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教師教育領域正在發(fā)生著一系列變化,中、小學教師的在職學歷教育也正在由以學歷補償教育為主轉變?yōu)橐詫W歷提高教育為主。因此,教師的在職學歷教育應當以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根本目標,課程設置應當更加全面、細致,教學要符合成人教育的理念和特點。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在職學歷教育;成人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09)18—0121—03
上世紀末頒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都提出了“2010年前后,具備條件的地區(qū)力爭使小學和初中專任教師的學歷分別提升到??坪捅究茖哟巍钡哪繕?。目前來看,我國現(xiàn)有的小學教師為中師畢業(yè)、初中教師為大專畢業(yè)的學歷標準仍然是合法的,但從我國目前基礎教育的發(fā)展以及師范教育的發(fā)展實際來看,現(xiàn)有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學歷標準已經(jīng)到了變革的時代。中、小學教師接受的學歷教育已經(jīng)從過去的學歷補償教育逐步轉變?yōu)閷W歷提高教育,中、小學教師開始追求本科甚至更高學歷,在職教師的學歷教育還將延續(xù)一個較長的時期,而且必將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我國目前在職教師的學歷教育形式主要有函授、電大、自考、夜大等,以各級師范院校舉辦的函授教育為主,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以學科教學為主的師范教育階段,課程設置仍然以學科專業(yè)為主,教育專業(yè)還在延續(xù)過去的“老三課”,即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這種狀況嚴重阻礙了教師專業(yè)化進程,也非常不利于提升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本文主要就中、小學教師的在職學歷教育談幾點思考。
一、中、小學教師隊伍現(xiàn)狀
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經(jīng)過多年的建設,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截至2007年,我國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有1052萬人,其中小學教師561.3萬人,初中教師346.4萬人,高中教師144.3萬人,縣鎮(zhèn)以下中、小學教師占80%。
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在逐年提高,全國普通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分別為98%、95%和83.5%,其中高學歷的比例逐年增加,??埔陨系男W教師現(xiàn)在達到66.9%,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師達到47.3%,研究生學歷的高中教師達到1.8%,本、??茖W歷的教師成為新增教師的中心。盡管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但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極不均衡,中、小學教師隊伍在地域間、城鄉(xiāng)間也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以西部為例,影響西部基礎教育發(fā)展的因素比較復雜,而教師隊伍建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學者的研究均表明,目前師資隊伍建設落后是西部基礎教育發(fā)展緩慢的主要影響因素。
首先是教師數(shù)量不足,教師數(shù)量的嚴重短缺問題在我國中西部農村地區(qū)十分突出。一方面,由于西部省區(qū)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沒有能力聘任足額的公辦教師:另一方面,受自然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很少有高校畢業(yè)甘愿服務于貧困地區(qū)、山區(qū),使這些地方更加缺少教師,很多偏遠的教學點只有幾名教師,甚至都是代課教師。這也反映在生師比上,西部農村學校的生師比大多都超出了國家的平均水平。以貴州為例,2004年,貴州農村中小學教師缺編達2.6萬人,全省農村小學生師比為28.34:1,而全國平均水平為20.3:1:初中生師比為23.35:1,而全國平均水平為19.4:1。
其次是教師整體素質較低,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學歷、職稱、教學理念與方法、所學專業(yè)與授課科目的一致性等方面。以甘肅為例,一項抽樣調查表明,甘肅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以中師和大專居多,到2005年,全省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5.99%,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0.25%。盡管學歷達標率已經(jīng)很高,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部分新教師雖然學歷較高,但本身并沒有接受過規(guī)范的師范教育,另外,有相當一部分在職教師的學歷補償教育專業(yè)與其所授課專業(yè)不符。2005年,小學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shù)的比例,東部約為46.12%,西部約為34.79%。
以上數(shù)據(jù)均說明。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存在著潛在的學歷再提高的需求,一少部分是學歷補償教育,而更多的是學歷提高教育,即在我國現(xiàn)有的教師資格制度下,絕大多數(shù)教師的學歷是達標的,但是基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以及我國教師教育發(fā)展的需要,這些學歷達標的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還存在著進一步提高學歷的需求,尤其是小學和初中教師中那些只有中師和大專學歷的教師。
二、我國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現(xiàn)狀
當前我國教師教育正在轉型。由過去的三級師范,即中師、師專、師范大學三級向師專、師范大學兩級過渡,“舊三級”(中專、大專、本科三個層次)向新三級(大專、本科、研究生層次)轉變;職前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南過去的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三科向一套較為完整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過渡;職前教師培養(yǎng)與職后教師培訓一體化建設,教師教育機構由單一封閉的師范院校向綜合性大學與師范院校共同承擔轉變。這些變化都表明,我國正在努力構建一套完備的教師教育體系,以適應當前教育領域變革的要求,適應教師專業(yè)化、教育現(xiàn)代化的需求。
教師教育機構中職前教師教育的課程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由過去的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三門課變革為一套由必修課、限選課和任選課組成的課程方案,課程內容涉及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學習心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技術、教學測量與評價、學科教學法、學科課程標準解讀以及學科教科書研讀等方面的內容。應該看到,與過去的“老三課”相比較,改革后的教師教育課程方案,在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多樣性以及實踐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課程設置更加關注教師教育與教育實踐領域不斷變化的需求之間的關系,更注重培養(yǎng)師范生的教學技能和研究能力,更貼近教育實際,體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訓練與知識傳授相結合、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原則。
與我國職前教師教育領域發(fā)生的變革相比,教師的職后學歷教育仍然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科教育為主、“老三課”為輔的狀況。參加在職學歷教育的教師們,仍然在接受著一套與全日制學生所學課程類似的、被壓縮了的課程方案,這套課程方案無視教師已有的經(jīng)驗和實踐知識,無視教師的實際需求和發(fā)展需要,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師獲得更高學歷的一種方式,而這種方式對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幫助甚小。
三、中、小學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幾點思考
基于上述對我國中、小學教師學歷現(xiàn)狀和在職學歷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結合我國各師范院校教師教育改革的狀況,關于中、小學教師的在職學歷教育,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思考。
(一)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涵義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涵義不同。我國在改革開放初至上世紀末的時期里,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主要解決的是數(shù)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的問題,教師在職學歷教育以學歷補償教育為主,即主要是為了學歷達標,而且學歷標準是比較低的。而隨著教師隊伍數(shù)量和質量的改善,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內涵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絕大多數(shù)教師在學歷達標的情況下,接受學歷教育,一方面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學歷,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進而更好地生存與發(fā)展。因此,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通過學習進一步深化對本學科專業(yè)知識結構的掌握和理解,同時更全面、深刻地掌握現(xiàn)代教育理論、教育教學方法與相關技術,獲得更高學歷。
縱觀世界教師教育發(fā)展歷程,全面提高教師學歷層次是教師教育發(fā)展過程中的必經(jīng)之路,我國正處于這一變革的初期,因此,充分重視教師的在職學歷教育,重新思考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內涵,是進一步提高我國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任務,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有效避免形式化的學歷教育,避免教師的學歷虛高,切實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
(二)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課程
如前所述,我國職前教師教育的課程已經(jīng)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課程設置各院校的情況卻不太一致,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如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針對在職的中小學教師學歷教育,調整教學計劃,整合課程資源,構建了一個適合成人教育特點的、適合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需要的課程平臺。在教學計劃的設計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在職教師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高,培養(yǎng)“反思型的教師”:課程設置模塊化,便于學生自主選課而完成相應學分等。雖然成人教育還沒有真正實行學分制管理,但教學計劃以及課程設置的一系列變革已經(jīng)開始。而更多的師范院校在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課程與教學方面的改革還遠遠落后于職前教師教育的改革,還在延續(xù)幾十年來的老傳統(tǒng)。
首先,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課程理念應當不同于普通全日制學生的課程理念。教師參加在職的學歷教育,非常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已經(jīng)獲得了一定的經(jīng)驗和體驗,還需要學習哪些新的教育理念,理論與實踐如何更好的結合,這些問題應當是教師在職學歷教育課程設置的根本。對于普通的全日制學生而言,他們還沒有實際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職前教師教育很重要的目的是要解決學生的理念問題,技能和技術不可能成為重點,但對于在職的教師而言,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可能實現(xiàn)的。
其次,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課程方案應當不同于普通全日制學生的課程方案。在課程內容方面,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課程應當涉及到學校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教學理念、心理學知識、管理理念與實踐以及研究理念與實踐,還應當包括教育技術、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內容,當然,這些內容設計應當與豐富的學科背景相聯(lián)系。另外,課程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應當避免純理論的知識,結合教師已有的經(jīng)驗展開課程內容是比較理想的選擇。課程形式可以靈活多樣,不一定都是課堂教學的形式,可以是專題講座,讀書交流、問題研討等形式。課程開設的時間也可以是多樣的,一學期、半學期、一個月等。
總之,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課程應當與參加該學歷教育的學生的實際需求相匹配,以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為最終目標。
(三)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教學
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教學應當符合成人教育的理念,成人的學習是以自學和反思為主的,當然。成人自學和反思應當建立在成人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如果脫離成人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那么要求太高,自學很難達到相應的效果,而要求過低,成人自學的動機和興趣不強,也會嚴重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教學應當根據(jù)課程的性質和難易程度來設計。相對來講,在專業(yè)的學科知識方面,成人已有的知識背景與更高學歷的要求距離比較大,因此,學科業(yè)知識的學習,需要更多地建立在專業(yè)教師的課堂講授上,這一部分的教學應依據(jù)不同專業(yè)的要求而定。
對于教育專業(yè)的教學來講,教師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是其非常重要的背景,也是授課教師可以利用的非常重要的資源。授課教師如果可以挖掘出學員已有的經(jīng)驗,以活動的方式組織大家學習相關的理論并實踐,則這種教學既符合成人自學的特點,也是最佳的促進教師反思的方式。因此,教師在職學歷教育的教學應當以參與式教學為主要教學方法,并盡可能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