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提出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往往不知不覺中喜歡采用“師問生答”的提問形式,從沒有認真想過這樣的提問方式有什么弊端或如何改進。
這樣一來,最大的弊端是不能啟發(fā)全班同學參與和思考,將集體的學習活動變成個別談話,許多同學處于旁觀者的狀態(tài)。教師“好問”不如“不問”,把問題都“拋”給學生,讓孩子們自己來問,老師在討論中只需要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就可以了!
二、問題展開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學生并不會完全按照老師預設的那樣進行活動,所以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教師意料之外的“問題”,使課前預設很難有效完成。強調(diào)動態(tài)生成的數(shù)學課堂,是不是就不要預設教學方案呢?或只要設計幾個大而廣的提問,例如你們想到了什么、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任由學生天馬行空、漫無邊際地回答?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必要的時候,教師要趁熱打鐵進行適當?shù)摹白穯枴?。在關鍵時刻,教師該點撥的要點撥,該設問的要設問……失去了教師對學生的有價值的引導,剩下的往往只是虛假的主體性。
三、問題思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開啟學生的思維,掌握“善問”這門學問,必須致力于提高“問”的藝術(shù)。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不同的問題應給不同層面的學生
一般來說,在新授課時,如果以鞏固當堂知識為目的的提問,應以優(yōu)秀學生為主。優(yōu)秀生流暢明確的回答不僅能代替老師的課堂小結(jié),更能使其他學生再一次領受新知的“吹拂”,起到課堂的點睛作用。如提問是以復習舊知識為主的,應以后進生為主。如果檢查學生知識的廣度、精度為目的,應以提問中等生為主,他們是優(yōu)等生、后進生的中介,他們的回答能使優(yōu)等生有發(fā)揮的空間。
2.不同個性的學生應給不同的問題
課堂中,對膽小自卑的學生,教師應給予相對簡單的提問,而對比較驕傲浮躁的學生,教師應提一些有難度的問題。
3.做到“問”中有“啟”,有“啟”有“問”
(1)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與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不能為問而問,總是提一些毫無啟發(fā)性的“短平快”問題。
(2)“問”之后教師要掌握好“啟”的時機和火候。教師應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適時予以指導,以幫助學生開啟思路,這就是“啟”。
參考文獻:
[1]馬月紅,鄭審機.尷尬與精彩.中小學數(shù)學.2006年第1~2期.
[2]鄔再忠.課堂教學: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中尋求平衡.小學教學設計.2006年第4期.
作者單位:杭州市拱墅區(qū)大關苑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