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碧障壬踔膼坌慕o了犯錯小男孩四顆糖,感動了一顆幼小的心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是的,從某種程度上說,教育的懲罰是為了讓很多人今后不受法律的懲罰。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shù),班主任只有恰當?shù)卣莆蘸脨叟c罰的尺度,融天使與魔鬼的特質(zhì)于一體,讓學生愛你、敬你、服你,才可能在教育工作中獲得最大收獲。
“罰”的教育
學生畢竟是孩子,再優(yōu)秀的學生也不可能沒有缺點、不犯錯誤,因此,要對他們嚴格要求。但“罰”并非苛刻、專制、固執(zhí)己見。我是這樣來理解“罰”的。
1 “罰”而有理。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出現(xiàn)了矛盾,此時首先要求班主任及時了解情況,分清對錯和利害,選擇最為合理、恰當?shù)拇胧?。我要講的是作為班主任應如何做好后期的引導工作。 作為班主任,平時就應該指導學生學會理解他人,而在處理師生關(guān)系問題上,則應該學會理解老師。其具體的做法是“心理換位”,把自己當作老師,學著用老師的觀點去分析看待問題,從老師的工作性質(zhì)、工作目標出發(fā),來理解老師這樣做的理由,這樣,許多矛盾被化解、消散了。
在班級生活中,同學問出現(xiàn)分歧或矛盾,在所難免。班主任要做耐心的心理疏導,一方面要讓學生懂得,人生在世,各種矛盾沖突是難免的,涉及原則性的矛盾沖突,當然應該爭出個是非來。在非原則性的矛盾沖突發(fā)生后,即便是自己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饒人,如果因為自己有理就去“據(jù)理力爭”,不愿退讓,其結(jié)果必然是讓對方、更讓周圍其他人難以接受,解決矛盾沖突的過程應本著“有理也要有禮”的原則;若是在矛盾沖突中自己是無理的一方的話,那更應該主動認錯,多賠不是。另一方面要引導雙方心理換位,設(shè)身處地地進行體驗和思考,這樣有助于理解對方,減少誤會。 這樣,學生就會認識到自身欠缺,主動與他人協(xié)作,在更高層次上恢復心理平衡。
2 “罰”而透情。人性和時代的特點證明打罵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讓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受到傷害,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在非常真誠地關(guān)心他、幫助他。在具體的實施中注意調(diào)控好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為:變痛恨為痛心、發(fā)怒為寬容、責罵為勸慰、毆打為撫摸、訓斥為商量、罰站為請坐、冷漠為熱情。
一次宣傳委員滿腹委屈地向我告狀,辛辛苦苦出好的黑板報被兩位男生用水給淋花了。兩位男生膽戰(zhàn)心驚地走進辦公室,我甚至可以看到他們的肩在顫抖,學生犯了錯本身也在害怕。如果我這時發(fā)怒,學生只有恐懼,反而聽不見我的教育,怎么辦,變訓斥為商量,讓他們幫宣傳委員重出黑板報。在不安和后悔中,他們爽快地答應,干得不亦樂乎。記得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不是錘的敲打,而是水的撫摸,才使石子變得這般光滑剔透。 3 “罰”而垂范。作為班主任要能夠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能在各方面為人師表,關(guān)心愛護學生,遇順境不驕傲,遇逆境不消沉,樂觀開朗;在學生面前表現(xiàn)對人生的熱愛,對事業(yè)的追求,樂觀向上、心胸豁達的心理狀態(tài)。用自己的人格風范去感染學生,以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心境迎接晨起的朝霞。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直接影響到學生。一直以來,我習慣性地進到教室,放下東西便擦講臺桌,整理好講臺桌上的粉筆和板擦,這些都在學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初一的學生無論是在衛(wèi)生習慣還是在衛(wèi)生打掃上,都顯得生疏,這時彎彎腰,與學生一起整理打掃擺放衛(wèi)生工具的角落,又何嘗不是榜樣,學生知道了原來這里也應該打掃的,要這樣打掃才顯得整潔。
愛的教育
師愛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處在于它有很強的原則性和崇高的使命感。正如馬卡連柯所說:“如果沒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苯處熞龅綈鄱卸?,嚴而有格。
1 愛而不溺。對學生的愛,是指關(guān)心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身體狀況等,而不是無紀律、無原則的溺愛和縱容。自從我踏上講臺,就十分信奉這樣一句話:“寧可讓學生在不懂事的時候責怪我,而不要讓學生懂事后責怪我?!边@就是在“嚴”的前提下的真正的愛。如果因為犯錯誤的學生中有班干,在處理時就輕描淡寫,姑且不說班級同學有意見,今后的工作不好開展,而且班干也會認為犯了錯誤還可以享受特權(quán),連老師也要給他們幾分面子,而不思過錯、驕傲自大,可以說這對他們本人今后是相當不利的。這不是愛,是寵是害!當然有時優(yōu)生犯錯,為避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工作積極性,可根據(jù)所犯錯誤的大小采取適當?shù)男问交驁龊蟻斫逃龑?,從而讓他們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認識到:“自己還有不足,在鮮花和掌聲中長大的孩子是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的。”
2 愛而平等。教育界有這樣一句話:“愛優(yōu)生是人,愛差生是神?!蔽覀兘處熾m不是神,但應具有這樣的胸懷和追求。
“親其師,則信其道?!睂W生,哪怕是差生,讓他們感受到了教師的重視、關(guān)心和平等對待,他們自然就會覺得你這位教師可親可敬,進而相信你,聽從你的教育。
有的學生不聽話,影響了班級的聲譽,甚至和你頂過嘴,傷了你的心。但作為教師,你能因為這些事而對學生耿耿于懷,心存芥蒂嗎?你不能!不可否認,有些學生成績不好,不屬于所謂的升學“砝碼”,但你能因為追求單純的“質(zhì)優(yōu)”而忽視他們嗎?你也不能!再換個角度想想,假如你是個家長,你萬一有這么樣一個孩子,你難道希望老師就像上面所說,不管不問嗎?你打破頭都不愿意,你甚至會大罵這樣的老師!所以,只要我們以一顆真心去對待學生,真正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guān)心呵護他,在他們心中尤其在后進生的心中,都會覺得教師公正、不偏心。
3 愛要可感。學生畢竟是孩子,雖你具備了對他們的愛心,但板著臉去教育,學生還是難以感受到愛,從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這就還要通過多種方式向?qū)W生傳遞愛意。
我在平時與學生的接觸中,力求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遇事盡量以商量的口氣,不用命令的口氣或責備的語氣說話。盡量在學生中間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我知道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有個性、有自尊心,有時犯一些小錯誤也是正常的,要正確引導,不要大驚小怪、小題大做,更不要為此去處罰他們。平時對學生多一份關(guān)懷少一份訓斥;多一點鼓勵少一些批評。
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可以言傳情、以目傳情、以手傳情。比如在和學生談話結(jié)束時,摸摸他的頭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說句鼓勵的話,足以讓學生心花怒放,增強自信心和上進心;教育學生時,用“我正在聽,你慢慢說……”口氣代替訓人的口氣“你給我聽著……“”這樣效果可能會好得多。聆聽學生的心聲,可緩解矛盾,減輕學生的緊張情緒與壓力,學生會覺得自己的問題已獲得班主任的重視和理解,于是精神上得到支持和鼓勵。作為老師,目的就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需要什么,憂慮什么,做事的動機又如何?
因此,作為一個教育者,。千萬不要吝嗇微笑,不要吝嗇表揚,不要吝嗇每一個愛心的舉動。
4 愛要得法。在這一點上我的體會是:在特定的時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觸學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教師要鼓勵學生隨時隨地“找上門來”,特別要重視將家庭向?qū)W生開放。因為如果學生主動走進教師的家門,就意味著對教師的奠大信任。如果教師出于怕麻煩,生怕學生的造訪干擾了家庭生活的寧靜,有意無意地將學生拒于家門之外,實際上就堵死了一條最有效的獲取真實信息的渠道。當然,我們承認:教師也是人,應當有其純私人的生活空間,不可能徹底向他人開放,哪怕是十分親近的朋友。但是,如果向?qū)W生公開一個大體的可開放時段,這還是不難做到的。 晨間接觸。老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晨讀,一起打掃衛(wèi)生包干區(qū),在這一時段與學生交流,效果往往極佳。 課余接觸。即利用課余時間隨意地、放松地與學生聊天、談心、娛樂。這時候,師生平等氣氛往往顯得很自然,學生也愿意選擇這樣的時機講真話、表真情。 放學路上接觸。師生推著自行車,一起走出校門,同行一段路,邊騎車邊閑談,會使人感到格外親切。 興趣接觸。即利用師生相同的興趣愛好尋求接觸機會。比如都喜歡集郵,都喜歡某項體育活動。師生雙方容易產(chǎn)生共同語言,溝通的欲望強烈。利用這種“優(yōu)勢”接觸部分學生,得到的真實信息往往最多。 作為班主任,手中只有愛,那只會讓愛泛濫成災,學生雖然在肯定中得到了賞識,但太多了就會飄飄然,失去前進的動力,班主任也會在這樣的氛圍中慢慢變成一個軟弱的老媽媽形象;而只有“懲罰”則會讓學生的自信心一點點消失,學生會感到壓抑感到憤怒,也會讓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目中變成魔鬼??傊瑢W生的教育,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
(作者單位:山東濱州市高新區(qū)桑行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