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禮貌是一種語用現(xiàn)象,國內外學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對Leech提出的“禮貌原則”進行了闡述,對于他提出的六條準則,作者探討了如何將它們運用于英語教學的手段和內容中,以期更深入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的。
關鍵詞: 禮貌原則大學英語教學應用
禮貌是日常生活中具有道德倫理意義的一項行為準則,是人類社會文化發(fā)展和文明進步的產物,是人們維系和諧的人際關系所作的種種努力,也是我們構造和諧社會人際關系的社會準則,更是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中培養(yǎng)和諧師生關系的一個重要準則。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語言使用不當而導致人際關系緊張甚至發(fā)生沖突的例子并不少見,這足以說明禮貌用語的重要性。作為語言使用規(guī)則之一,禮貌原則已經成為語用學研究的重要內容。那么作為高校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好地引入和使用禮貌原則,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新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為指導思想。這就意味著教師要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傳授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教學方法,而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遵循語用規(guī)則,在一定語境中使用語言形式實現(xiàn)交際目的,提高語用能力。如果學生沒有把握語用原則,即使能夠根據(jù)標準的語法編碼模式遣詞造句,也會因為語用失誤導致交際失敗。既然言語交際的首要語用原則是禮貌原則,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的交際中,首先應避免的語用失誤就是禮貌原則的失誤。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特別強調學生注意禮貌原則的把握與運用,在傳授語言知識、語言結構的同時,不可忽略語言的功能、語境等社會文化因素引起的語言使用差異及英漢文化差異。
一、禮貌原則
英國著名學者Leech在其《語用學原則》(Principles of Pragmatics)[1]一書中提出的“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是到目前為止影響最大的關于禮貌原則的理論之一。它以Grice[2]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為基礎,同時又彌補了合作原則在解釋間接會話含義的不足。Leech效法Grice合作原則的分類,將禮貌原則也劃分出六類,每類包括一條準則(maxim)和兩條次準則:
1.得體準則(Tact maxim):減少表達有損于他人的觀點。
(1)盡量少讓別人吃虧;
(2)盡量多使別人受益。
2.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減少表達利己的觀點。
(1)盡量使自身受益最小;
(2)盡量多讓自己吃虧。
3.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減少表達對他人的貶損。
(1)盡量少貶低別人;
(2)盡量多贊譽別人。
4.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減少對自己的表揚。
(1)盡量少贊譽自己;
(2)盡量多貶低自己。
5.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減少自己與別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
(1)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
(2)盡量增加雙方的一致。
6.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
(1)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
(2)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
在這六條準則中,得體原則是最根本的一條,因為得體原則用于指令,而指令是各種言外行為中最需要講究禮貌、也最能體現(xiàn)禮貌的一種行為。禮貌地使用語言就意味著得體地使用語言。這六項準則互相作用的社會目標是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禮讓。也就是說話者說話時利他程度越高,多把好處給對方,話語就越有禮貌,禮貌程度越高。禮貌原則告訴我們,為達到成功的交際,保持良好的社會關系,要盡量減少表達不禮貌的觀點。在劉潤清《關于Leech的禮貌原則》[3]中也指出,這些準則可以幫助解釋許多現(xiàn)象,其中之一就是有些表達方式比其它表達方式更容易被人接受。也就是說有些表達方式比其他表達方式更容易獲得成功交際。
二、面子威脅理論
禮貌在交際中具有調節(jié)作用,它維護了雙方均等的地位和他們之間的友好關系,是人們?yōu)榫S護和諧的人際關系所做出的努力。在Brown和Levinson看來,禮貌就是人們?yōu)榱藵M足臉面上的需求所采取的理性行為,它本質上是策略性的,即通過多種語言手段給交際者各方都留有面子。針對其不足,Brown和Levinson[4]提出“面子威脅理論”(Face Threatening Theory)。他們認為言語交際中的禮貌策略只是一種手段,其真正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達到交際效果,滿足人們的面子需求。在分析禮貌原則時,“面子威脅理論”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那么“面子”又是什么呢?“面子”是指每個社會成員為了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公眾形象的欲望?!懊孀印笨梢苑譃閮深?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和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消極面子是指人人都希望過完全自由不受別人干擾的生活。一旦人的這種自由受到了干擾,那么這時人的消極面子就受到威脅。同時,人們無論在做什么事,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贊同,如果得不到所期待的贊同,那么人的積極面子就受到了威脅。Brown和Levinson認為許多言語行為本質上是威脅面子的。在許多文化中,對面子的威脅行為大小的估算都包含以下三個因素:(1)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2)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相對權勢”(relative power);(3)特定文化中,言語行為本身所固有的,強加的絕對級別(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孩,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贊同。這個欲望是不分種族、宗教和文化的。而這個也正體現(xiàn)了禮貌原則的普遍適用性。
三、禮貌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很強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識——也就是說他們對“面子威脅”的擔心更加強烈,他們更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贊同。師生關系是否和諧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成果。課堂上如何避免這些威脅面子的言語行為選擇,對于教師來說就是如何恰當?shù)厥褂枚Y貌策略。
禮貌原則,作為語言使用的首要原則,對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語篇含義分析無疑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教師從語用學的角度要求學生認知交際過程中禮貌語言的運用,能夠使學生深入習得話語的得體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禮貌原則的運用對學生提高篇章的整理能力有巨大幫助。下面就是在禮貌原則的六個要點下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分析。
(一)得體原則的應用
得體準則是指少讓別人吃虧,多使別人受益。得體準則是禮貌原則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準則。它為人們成功的言語交際提供了理論指導,以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外語教學,應該以得體準則理論為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在言語交際中靈活使用各種禮貌策略,提高實際交際效果。在師生關系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社會距離和老師對學生的相對權勢都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因此課堂上如何避免這些威脅面子的言語行為選擇,對于教師來說就是如何恰當?shù)厥褂枚Y貌策略。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參與課堂活動時,他們往往很容易產生自卑、緊張、羞怯等心理障礙。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用語中能遵循得體準則,在總的策略上將學生置于利益中心,可以讓學生在師生交際中盡量多受惠,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心理障礙,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根據(jù)這一原則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首先,通過祈使句來看,提供(offer)比要求(request)要禮貌一些。如,“Take the chance.”就比“Give me your answer.”禮貌。其次,在表示請求時,不直接比直接要禮貌一些。所以根據(jù)禮貌由淺至深的程度,直接的祈使句不如普通的疑問句禮貌,普通的疑問句又不如首先提出“是否可以做出請求的”疑問句禮貌。例如:
Answer the question.
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Would you like to answer the question?
這三句話的禮貌程度是逐步加深的。請求越來越不明顯,從而給聽者更大的拒絕的自由。比如我們在請學生回答問題時,應盡量避免使用“Answer the question!”這樣的命令式語句,而應該盡量多采用“Would you like to answer the question?”這類商量的口吻。因為這樣就降低了教師在課堂上的絕對主導,縮短了教師和學生間的社會距離,建立了一個相對平等的交流環(huán)境,那么學生在課堂上就比較放松,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積極主動性的提高,教學效果肯定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慷慨準則的應用
盡量減少對自己的益處,盡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價。即少讓自己得益,多使自己吃虧。例如,在上述“The Sampler”課文中,年輕人認為給老人買布丁(“It would give me such pleasure.”),慷慨幫助別人,會給自己帶來快樂。又如,在《大學英語》精讀第四冊第七課“The Luncheon”中,作者明明非常喜歡吃蘆筍(“My mouth had often watered at the sight of them.”),但為了遵守禮貌原則中的“慷慨準則”,同時由于手頭拮據(jù),作者只好違反合作原則中“質”的準則,而撒謊說“I never eat asparagus.”。
(三)贊譽準則的應用
贊譽準則的核心是減少表達對他人的貶損,多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F(xiàn)在十分流行的“賞識教育”也就是以“贊譽準則”為基礎的。我們說過大學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識都十分強烈。很多學生在課堂上不敢回答問題或者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正是由于他們擔心回答錯誤,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換句話說,他們擔心“積極面子”受到傷害。那么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多鼓勵、多贊揚,不僅維護了學生的“積極面子”,而且?guī)椭鷮W生逐步增強了自信心,使學生更加樂于學。比如說在聽力課堂上,我們在提問學生做復合式聽寫的答案時,有些學生只給出正確答案的一部分,有些教師可能就會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例如:
“Your answer is totally wrong!”
“You do it badly.You must improve your listening ability.”
“If you don’t improve your listening ability,you can’t pass the final exam!”
教師的這些話語就違反了禮貌原則中的“贊譽準則”,傷害了學生的“積極面子”。有些學生覺得老師的批評讓他在同學中很沒有“面子”,可能以后上課他就不會再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對于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可能因為這樣的批評,他們對英語學習就更沒有信心了。如果連自信心都沒有了,又怎么能把英語學好呢?如果教師能充分重視贊譽準則,在課堂上使自己的言語更禮貌,就會避免出現(xiàn)這個問題。在這種時候我們可以說:
“Well done.Who has different opinion?”
“Good!You have got some.Who want to add something?”
這樣就不僅維護了學生的自尊,而且及時糾正了學生的錯誤。另外,在批改大學英語的作業(yè)時,我們也應該充分重視贊譽準則。我們在批改時不僅要指出學生的錯誤,而且對于一些好詞好句也應該劃出,并注明“Good/Excellent/Very good/Unique”等。在評語上我們應該使用這樣的用語:
“You do it well,but 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You have got progress.However,if you can pay attention to the spelling,you can do it better.”
這樣就比單純地指出學生的錯誤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在課堂上點評作業(yè)時,對于一些嚴重的錯誤,我們也應該注意不要直接點出學生的姓名進行批評,而應該采用“some students”,“somebody”等模糊概念的用語,這樣就可以減少對學生的貶低,貫徹了禮貌原則,維護了學生的“積極面子”。一旦學生的“積極面子”得以保存,他們的學習動力就會大大提高,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這樣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掌握所學知識。
(四)謙遜準則的應用
即盡量縮小對自己的贊揚,盡量夸大對自己的批評。例如:在《大學英語》精讀第三冊第三課“Why I Teach”一文中,作者說:“For me,teaching is a red-eye,sweaty-palm,sinking-stomach profession.”接著說明為什么;在對三個復合形容詞的解釋中,他寫了一連串貶低自己的話:“I never feel ready to teach no matter how late I stay up preparing.I’m always nervous before I enter the classroom,sure that I will be found out for the fool that I am...I leave the classroom an hour later convinced that I was even more boring than usual.”正是這些謙虛的話語讓我們看到一位兢兢業(yè)業(yè)、嚴于律己的優(yōu)秀教授的形象。他還說:“I am amazed that my students actually take notes on what I say in class!”只字不提學生記筆記的原因是他講得精彩。講述他的第一個博士生的情況時,他說:“She did it all herself,with an occasional nudge from me.”把功勞歸于學生本人。
(五)一致準則的應用
一致準則也就是減少自己與別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扒笸娈悺笔鞘钟行У慕浑H方法之一。我們也會經常碰到學生在課堂上向我們提出一些他們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如果他們的看法和觀點是錯誤的,我們也不應該直接在課堂上說:
“You are wrong!”
“Why do you have such stupid ideas?”
這時候我們可以說:“Perhaps you are right.I’ll look it up in the dictionary,and we continue to discuss the question tomorrow.”第二天我們可以單獨告訴這個學生他的錯誤在哪里。這樣學生下次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提出問題。又如這樣一個教學實例:學生拿著自己修改過翻譯練習來請教。
Student:What about my translation this time?I think it’s better.
T1:Yes,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I like the words you chose.I think you also can use this word here.
T2:I think it’s just so so.
T3:I don’t think it’s good at all.
在這三個回答中,禮貌程度也是依次遞減的。而第三個回答根本上違反了一致準則。教師和學生這時候處于對立面。而且也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傷害了學生的“積極面子”。有些學生甚至會因此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而如果我們能采用第一種回答,一下子就縮短了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一致準則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六)同情準則的應用
同情準則的核心就是減少交際雙方在情感上的對立,要求說話者盡量減少對對方的反感厭惡,盡量夸大對對方的同情。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重視使用這條準則,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立場,分析他們目前的任務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應該避免采用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語言。教學實例一:有個學生上周的考試未能通過,她很難過地和老師訴說:
Student:I failed the exam last week and I still can’t get over it.
T1:I know what is like.You have all my sympathy.Never mind.You can make it next time.I believe in you.
T2:I’m sorry to hear that.
T3:No pains no gains.It’s because you don’t work hard.
這三個回答的禮貌程度是依次遞減的。而且第三個回答增加了教師和學生情感上的對立,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反感和厭惡的心理,這違反了禮貌原則的同情準則。也傷害了學生的“積極面子”,因此是不禮貌的。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和課外與學生交流中應該避免的。
四、結語
通過以上初步的探討,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在教學方法還是在教學內容上,禮貌原則的應用都是行之有效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得到積極有效地鼓勵和尊重,又能很好地深入理解教學內容的文化性差異。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我們還要更進一步在更多層面、更深層次里實踐應用禮貌原則,使教學雙方受益。
參考文獻:
[1]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80.
[2]Grice,P.Logic and Conversation[M].in P.Cole and J.Moregan(eds),1975.
[3]劉潤清.關于Leech的禮貌原則[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7.
[4]Brown,G.Levision,S.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M].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5]文秋芳.英語口語測試與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6]李傳芳.從話語運用和交際策略談口語交際能力[J].外語教學,2003,(1).
[7]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8]周紅.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2).
[9]楊達復,格賴斯.會話含義的推斷[J].外語教學,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