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愛 孫傳奎
在一次說課活動中,筆者竟然把劊子手的劊讀成“kuai(四聲)”,在場的教師微笑著含蓄地指出來,筆者感覺很是羞愧。盡管在想起這件事時,總是想盡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說錯是很正常的,誰還不犯錯啊,但筆者是語文教師,是不應(yīng)說錯的。筆者一直耿耿于懷,由此想到關(guān)于語文教師的素養(yǎng)問題。
語文教學不像數(shù)理化等其他各門學科,稍加努力即見效果,它需要語文教師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來影響學生,需要語文教師有較高的道德素質(zhì)和豐富的文化底蘊,長期地與學生交流互動,才能收到較明顯的效果。過去有句老話:“要想使學生有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惫P者看有一桶水遠遠不夠,語文教師需要有源頭活水,應(yīng)該像自來水一樣,一進入課堂就要打開水龍頭,把源源不斷的新鮮活水輸送給學生,這樣才能有效率,才能出成績。具體來講,筆者認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應(yīng)具備以下素質(zhì)。
人格即指人的氣質(zhì)、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質(zhì)的體現(xiàn)。試想一下,一個思想道德低劣的教師,在利益面前斤斤計較,在上級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權(quán)勢的家長面前唯唯諾諾,在出身低微的家長面前頤指氣使,能不引起學生的反感嗎?教師沒有事業(yè)心,不注意尊重學生,即使他的業(yè)務(wù)水平再高,學生也會對他產(chǎn)生一種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語文課。在這種情況下,教學效率從何談起?正如美國教育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中所說:“當老師對待所教的學科馬虎了事,毫無熱情并且沒有生氣,那么他的學生也很少會積極熱情學習這門學科?!毕喾?,如果一個教師在邪惡面前不怯懦,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關(guān)心上進者;永遠擁有一顆火熱、誠摯的童心,永遠保有一雙公正、誠實的眼睛;永遠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語言;永遠想著帶給學生新鮮圣潔的思想,那么,即使這位教師的能力一般,學生也會因為他的善良、誠摯、思想超前而喜歡這門學科。
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知識。不光要掌握在學校里教的基礎(chǔ)學科知識,而且能高瞻遠矚,分辨清楚這門學科上的最復雜的問題,能夠分辨清楚那些處于科學思想前沿的問題。教師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講述就越是流暢,情感就越是鮮明,學生參與活動就越是自然,與學生產(chǎn)生心靈共鳴的機會就越多,當然聽課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深入地挖掘教材,抓住教材的靈魂,然后置身于學生的地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體驗來備課,這一點非常重要。那么,在什么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精神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如果在教師的講課里沒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那么學生的心靈對于知識的感觸就是遲鈍的。由此還是得出那個同樣的結(jié)論: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知識——這是教育素養(yǎng)的基本方面之一。
在這個發(fā)達的信息化時代,做一個只懂得教科書和教參的教師,那是遠遠不夠的,新課程導引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廣博而又豐腴的文化底蘊是每個語文教師所不可缺少的。教師的文化根底不僅要“淵”要“深”,更應(yīng)強調(diào)“博”和“廣”,要成為雜家,廣收并蓄。同時要豐腴,要廣泛獵取,并消化吸收,長成自己身上的人文血肉,使之面對學生能得心應(yīng)手,舉一反三,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而授予學生的東西,也是教師自己人文思想的獨特理解和感悟。同時,為了改變課程缺乏整合的現(xiàn)狀,教師要廣收博采,更要“整合”,自成一家,形成自己對生命、對歷史、對社會的獨特理解、感悟、觀點和信念。再者,教師應(yīng)有敏銳而又深刻的時代感悟,現(xiàn)實生活、當代社會的各個領(lǐng)域、各個層面,都應(yīng)是語文教師視野所及。教師的時代感悟更應(yīng)是一種悟性。感受各方面的信息,更要悟有所得,所得才是特有的、個性化的,它包括深刻的洞察和體驗、反思和批判、感悟和思考,有理的啟迪、情的激蕩、美的浸染,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和靈性。
教師的審美品位,應(yīng)該是和諧而又優(yōu)雅高尚的。和諧,讓學生感受到恬靜和陶醉;優(yōu)雅高尚,讓學生崇敬而向往。這種審美品位成為一種氛圍,一種力量,一種磁場,體現(xiàn)了教師的儀表、言談、舉止,體現(xiàn)在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上、教學手段的選用上、教學程序的設(shè)計上。以美激情,以美發(fā)辭,以美育德,以美立人。通過富有美感的教育過程,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實現(xiàn)對學生情感以智慧的滋養(yǎng)和潤澤。
文化底蘊是一個教師不斷積累的過程,由此,對于語文教師來說,關(guān)注周圍的一切,博覽群書,夯實文化底蘊,底氣足了,課堂上才能處處閃現(xiàn)亮點。
語文教師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無論什么時候都應(yīng)當有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不要做任人擺布的木偶,不要做隨風倒的小草,也不要甘當盛裝知識的容器。這樣的教師才會成為有風格的教師,才有望成為有所建樹的教師。每一個語文教師都必須有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而不要被他人牽著鼻子走。正如一位偉人所說:腦袋要長在自己的肩上。
一個人內(nèi)在精神的愉悅,表現(xiàn)在其外就是對什么都充滿激情,自身的內(nèi)驅(qū)力會使人有所追求。鄭桂華老師說,她就是喜歡上課,天天日程安排得那么緊,從她的臉上卻看不出有絲毫的倦意,只要她上課總是精神飽滿,瀟灑而富有個性。在課堂上,教師的情緒會感染學生。希望所有的教師都有所追求,做一個有內(nèi)在活力的有激情的語文教師。
羅曼·羅蘭曾經(jīng)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