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語言、臺詞作為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會經過精心的選擇、調整和修飾,會使用多種修辭格,從而增強了電影的表現(xiàn)力。
關鍵詞:電影臺詞 修辭 修辭格
眾所周知,電影是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它主要依靠畫面和聲音傳情達意,給人們提供審美享受。但是,電影也是一種語言,“它有自己的單詞、造句措辭、語形變化、省略、規(guī)律和文法”(馬爾丹《電影語言》)。當我們把電影視為一種語言時,主要是指電影中的臺詞部分(對話、獨白、旁白、字幕等)。臺詞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揭示主題,表達思想,塑造人物,臺詞中往往運用大量的修辭格,這些修辭格的使用會使語言表達得更鮮明、生動,富于變化和感染力,從而更好地為劇情服務。電影中使用較多的有以下幾種修辭格:
一、比喻
比喻是很常見的修辭格,運用比喻可使抽象事物具體化,給人鮮明的印象。電影中的很多經典臺詞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既有明喻也有暗喻。如:
1 明喻
(1)幸福就像是玻璃球,跌在地上會變成很多碎片,無論你怎么努力,都撿不完,但只要你努力了,怎么都會撿到一點?!队锡垜蝤P》
(2)其實愛情就像等巴士一樣,有時候你覺得這巴士好舊,不肯上:有時候你又會覺得這巴士怎么沒有空調啊?又不肯上了:有時候你又覺得,哇,這么多人!于是又不上了。等啊,等啊,天又黑了,心也急了,一見到巴士來了,就跳上去!糟了,搭錯車了!——《每天愛你八小時》
例(1)中用“跌碎在地的玻璃球”比喻“幸?!?,說明一個人雖然不可能擁有所有的幸福,但是只要努力爭取,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如此比喻令原本抽象的幸福一下子變得具體了。例(2)中把“愛情”比喻成“等巴士”,形象地說明了尋找愛情的人們那種復雜矛盾心理及愛情的可遇不可求。
2 暗喻
(3)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xiàn)場直播。——《GTO》
(4)也許每一個男子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渣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都t玫瑰與白玫瑰》
例(3)中用“沒有彩排”和“現(xiàn)場直播”來暗指人生的不可重來,告誡人們必須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例(4)采用暗喻的手法,把屬于紅玫瑰類型的女人比作“蚊子血”和“朱砂痣”,白玫瑰類型的女人比作“飯渣子”和“床前明月光”?;橐鲋小拔米友焙汀帮堅印笔瞧降ξ渡踔量蓞挼模簮矍橹械摹爸焐梆搿焙汀按睬懊髟鹿狻眳s是唯美的,如夢似幻的。兩個簡單的比喻把婚姻與愛情之間抽象的差別變得具體可感。
二、排比
排比是指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語氣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成串,其目的在于增強語勢,提高表達效果。在電影臺詞中常用排比來突出主題。提高表現(xiàn)力。如:
(5)其實愛一個人并不是要跟她一輩子的,我喜歡花,難道我摘下來讓我聞聞,我喜歡風,難道你讓風停下來,我喜歡云。難道你就讓云罩著我,我喜歡海,難道我去跳海!——《縱橫四?!?/p>
(6)“掛居,我一直喜歡著你,一直無法忘記你:即使物轉星移,口紅改變了:即使明日會四分五裂,我的心一直不變,即使說一定要忘記你,還是辦不到,還是那么喜歡你”——《愛情白皮書》
例(5)連用四個排比句式,加強了語勢,凸顯了觀點:喜歡不等于自私,不等于要擁有。要給對方自由的空間。例(6)是三個分句構成的排比,表達了主人公對掛居的深深喜愛之情,情真意切。
三、對比
運用對比,可使兩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給人深刻啟示。電影中常用對比來揭示事物的本質。如:
(7)一個人殺了一個人,他是殺人犯,是壞人。當他殺了成千上萬的人后,他是大英雄,是好人?!逗推斤埖辍?/p>
(8)人們過去是扒開褲子找屁股,現(xiàn)在成了扒開屁股找褲子?!锻踬F與安娜》
例(7)用“殺了一個人的人”同“殺了成千上萬人的人”作對比,闡釋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道理。例(8)將“過去”和“現(xiàn)在”的短褲做對比,過去人們穿得很保守,所以只能“扒開褲子找屁股”,而如今有些人穿起了丁字內褲,用“扒開屁股找褲子”來形容丁字褲面積小,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非常之幽默詼諧。
四、反問
反問是明知故問,又叫“激問”,基本特點是只問不答,把要表達的確定意思包含在問句里。電影臺詞中常用反問來加強語氣。如:
(9)你以為我窮,不漂亮,就沒有感情嗎?如果上帝賜給我美貌和財富,我也會讓你難于離開我的,就像我現(xiàn)在難于離開你一樣!——《簡愛》
(10)做人要是沒有理想,那和咸魚有什么區(qū)別呀?——《少林足球》
例(9)運用反問的修辭方式,其實是說“我”也是有感情的,強調感情跟美貌和地位沒有任何關系。例(10)的意思是說做人若沒有理想,沒有雄心壯志,將永遠只會任人宰割,跟成魚沒有任何區(qū)別,這里用反問來加強語氣顯得更有震撼力。
五、反復
反復,指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特意重復某個字詞或句子的修辭手法。反復是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抒情方法,電影臺詞中常使用反復來抒發(fā)某種強烈的情感。如:
(11)說好了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快十年了,老大!——《無間道》
(12)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需要嗎?不需要嗎?需要嗎。不需要嗎。我是跟你研究研究嘛,干嘛這么認真呢。需要嗎?!洞笤捨饔巍?/p>
例(11)反復提及“三年”,強烈地表達了說話人的感情,表現(xiàn)了一種忍無可忍的不滿情緒,也是對對方不守信用的一種質問。例(12)可以說是周星馳電影語言的代表,幽默中帶著調侃,反復里閃著機智?!靶枰迸c“不需要”的反復運用,逼真地體現(xiàn)了說話者內心的復雜心情。
六、頂真
頂真,即用前一句最后的詞語作為后一句開頭的詞語,上遞下接地把話說下去。一些電影臺詞就是借助鄰近詞語的頭尾蟬聯(lián),不斷頂接出新的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八勝。如
(1 3)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鎮(zhèn),城鎮(zhèn)中有那么多的酒館,她卻走進了我的——《卡薩布蘭卡》
(14)小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再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等牛長大了,共產主義就到了!——《活著》
例(13)表明了二人的相遇乃命中之必然,“她”來到了這個城鎮(zhèn),踏進了“我”的酒店,看似偶然,但是從此也就走入了“我”的生活,踏進了“我”的心里。例(14)頂針修辭手法的運用,深刻地表現(xiàn)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苦百姓單純而片面樂觀的愿望?;孟腚u變成鵝,鵝再變成羊,羊再變成牛,有了牛就可以過上好日子了,令人心酸。
七、回環(huán)
把前后語句組織成穿梭一樣的循環(huán)往復的形式,用以表達不同事物問的有機聯(lián)系,這種辭格叫回環(huán)。回環(huán)在視覺和語感上都給人以循環(huán)往復的美感。電影臺詞中常有這樣的句子,如:
(15)我不是因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為想你才寂寞?!斗悄悴豢伞?/p>
(16)往往都是事情改變人,人卻改變不了事情?!稛o間遂》
(17)這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唱戲就是把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直截了當?shù)亟o演出來,不過戲演完了還不是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胭脂扣》
例(15)中將“寂寞”與“想你”回環(huán)往復。突出了“我”非常想你,不是在寂寞的時候才想你,而是時時都在想你,想你卻不在身邊才會更加寂寞。例(16)中臺詞借助回環(huán)揭示了人和事之間的關系,人只能去順應社會,適應環(huán)境。例(17)中將“戲”和“人生”回環(huán),將人生的漂渺、痛苦與無奈無情地展現(xiàn)在眼前,同時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憂傷。
八、拈連
利用上下文的聯(lián)系,把用于具體事物的詞語巧妙地用于抽象事物,就是拈連。這種修辭格,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如:
(18)拋出的籃球可以巧妙的躲開,那樣就不會被打到。那拋出去的感情呢?——《情定大飯店》
例(18)中的“拋”,本來是用來形容具體事物“籃球”的,這里順勢“拈”來“連”在抽象事物“感情”上,在超語言常規(guī)的用法下,巧妙自然地拈連起來,生動別致。
九、移就
把原本屬于甲事物性狀的詞語移用于乙事物,就是移就。移就修辭格的運用,會增強語言的藝術魅力,在電影臺詞中這類句子俯拾皆是。如:
(19)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046》
(20)“我知道愛情會褪色,就像老照片。而你卻會在我的心中永遠美麗,謝謝你,再會。”——《8月照相館》
例(19)中,“潮濕”本是屬于觸覺的性狀,在這里移用于不可觸摸的“記憶”:例(20)中,將本屬于視覺性狀的“褪色”移用于看不見的“愛情”,以上兩詞的移用引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獲得具體生動的形象,增強了語言的文藝美感。
總之,電影臺詞具有較高的修辭藝術,以上只是簡單分析了臺詞中常見的幾種辭格,事實上,關于電影臺詞修辭,可研究的范圍遠不止這些,還有更廣闊的空間。美國電影理論家達德利·安德魯曾說:“從每個角度來看,修辭在一種全面的電影理論中都占有首要的地位”??梢婋娪靶揶o對于電影語言、電影理論和電影美學的重要性,事實也確實如此。為此,加強電影修辭學研究,對于進一步拓展電影語言的研究領域,不斷完善電影理論和電影美學建設,并推動電影創(chuàng)作、電影批評的發(fā)展,都是十分有益的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