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麗 王 華
摘要:曾看到過這樣一篇報道:在某地的專家熱線,有位家長打電話,言語之中透露出對老師的失望。因為每次家長向老師了解孩子情況時,老師的結(jié)論就是“膽小,不愛發(fā)言”??墒钱敿议L請老師多給孩子一些發(fā)言機會時,老師卻說:“連手都不舉,怎么給他發(fā)言機會。”
關鍵詞:語言暴力;期望值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09)09-0013-01
曾看到過這樣一篇報道:在某地的專家熱線,有位家長打電話,言語之中透露出對老師的失望。因為每次家長向老師了解孩子情況時,老師的結(jié)論就是“膽小,不愛發(fā)言”??墒钱敿议L請老師多給孩子一些發(fā)言機會時,老師卻說:“連手都不舉,怎么給他發(fā)言機會?!?/p>
可能很多老師都意識不到,其實不恰當?shù)恼Z言也是一種軟暴力,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打擊,有時還會帶來意料不到的后果。記得在我上學時,每學期開學排座位時,老師都是讓班級學習最好的學生優(yōu)先挑座位,而學習不好的孩子就落到后面。一次,一名學習中等的學生對老師的這種做法提出質(zhì)疑,老師說:“有本事你考個第一名,我讓你挑,哼!”老師的言外之意讓同學們哄堂大笑,結(jié)果這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從中等一直下滑到最后,結(jié)果連高中也沒有考上。
父母和老師是孩子最先接觸到的兩所學校。父母的言行也會影響孩子的軌跡。因為血緣關系,大多數(shù)父母恨鐵不成鋼,指責其孩子可能會更加肆無忌憚。我也是媽媽,有時候在氣頭上說出的話過后我自己想起來都覺得很可怕,總想著下次可不敢說這樣的狠話了??墒俏倚睦锖芮宄?每一次的傷害都會給孩子留下陰影。而這陰影的彌補很有可能需要一輩子。我想,其實每個老師和家長客觀上都不想對孩子實施語言暴力。那么,平時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或大限度地減少語言暴力呢?
一、換位思考
在處理孩子事情的時候進行換位思考,效果會好得多。換位思考中的“假如我是孩子,我為什么需要這樣做?”讓我對孩子的所作所為多了份理解;換位思考中的“假如我是媽媽,我會怎樣來處理這件事”,讓我對孩子多了一份寬容;換位思考中的“假如我是老師,我該怎么辦”?讓我對孩子多了一份理智。因此,孩子、媽媽、老師的三重身份會使我們對孩子多一份尊重和理解,少一份傷害。
二、冷處理
相比很多家長和老師都會有這種體會:“當怒火中燒的時候,我們往往口不擇言。越是最親近的人受傷害得就越深。在這種時候咬住自己的嘴唇,強迫自己走開。冷靜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事情并不是我們想得那么糟糕。孩子身上會有很多閃光點,只是我們黨意識的怒火“當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要發(fā)火時,請在心里默數(shù)一百下?!?/p>
三、賞識有度,批評有方
如今,賞識教育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一時間,大家都在運用它。一段時間以后,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只能夠聽表揚的話,而遇到有一點挫折或批評時就萎靡不振,無精打采,有的甚至還自暴自棄。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孩子做到“賞識有度,批評有方”,讓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相輔相成,因為沒有挫折的賞識教育是溺愛。我們要對孩子的無形生命永遠賞識激勵,高呼加油,而要對孩子的有形生命千錘百煉,百煉成鋼。
四、放平心態(tài),降低期望值
想必很多家長都有這種體會,當我們初為人母(父)時,我們會在心里無數(shù)次設想過孩子的未來:企業(yè)家、音樂家、科學家……。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按照心中的目標來塑造孩子。而當孩子達不到自己心中的期望時,就會陷入絕望的邊緣。實際上,我們應該明白,天才畢竟是少數(shù),讓我們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的正常成長,我們的失望就會少得多。
拒絕語言暴力,并不是放棄原則。孩子是缺乏自律意識的。如果孩子犯錯成人不追究,那么他就會一犯再犯。所以,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是需要成人來幫助孩子建立的。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語氣、語言、方式方法和體態(tài),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