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從胡說起?聽起來有點怪怪的,是不是嘩眾取寵啊?是的,乍一聽讓人有點吃驚:文章千古事,經(jīng)國之大業(yè),與“胡說”可是差別太遠了。然而,如果我們拋棄單一的思維向度,在更加寬泛的維度上來思考,就不會太驚訝于這個說法了。這句話并不是某個名人或者大師的話,而是山鄉(xiāng)一位終身從事小學教學的老教師的本色語言,是他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切身體會。他鼓勵我們這一群怕寫作文,畏首畏尾的學生說“作文有什么好怕的?‘文從胡說起’啊!”當時聽到這話以為是笑談,沒放在心上,直到我當了幾年老師后,才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刻道理。
一“文從胡說起”是對文章本質的一種樸素闡釋
首先,這個說法抓住了寫作的實質性問題,文章從本質上講是表達自己的見解或描述有意味的事物,其核心是獨特和個性。所謂“胡說”并不是“亂語”,而是指與習見性、一般性的見解相區(qū)別的、具有修改或獨特性的浯言表達。至于其是否就是真理,在多大程度上完美正確,是另一同事。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據(jù),就應該是允許發(fā)表的。這是我們對文章或寫作的基本概念。
而學生之所以對作文有畏難情緒,重要原因是對這一點缺乏認識,被“文章”的大帽子嚇住或唬住,以為作文是什么高深偉大的東西,從而產生畏懼心理,怕自己的作文不符合老師心目中的“好作文”的要求;加之某些教師簡單化、公式化的教學,以“制式”作文和模式化作文限制了學生的手腳,導致了這種結果: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文從胡說起”思路的嘗試,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首先解放學生的心理束縛,鼓勵學生放開思想大膽地“闖”,大膽地“試”,要讓學生放開來“胡說”。當然,學生一般沒有深刻的思想,生活范圍也有限,不可能出語驚人。但是生活之樹常青,總會有其個性化的發(fā)現(xiàn)和認識。因此,我從鼓勵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際選題、取材,從寫實事、說真話做起。葉圣陶老先生說:“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弊寣W生寫真情實感,說真話,說實話,把自己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親身經(jīng)歷的寫出來。消除了學生對作文望而生畏的情緒,學生就有了可寫之物,有了話說,感覺到寫作文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東西,作文再不是可怕的負擔了。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在作文教學中,提倡學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放開手腳。比如寫熟悉的小動物,不給學生劃定范圍,不必念什么范文,而是讓他們用眼睛去觀察,把觀察到的寫下來,實現(xiàn)了寫作與生活的對接,出現(xiàn)了一些不錯的文章。
感情表達也是作文的重要內容。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敢于抒寫真情,表達真感受,也收到了相當?shù)男Ч苊饬烁砂桶偷默F(xiàn)象。
二“文從胡說起”對作文教學的要求
個性是文章的生命,如果教師帶著框子事先對學生作文進行定性、定式和定量,就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抑制、扭曲甚至抹殺學生的個性,造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結果。因此,我們不能給學生作文定調調,設框框,應給學生以較大的展示個性的空間。一要讓學生展示思想個性。反對矯揉造作、喬裝粉飾,甚至為了求得符合制式標準而削足適履。主張學生寫出真思想、真細節(jié)、真感悟,允許學生對人對事有不同的看法,發(fā)表不同的聲音。使學生的作文真正成為富有個性意義的創(chuàng)作,而不是同一種規(guī)范制約下的模仿。第二是在命題上要尊重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不超出學生的生活范圍和情感體驗基礎,杜絕學生超越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捕風提影,無中生有,從而胡編亂造。但作文畢竟要追求藝術性的表達。英國作家、文學理論家威廉·亨利·赫德森在其《文學研究方法引論》中認為,為了獲得或給人一種文學美的享受,人們常常試圖以藝術的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其所思所感、所見所聞。因此,對于學生作文,我們不能因過分看重立意,而漠視藝術性表現(xiàn),應有所要求,同時也遵循“文從胡說起”的原則,不在文體、結構、語言風格方面作僵硬的限制。讓學生的藝術個性充分發(fā)揮、自由展現(xiàn)。
批改和評講是作文教學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具體、中肯、有創(chuàng)造性的評價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能使學生減少失誤,少走彎路。教師在作文評價上要不斷更新觀念,能容忍學生的“胡說”,即使真的是“胡說”,也比“無話可說”或鸚鵡學舌好。教師應從學生的“胡說”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基因,善于引導。不要全盤否定,橫加指責,傷害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細心尋找學生作文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敢于寫真實的具有個性的作文,通過作文批改和評講落實“文從胡說起”的理念,讓學生嘗到這樣作文的甜頭。教師要有一雙妙手,在學生放不開的地方和時候,適當引導,甚至補寫幾句,把學生不敢說、沒說到位的話點出來。這樣會給學生做出切實的榜樣,使學生通過自己的作文體會“文從胡說起”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