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治理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大學內部治理主要涉及到大學內部決策權力的分配。教師是大學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教師在大學治理中的權力不容忽視,教師的適度參與是實現(xiàn)合作治理的關鍵。本文以美國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為例,對其內部治理中的課程決策、教職治理決策、學生治理決策以及組織治理決策等不同領域的教師權力進行探析。
關鍵詞:美國;大學治理;教師權力;合作治理;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
美國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Kansas City)位于密蘇里州堪薩斯城最繁華的城市中心,1933年建校,1963年加入密蘇里州大學系統(tǒng),是密蘇里大學系統(tǒng)中四所分校之一,現(xiàn)在已經發(fā)展成為擁有13個學院的綜合性公立研究型大學。以下主要從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內部治理中的課程決策、教職治理決策、學生治理決策以及組織治理決策等四個方面對其內部治理中的教師權力進行探析。
一、課程決策中的教師權力
課程有著多種涵義,但無論怎樣界定,我們可以理解為它是多種個體和群體思想不斷融合的結果。大學里的課程是大學系統(tǒng)中各個學院主要學習領域的畢業(yè)(或資格)要求所應達到的比較穩(wěn)定的內容。[1]
在美國,大學課程的目標及標準通常是由聯(lián)邦和州一級外部法定機構決定的。教師的教學大綱必須符合這些目標和標準,教學結果也必須與之保持一致。但是大學教師在課程決策方面被賦予了重要的決策權,大多數(shù)教師把課程開設、修改及其發(fā)展看作是教師主要職責的專有領域。[2]
在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教師集體而非個人決定課程。課程的開設、修改和發(fā)展要經過教師集體的民主決策和行政領導的審批兩大環(huán)節(jié)。在教師集體的民主決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開始是某一學科或研究領域中的相關教師或群體就課程的開設、修改和發(fā)展進行討論并向所在系里提交有關申請,系里全體教師會議對申請進行討論并表決,表決通過后(2/3以上同意)提交到學院學術項目和標準委員會(the Committee for Academic Programs and Standards,CAPS)進行討論和表決,這個委員會成員全部是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助理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組成。經過學院學術項目和標準委員會表決通過后(2/3以上同意),最后提交整個學院教師會議進行表決,表決通過后(2/3以上同意)的申請才會進入行政領導審批環(huán)節(jié)。行政領導的審批環(huán)節(jié)要經過院長—教務長辦公室—大學校長三個階段。只有得到大學校長的審批同意,課程的開設、修改和發(fā)展才會生效,新的課程才會正式成為大學課程目錄并且以紙質和網(wǎng)絡形式加以公布。
可見,在課程決策中,教師對于課程的開設、修改和發(fā)展必須提交申請并得到教師集體的同意,這種教師集體的民主決策是前提和基礎,也是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行政領導的認可在課程決策方面似乎有著比教師更大的間接權力,但事實上這種間接權力很少凌駕或超越于教師的集體決策之上。因為在大學中,幾乎每個人尤其是教師始終認為只有教師才是課程的專家并且有能力決定教什么和怎么教。
二、教職治理決策中的教師權力
教職治理決策涉及教師職業(yè)生活的眾多方面,這里主要選擇新教師的招聘、教師晉升以及教師地位等方面加以闡述。
在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新教師的招聘首先必須發(fā)布有關教師崗位的招聘廣告,同時成立由教師組成的招聘委員會負責甄選和決定最適合崗位的候選人。委員會由學院院長審批,多數(shù)成員來自需要招聘教師崗位所在系里的教師,但是其中有1人必須來自學院其他系的教師,學生也要求參與。招聘委員會在教師崗位申請者中一般甄選和決定3名候選人來校面試。面試內容主要是給學院師生做學術報告和回答師生的自由提問。學院所有師生都被邀請參加候選人的報告并可以向招聘委員會提供反饋信息,招聘委員會根據(jù)反饋信息對候選人進行推薦排名并提交給學院院長,由院長做出選擇,但院長的選擇總是尊重招聘委員會教師的建議。
教師晉升主要是指教師的職稱晉升。在美國大學,教師的職稱晉升因校而異。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中比較完整的教師職稱系列包括三個層次,非終身軌(nontenure-track)、終身軌(tenure-track)和終身教職(tenured ),其中非終身軌從下到上依次為助教(teaching assistant)、代課教師(adjunct)、講師(lecture)和教學教師(clinical)四級。非終身軌系列實行1年1個周期的合同制。終身軌主要是指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和部分未能晉升終身教授的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一般博士畢業(yè)且成果較好的可以直接申請到助理教授,任職助理教授第6年時必須申請晉升副教授,也就是從終身軌晉升到終身教職,否則就必須離開崗位另謀他就,這就是美國大學教師晉升中普遍流行的非升即走制度(up or out)。副教授以上一般都是終身教職(tenured ),但從副教授到正教授(full professor)需要5-20年時間,大多業(yè)績平平者可能就在副教授上直至退休。
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的教師晉升是由學院層次以及大學層次的教師晉升及終身教職委員會(faculty promotion tenure committee)決定的。這兩個層次委員會的成員都是教師民主選舉產生的助理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教師晉升主要取決于教師在教學、研究和服務方面的績效表現(xiàn),其中研究占40%,教學和服務各占30%。[3]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在教師晉升方面很重視教師的研究——特別是研究成果在同行評議刊物上的發(fā)表情況。但大學規(guī)定的標準也并非完全絕對,不同院系教師會根據(jù)其不同職責而有所變化。藝術系的教師晉升重視表演,但生物、化學等理科教師晉升強調資助和實驗室的研究情況。教師需要提供的晉升材料包括學生對教學的評價、校外專家的評審意見、研究成果發(fā)表的情況等。學院的教師晉升及終身教職委員會負責決定要求晉升的教師是否達到標準,并且把表決結果和推薦意見提交給院長,這個推薦意見是最為關鍵和極具影響力的。院長審批后向大學的教師晉升及終身教職委員會提交推薦意見。大學教師晉升及終身教職委員會一般會尊重學院的決定,經過民主討論和表決后向教務長辦公室提交推薦意見,由教務長簽署意見后上交校長做出最后決定??梢姡诮處煏x升過程中,盡管學院和大學層次的教師晉升及終身教職委員會都只有推薦權,決定權主要在院長和大學的校長手中,但院長和校長很少推翻委員會中教師的決定。同時,教師可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向申訴委員會直至校長提出有關晉升的不同意見和看法,教師在教師晉升中具有實質性的決定作用。
教師的地位在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仍然是個比較敏感的問題,教師的地位受政治的影響很大,膚色、種族歧視仍然比較嚴重。一般而言,有色人種的教師(faculty of color)生存更難,他們的地位和待遇都比同級別的白人同事要差。在他們看來,他們的白人教師同事往往最先看到的是他們的膚色而不是他們具備同樣的知識、能力和資格。因此,不同膚色和種族的教師對于其地位的看法迥然不同,而大多數(shù)有色人種的教師對其地位表示不滿但也感到無可奈何。
三、學生治理決策中的教師權力
學生治理涉及到學生生活,它包括學生事務和學術事務兩大方面。其中學生事務主要涉及學生的課外服務和項目,而學術事務是與教育過程以及學位的授予等直接相關。美國大學的學生事務辦公室直接由一名副校長負責,而教師在學生的學術事務中扮演著重要權力。本文主要探討學生治理決策中的學生入學、學業(yè)評價和學生畢業(yè)等方面教師的權力。
學生入學方面,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的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標準。大學職員(staff)負責審查和處理入學申請者,本科生的入學由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但研究生的入學不同,研究生的入學,首先必須符合大學的入學標準和要求,然后申請者被轉交給各個學院,學院里的研究生指導教師對研究生的入學有重要發(fā)言權,可以接受或拒絕申請人的申請。
在美國,一個學生完成學業(yè)的數(shù)量可以用“學分”(credit)來計算,但完成學業(yè)的質量則以“評分等級”(grade)來衡量。學習成績之優(yōu)劣關系重大,一個學生能否得到獎學金(scholarship or fellowship),本科畢業(yè)后能否被研究生院錄取,甚至在找工作時能否得到錄用,都在相當程度上與其學習成績之優(yōu)劣有著密切的關系。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學生的學業(yè)評價與各個教師直接相關,不同的教師會在各自的項目或課程中建立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對學生的學業(yè)進行評價。就課程評價而言,教師一般在第一堂課上都會向學生具體說明所使用的教學評分辦法。評價指標一般包括課堂的出勤率、課堂報告及其發(fā)言情況、課程論文以及期末考試成績等方面。盡管不同教師要求不一,但要想達到優(yōu)秀A等都決非易事。
教師負責決定學生的畢業(yè)標準。本科生的畢業(yè)主要是修滿課程獲得規(guī)定學分,而研究生的畢業(yè)除了具備必要的課程學分以外,學位論文通過答辯也是一個必要的條件。① 相同年級、經歷和背景的學生,能否按時畢業(yè)相差懸殊,其影響因素很多,其中來自教師的評價是制約學生能否按時畢業(yè)的重要因素。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決定著學生能否畢業(yè)。尤其是研究生的畢業(yè),其指導教師權力很大。
四、組織治理決策中的教師權力
大學是一個學術組織,廣義的組織治理包括大學治理的各個方面,但這里的組織治理是狹義的,主要是指大學中的一些重要組織決定。本文主要涉及兩大方面:行政和學術領導的選舉與任命以及財政預算決策。
在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管理者在行政和學術領導的選舉及其任命方面總是擁有最后的決策權,董事會在選舉與任命大學校長方面有最終發(fā)言權,但教師擁有重要的參與權和建議權。合作參與的程度取決于選舉與任命的性質和類型、宣傳情況以及管理者的民主度。通常越底層的領導的選舉與任命,教師的發(fā)言權就越大,院系里的教師就可以直接投票選舉決定系主任。對于院長的選舉,教師可以參加招聘院長的招聘委員會,也可以通過與院長候選人的直接接觸以及參與候選人的競聘報告等多種形式反饋自己的意見。而對于校長的選舉,通常每個學院只有1-2個教師可以進入招聘委員會,但其他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向招聘委員會直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財政預算是另一項重要的組織治理,也是美國大學內部治理中教師權力相對較小的一個領域。在美國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大學層次的教授評議會(faculty senate)和學院層次的教師執(zhí)行委員會(faculty executive board)分別對大學和學院的財政預算有著重要的直接影響。這兩個委員會的成員都是民主選舉產生的教師,其中教授評議會成員由每個學院2名助理教授及其以上職稱的教師組成。教師執(zhí)行委員會由學院中各系2名教師組成。而大多數(shù)教師則認為他們自己在財政預算方面沒有發(fā)言權。
總之,大學治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美國大學教師在大學內部治理中的不同決策領域權力不一,一般而言,教師在有關學術方面的決策權更大。而有效的大學治理需要所有利益相關者適度的共同參與,這種合作治理(shared governance)是大學治理的理想模式。這一模式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各利益相關者在大學治理中的權力分配及其民主參與相關決策的程度。要達到真正的合作治理,即使在擁有合作治理傳統(tǒng)的美國大學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注釋:
①并非所有的碩士生畢業(yè)都需要學位論文(thesis),碩士生在入學時可以有兩種選擇:畢業(yè)時需要學位論文或不需要學位論文。其區(qū)別在于畢業(yè)不需要學位論文的碩士生必須選修更多的課程以獲得更多的學分。博士生畢業(yè)必須有博士論文(dissertation)且要求較高。
參考文獻:
[1]What is Curriculum? http://www.wisegeek.com/what-is-curriculum.htm.
[2] Simplicio, J. C.(2006). Shared Governance: An Analysis of Power on the Modern University Camp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Administrator. Education (Chula Vista, Calif.) 126 no.4.Pp.765.
[3] Policies for Promotion Tenure. http://www.umkc.edu/provost/fac_affairs/prom_tenure.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