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杰鋒
摘要:有人說,生活中沒有音樂,就像大自然沒有陽光,一切都會黯然失色。這話雖然說得夸張了一點,但音樂確實能夠活躍氣氛,愉悅性情,鼓舞士氣,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既然音樂有如此神奇的功效,那就打開一扇窗子,讓音樂的陽光照亮我們的語文課堂吧。
關健詞:音樂;照亮;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09-0161-01
有人說,生活中沒有音樂,就像大自然沒有陽光,一切都會黯然失色。這話雖然說得夸張了一點,但音樂確實能夠活躍氣氛,愉悅性情,鼓舞士氣,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既然音樂有如此神奇的功效,那就打開一扇窗子,讓音樂的陽光照亮我們的語文課堂吧。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導入新課,就會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例如,教課文《三國演義》中的一節(jié)《空城計》,我就用京劇《空城計》選段導入;教《愚公移山》一文,我就用江濤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導入。如此這般,既渲染了課堂氣氛,又振奮了學生的精神,為組織好下一步的教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
范讀課文,有時不妨來個配樂朗誦,也會使教學顯得別開生面。范讀朱自清的散文《春》,我就以朱昌耀、馬熙林的二胡曲《江南春色》作為背景音樂;范讀黃蒙田的散文《竹林深處人家》,我就以蔣才如的二胡曲《翠竹吟》作為背景音樂。美文名曲,相映成趣,學生自然覺得別有天地。
課文內(nèi)容涉及一些名歌金曲,學生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求教欲望,這時,語文老師花點時間欣賞一曲或教唱一首,無疑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當教到豐子愷的《山中避雨》“一個姑娘唱著《漁光曲》,要我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著她唱,三家村里的青年們也齊唱起來,一時把這苦雨荒村鬧得十分溫暖?!边@時,我就順應學生的愿望,教唱任光的名歌《漁光曲》,學生感到興味盎然。當教到《阿炳在1950》一課,其中有一句話“日本著名的世界級指揮大師小澤征爾聽完《二泉映月》后,感動得雙膝跪地、淚流滿面,《朝日新聞》還專為些發(fā)展文章——小澤先生感動的淚》。”這時,如果我不趁機播放一遍代表中國民族音樂的世界性經(jīng)典曲目《二泉映月》,學生們怎么能領悟阿炳的這首千古絕唱何以有如此馳魂奪魄的藝術魅力,又怎么能理解以阿炳為代表的中國音樂在世界音樂領域的崇高地位呢?
課本里有不少古代詩詞,它們原本就與音樂是同源的。如果把適當?shù)脑娫~填入情調(diào)一致、旋律動聽的譜子中,就是一首很受學生喜愛的歌曲。例如,我將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25課《詩五首》中的前三首唐詩,即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按照握別(鄭詩)、思念(李詩)、回鄉(xiāng)(賀詩)的順序調(diào)換一下位置,然后將三首詩填入一曲名為《幾時再見》的歌譜里,恰好構成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歌曲,學生們唱得津津有味,這幾首詩歌也很快就能背誦了。后來,我又把王勃的五律《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嫁接到電視劇《鄉(xiāng)下人、城里人、外國人》的片尾曲上,把劉禹錫的七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移植到姜育恒演唱的那首《梅花三弄》里,詩與曲結合得十分諧調(diào),天衣無縫,教學效果之好也是十分明顯的。
有些課文,如李煜的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的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憶秦娥、婁山關》等,早就被作曲家譜曲,詞與曲交相輝映,成為膾炙人口的歌曲。花費點時間,向?qū)W生教唱這些歌曲,總比讓學生一味地朗讀、背誦這些詞句,不知要生動有趣多少倍哩。
有不少優(yōu)秀歌曲,其歌詞本身就是一首首或意境優(yōu)美、或意趣盎然、或意蘊豐富的詩篇,必要時教學生或欣賞或吟誦或高歌,其實就是把語文教學向課外延伸,是對“大語文教學觀”的具體實踐。
音樂如七彩陽光,具有把人帶入各種各樣的情緒的力量,它對于人的情感可以產(chǎn)生顯著的作用。音樂的這一特性是和語文相通的。打開一扇窗子,讓音樂的陽光照射到語文課堂,旨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和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旨在融洽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