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所面對的一個難題。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主體性教師如何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自身傳統(tǒng)的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行為,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學習作用,我的體會如下: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就是讓學生想學、樂學,在傳統(tǒng)教學中,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授,傳授知識建立在對學生片面認識的基礎上,而學生只作為接受的主體,沒有形成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而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從認知領域、情感領域、技能領域的培養(yǎng),達到認知掌握目標、技能達到目標、心理發(fā)展目標,因此,從教師方面,培養(yǎng)健全學生人格的發(fā)展和積極向上價值觀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責任感、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求實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給學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體動手操作的題材,讓每名學生都有機會接觸、了解、鉆研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名學生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名學生的智慧潛能,尊重自己已有的經驗,將豐富的現(xiàn)實情景引入課堂,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的解題策略,促進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學會生活,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內在魅力,從學生方面,自主學習是一種自律學習,一種主動學習,它走出強迫性學習的沼澤地,使學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得到實現(xiàn),不斷獲得學習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歡樂與幸福,從而變信心不足為充滿信心,從而想學、樂學,使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教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教師僅僅有“學生是主體”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加強教育,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主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著力培養(yǎng)他們勤動手、勤動口、勤觀察、勤思考的良好習慣,把感知與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時,我注重引導,通過“思考——問題——點撥”的形式,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狀態(tài),既掌握數學知識,又學會了數學學習的方法。
二、培養(yǎng)學生在操作中探究知識的興趣
操作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學習活動,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學習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學生愉快的操作不僅可以豐富感性知識,激發(fā)興趣,也加深了對理性知識的理解。
我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首先,引導學生操作,把讀書、操作、思維、語言表達能力融為一體,讓學生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并說出它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通過動手操作,把新舊知識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初步感知到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聯(lián)系,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梯形的哪兩條線段有關系?有什么關系?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與梯形的高有何關系?這樣,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思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和概括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也讓學生在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學到了探究知識的方法,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chuàng)設最佳的學習氛圍,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環(huán)境影響下建立起來的,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多鼓勵: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并讓學生說說是從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并通過學生自己來解答疑問,也可多讓學生思考、提問,多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濃了。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這門學科的知識,這也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教師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論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真正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滿足學生。
四、自我激勵,自我評價
教師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教師應盡量地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時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悅,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時,每當收到學生交上來的用不同的解法做的方程作業(yè)時,教師都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學習成績受到肯定,學生的信心大大增強,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也增加了,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樣的學習最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指導學生逐步認識自己“學會”的過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學習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總之,在數學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主體,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著想,努力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也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