,還會讓我們生病,大家都喜歡干凈整潔的地方。那我們小朋友該怎么做才能讓環(huán)境整潔呢?(幼兒自由發(fā)言)看看紅皮鼠是怎么做的?
二、判斷與實踐
1.播放flash動畫,請幼兒判斷與選擇:紅皮鼠正在吃雪糕,可雪糕袋子該放到哪里?
2.教師:紅皮鼠在做什么?雪糕袋子應該放到哪里呢?(請幼兒幫紅皮鼠選擇)
3.教師:紅皮鼠順手把垃圾扔掉,這樣做對嗎?為什么?(讓幼兒講講紅皮鼠順手隨地扔垃圾的后果)。
播放flash動畫中選擇a的評語:紅皮鼠踩到自己扔的雪糕袋子摔倒了。不行,不能亂扔垃圾,亂扔垃圾害人害己,請不要隨地亂扔垃圾!
教師:請不要隨地亂扔垃圾,那么,垃圾應該扔在哪里呢?
播放選擇b的評語:紅皮鼠真是個好孩子,能做到不隨地亂扔垃圾,我們要向他學習!
4.幼兒實踐。
教師:小朋友真棒,知道不能隨地亂扔垃圾,老師真高興,現(xiàn)在老師請你們吃糖。
(1)幼兒每人一顆糖,教師觀察是否有幼兒將糖紙扔到地上,并及時拍下小朋友扔垃圾的瞬間播放給幼兒看,組織幼兒進行評判。
(2)播放《請不要亂扔垃圾》公益廣告,鼓勵幼兒要提醒周圍的人不亂扔垃圾!
三、結(jié)束部分
教師小結(jié):垃圾會污染我們的環(huán)境,垃圾里有致病細菌和病毒,干凈、整潔、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才是人類理想的生活環(huán)境,我們不能亂扔垃圾,還要提醒自己的爸爸媽媽不要亂扔垃圾。
活動延伸
播放《豬八戒吃西瓜》的錄像片,讓幼兒理解亂扔東西給人帶來的麻煩。
家、園、社區(qū)活動:請不要亂扔垃圾
活動目標
1.懂得生活垃圾會污染環(huán)境,不利人們的健康。
2.了解常見的垃圾分類,知道垃圾桶的作用。
3.養(yǎng)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活動地點:幼兒園所在的小區(qū)、附近公園、商場等。
活動準備:家長提醒幼兒觀察家中垃圾的處理方法,“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綬帶、鐵鉗、垃圾袋、數(shù)碼相機。
活動過程
一、親子觀察、交流:我們小區(qū)的垃圾是怎樣處理的
1.我們家有哪些生活垃圾?
2.家人把垃圾丟在哪里?
3.我們小區(qū)的垃圾分類了嗎?
4.我們小區(qū)的人把垃圾裝在垃圾袋里了嗎?人們把垃圾袋丟到哪里了?
二、討論:怎樣做到不亂扔垃圾
1.你在馬路上看見有香蕉皮之類的垃圾會怎么做?
2.你和爸爸媽媽出去玩,要是有垃圾了會怎么做?
3.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那你見過什么樣的垃圾桶?哪些地方有垃圾桶?
三、組織小區(qū)同班及同齡幼兒參與社區(qū)活動“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1.父母帶幼兒觀察幼兒園附近的街道、小區(qū)、公園,觀察哪些地方有垃圾,哪些地方干凈整潔,哪些地方有垃圾桶,這些地方的垃圾桶是否一樣,讓幼兒知道有各種各樣的垃圾桶,垃圾是要進行分類的。父母引導幼兒想一想生活垃圾應該扔在什么樣的垃圾桶里?
家長用數(shù)碼相機或攝像機拍下幼兒在社區(qū)做宣傳及揀垃圾的活動場景,做成圖片帶到幼兒園活動室的環(huán)保活動角。
2.聯(lián)系社區(qū),把“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活動圖片做成宣傳圖片放在小區(qū)里展出,在小區(qū)里營造愛護環(huán)境、愛護家園的氛圍。
中班活動:走失了怎么辦
研討教師:邱冬梅張美芳
教育理念:保護自己,珍愛生命
活動目標
1.理解“走失”的含義,知道走失后尋找家人的多種方法。
2.愿意幫助別人并從幫助別人中感受快樂。
活動準備
1.《郊游》音樂帶、《迷路的小兔》動畫片、森林背景。
2.停車場、超市、馬路、公園的圖片,便于粘貼的獎章。
3.卡通圖片:警察、電話、路人、超市工作人員、家、家人歡慶的圖片、孩子、陌生人、110等。
活動過程
一、聽《郊游》音樂進入活動室
1.教師:今天,我們一起到森林里玩玩吧!教師帶幼兒聽《郊游》音樂進入活動區(qū)。
2,運用哭聲,引出迷路的小兔子。
(1)教師:好美麗的森林,看一看有什么?播放哭聲,引起幼兒的注意,發(fā)現(xiàn)活動區(qū)正在播放動畫片《迷路的小兔》。
(2)教師鼓勵幼兒猜一猜小兔哭泣的原因:小兔子哭得真?zhèn)?,他為什么哭?
(3)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兔是為什么哭呢?
二、播放動畫片《迷路的小兔》
1.師:小兔子為什么哭?小兔子找不到媽媽、哥哥、姐姐了,他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2,師:小兔子怎么走失的?
三、幼兒想辦法幫助小兔子尋找家人
教師:小兔子真可憐,我們怎么幫助他呢?
1,幼兒展開討論,鼓勵幼兒大膽說出不同的方法。
2.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討論形成以下策略:(1)寶寶和家人出門要緊緊拉著大人的手或緊跟家人。(2)寶寶找不到家人,一定不要哭。安靜在原地等一會兒,要站在明顯的地方,也許家人就在不遠的地方,很快就回來找寶寶了。(3)請警察幫寶寶找家人。(4)記住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和住址,找警察打電話給爸爸媽媽,絕對不跟陌生人走。(5)不知道爸爸媽媽電話號碼的寶寶,撥打電話110。
四、小兔與家人團聚,體會家長找到孩子的喜悅與幫助他人的快樂
教師:我們?yōu)樾⊥孟肓诉@么多辦法??纯葱⊥米诱业綃寢屃藛?(播放動畫片,觀看小兔一家團聚片段。)
教師:小兔找到媽媽了,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媽媽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哥哥姐姐呢?看到小兔子一家團聚了,寶寶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五、開展“有獎競賽”游戲
針對不同的走失環(huán)境,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方法,并對大膽回答的幼兒進行粘貼獎章的鼓勵。
1.教師:其實會走失的可不止小兔子一個,看誰走丟了?幼兒看情境創(chuàng)設:
(1)馬路上哭泣的女孩。教師:我們來幫幫她吧。(幼兒從學具中找出警察、電話等圖片。)
(2)超市里走失的男孩。教師:看看誰的方法好。(幼兒從學具中找出廣播室、服務臺、原地等待等圖片,重點提醒幼兒不哭和不跟陌生人走。)
(3)公園走失的小狗。
(4)停車場走失的小貓咪。
2.教師小結(jié),對幼兒給予鼓勵。
家、園、社區(qū)活動:不怕迷路
親子活動
請家長與孩子一起完成記錄表,讓幼兒體會父母在孩子走失后的心情,共同尋找方法,并由幼兒記錄。
社區(qū)宣傳活動
運用展板。請家長帶幼兒一起制作海報,充當解說員,到社區(qū)里宣傳,分發(fā)有關(guān)迷路后的資料。
大班活動:我?guī)湍?/p>
研討教師:李紅瓊 陳玲芝 王春梅
活動目標
1.體驗盲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激發(fā)愿意幫助別人的情感。
2.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對有困難的人進行幫助。
活動準備
1.眼罩、背景音樂、統(tǒng)計表等。
3.障礙路線設置:橋(平衡木)一小路(海綿積木)一門(塑料動物門)。
活動過程
一、師幼共同玩游戲“敲鑼”,穿越橋、小路、小門等障礙物后用錘子敲擊鑼鼓,感受活動的輕松、愉快
1.提問:感覺怎樣?
2.游戲中的這條路對于你來說容易還是困難?(出示統(tǒng)計表)
3.對幼兒走障礙路情況進行統(tǒng)計。
教師小結(jié):從表中看出,全部小朋友認為走這條路簡單。在我們身邊,有一種人什么也看不見,這條路對于他們來說會怎樣呢?
二、繼續(xù)玩“敲鑼”的游戲:幼兒扮演盲人,獨自一人穿越障礙物,體驗盲人的無助、艱辛
1.對幼兒走障礙路情況進行統(tǒng)計。
教師小結(jié):從第二次看,認為盲人走這條路困難的小朋友占多數(shù)。
2.提問:當你走在這條路上時,你在想什么?
3.一半幼兒扮演盲人,一半幼兒扮演“拐杖”進行游戲,感受自助與他助的快樂。
(1)對幼兒走障礙路情況進行統(tǒng)計。
教師小結(jié):第三次和第二次比較,認為盲人走這條路容易的小朋友明顯增多。
(2)提問:你是如何幫助小朋友游戲的?你的心情怎樣?
教師小結(jié):你的一個動作,你的一句話,對有困難的人來說都會有所幫助。
三、討論
1.盲人在生活中會遇到了哪些困難?可以怎樣來幫助他們?
2.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的幫助?
(教師引導幼兒聯(lián)系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情,說說需要幫助的人。例如:問候生病的小朋友,幫助活動時不小心受傷的伙伴,幫小班的弟弟妹妹系鞋帶,幫小朋友疊被子,在家里幫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兒園做老師的小助手等。)
活動延伸
1.請家長記錄下孩子幫助他人的細節(jié),講給大家聽,讓孩子充滿自豪感。
2.鼓勵家長讓孩子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幫助身邊的人中得到樂趣。
家、園、社區(qū)活動:與殘疾兒童手拉手
活動目標
1.感受殘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進一步激發(fā)愿意幫助別人的情感。
2.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
活動地點:特殊學校。
活動準備
1.和特殊學校的教師聯(lián)系,說明開展此次活動的目的、內(nèi)容,爭取得到支持。
2.向幼兒及殘疾兒童說明開展此次活動的目的、內(nèi)容、注意事項。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參觀特殊學校,進一步了解殘疾人的生活。
2.與殘疾兒童開展手拉手活動。一同玩游戲,一同進餐……鼓勵幼兒用行動和語言去幫助殘疾人。
3.回園后組織幼兒談談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