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玲
新課程改革賦予學生學習的活力,隨著他們知識面的擴寬、思維的活躍,教師在高三備考中也應該有相應的策略來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從英語學科課程的變化和高考題型的變化來看,閱讀、聽力、書面表達,這三點變得更為重要。就山東省的高考題型來看,閱讀與聽力的分值沒變,但第二卷卻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原先的短文改錯改為閱讀表達,書面表達的分值由25分增為30分。單從試卷的變化就不難看出,要求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要更強,這也應該列為高三復習備考的重點,即加強閱讀、聽力與書面表達的訓練。
從學生層面上講,應廣泛閱讀,去接觸各種題材、體裁的文章,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是保證閱讀能力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的關鍵。沒有足夠的閱讀量,就無法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水平。在閱讀時要首先注意內(nèi)容的廣泛性。高考閱讀題涉及日常生活、人物傳記、新聞報道、文化教育、史地知識、科普作品等,體裁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如新聞的第一句話一般揭示文章的大意,交代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前后因果等。新聞標題、電視語言則多使用省略句。了解各種文章的特點會對提高閱讀能力大有裨益。其次,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不斷地總結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教訓,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達標的閱讀速度和具備嫻熟的閱讀技巧。在實踐中,應著力培養(yǎng)5個方面的能力:1)快速瀏覽的能力;2)巧妙猜詞的能力;3)獨立分析的能力;4)準確捕捉主題句的能力;5)合乎邏輯的判斷能力。
教師在高三英語教學中,也應該注意給學生搭建學習的平臺,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他們在閱讀中做到游刃有余。
教師應盡量選擇語言地道,時代性、可讀性強的文章,其難度要與高考題的難度適應,生詞量應控制在2%~3%左右,按照構詞法在文章中出現(xiàn)的單詞不包括在生詞之內(nèi)。
閱讀之前不要帶著畏懼、敵視的情緒,而應積極輕松地去面對閱讀的文章。把頭抬高,擴大眼睛的視野范圍,整體把握句子、段落與文章。
高三英語復習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限時閱讀訓練,做題時先粗看全文,再看問題,再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到文章中找答案。限時能使學生在閱讀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并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
高考聽力一般從4個方面去考查考生:1)理解主旨、要義;2)獲?。ㄅc話題中心相關的)具體事實信息;3)對說話背景、說話者之間的關系能夠做出簡單的推斷;4)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或態(tài)度。鑒于這一點,在高三聽力復習過程中,聽力技能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高三開始復習時可以以聽力測試的正常語速進行訓練,在這種語速的不斷沖擊下,聽力會逐漸敏感。久而久之,學生就能聽懂句子、段落直至文章。等大腦已完全適應聽力的語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逐漸加大語法與詞匯的難度,直至達到聽力測試的要求。這種方法往往會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nèi)有較大提高。
聽力基本素質(zhì)是對音素識別、連續(xù)爆破、句子重讀、語音語調(diào)等英語語音基本知識的掌握,也包括熟悉英國音和美國音的發(fā)音特點。在正常的連貫性說話中會出現(xiàn)一些音的變化,如音的同化、合成、不完全爆破、連讀、略讀等,掌握這些基本的語音規(guī)則,有利于在聽力測試中聽得準確。
聽力記憶是聽力測試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聽力不應單純地以選擇題為主,可以加入填空、聽寫、復述等其他形式。填空主要訓練學生聽關鍵詞的能力,如主語、謂語動詞、表示時間或地點的名詞、否定副詞、轉折連詞、主從連詞等。聽寫主要以聽寫句子、段落與文章為主,然后讓學生默寫出或復述出其大意。這些形式都有利于學生記憶力的培養(yǎng)。
另外還應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情緒不要過于緊張,相信自己,聽對話過程中不要因個別詞語沒聽清楚而停下來,這樣會影響聽下面的題目。
書面表達的完成有賴于堅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和正確的語言表達習慣。有的學生不敢動手,有畏難情緒,表達不準確,言不達意,文章條理不清,不習慣用英語思維。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高三復習勢必全面進行,層層推進,步步過關。下面幾點尤為重要:1)多讀多背范文;2)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3)認真審題;4)書寫要規(guī)范。
綜上所述,課改下的高考要求學生思維更活躍,知識面更廣,能力更強。只有幫助學生把學習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感和增強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另一方面根據(jù)具體情況有所側重和突破,提高課堂復習效率,學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