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華 陳 群
〔關鍵詞〕 高職英語教學;ESP需求;調查分析;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2(A)—0024—02
教育部于2000年出臺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強調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在注意語言知識教學的同時,著重對學生進行語言交際和涉外業(yè)務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改變了以往高職英語教學沿襲大學英語教學重理論輕應用的模式,明確了高職院校以英語應用能力為核心的實用英語課程教學模式。
ESP(專門用途英語)是英語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類別,是建立在科學嚴密的需求分析基礎之上,用來滿足學生交際需要和特殊學習目的的英語教學體系。需求分析是ESP教學的出發(fā)點。
ESP教學符合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和社會對具有良好的專業(yè)技能和交際能力的涉外人才的客觀需要。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提出把日益成熟的ESP模式引入高職英語教學,使之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取勝任將來工作所需的英語應用能力。在這樣的形勢下,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ESP課程。那么,目前甘肅省高職院校ESP教學情況如何?學生對ESP課程的學習需求又是什么呢?
一、問卷調查
為了解現(xiàn)階段ESP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和已開設ESP課程的學校的教學效果及學生對這門課的看法和建議,筆者相繼在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蘭州資源環(huán)境職業(yè)技術學院、甘肅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甘肅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甘肅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以及酒泉職業(yè)技術學院六所高職院校進行了問卷調查,涉及計算機應用、建筑工程技術等十個專業(yè)。問卷設計基于Hutchinson & 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論,內容涉及學生學習ESP課程的動機和態(tài)度、ESP教學現(xiàn)狀、ESP課程設置和ESP課程具體安排四個方面。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 較強的工具性動機
70%的學生學習ESP課程的動力來自很實際的職業(yè)需求。這種較強的工具性動機使得67%的學生認為學習該課程很有必要。
2. 學生要求提高英語的綜合技能
學生在ESP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希望提高聽說讀寫譯的綜合技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提高中,選擇提高聽說能力的學生比例最高(19%),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學生已經(jīng)意識到聽說能力在將來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技能。
3. ESP的教學現(xiàn)狀
表1從ESP教師的授課語言、教學方法等方面體現(xiàn)了ESP的教學現(xiàn)狀:ESP教師的授課語言以漢語為主,說明大部分ESP教師的教學水平還達不到ESP的教學要求,相當一部分ESP教師(35%)采用的方法仍然以閱讀和翻譯為主,輔以聽說活動。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學到的是“啞巴”英語,很難適應工作中用英語進行交流的需要。教學方法的單一和教學手段的落后直接導致了學生對專業(yè)英語學習興趣的降低,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盡管56%的學生對目前的教學情況滿意,但不排除有些學生因害怕得罪教師而違心作答,因此ESP的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
4. 理想的ESP教學
表2的數(shù)據(jù)反映了學生對理想的ESP教學的看法:56%的學生希望授課語言以英語為主;41%的學生認為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和專業(yè)課教師各有所長,合作教學應該是理想的教學方式;67%的學生希望能和教師多交流,同時也希望教師能設計一些真實的情景任務,而不是一味地講解和翻譯課文。
5. 高職院校沒有對ESP進行需求分析
超過一半的學生回答ESP教師沒有作過他們對ESP需求的分析。當被問及ESP教學的必要性時,67%的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這說明高職院校的ESP課程并不都是建立在科學的需求分析基礎之上。
6. 高職英語課程設置模式
通過表3,我們可以得知42%的學生贊成先學習兩年基礎英語以便打好英語基礎,三年級通過ESP的學習訓練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由于職業(yè)導向,只開設基礎英語會導致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與日后的實踐脫節(jié)。另一方面,只開設ESP課程也不符合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學生的看法給高職院校課程設置提供了決策的依據(jù)。
三、思考和建議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甘肅一些高職院校的專業(yè)英語教學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反映出一些問題:缺乏學生對英語需求的分析;以閱讀和翻譯為主,忽略對學生的其他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陳舊。下面筆者對高職院校進行ESP教學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1. 運用規(guī)范的需求分析指導ESP課程的教學。從ESP的發(fā)展歷史來看,學習者的需求分析一直被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當前高職學生普遍感到英語學習學不能致用,如果學生認為費力的英語學習不能產(chǎn)生預期的效果,必然會喪失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因此,ESP教師除了掌握社會對畢業(yè)生英語能力的需求之外,還應該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需求等。
2. 提高ESP教師的素質。在所調查的六所院校的ESP教師基本上是專業(yè)教師,他們的教學重任主要在專業(yè)課的教學上,這就造成了ESP師資的匱乏。此外,因為專業(yè)課教師在英語語言和教學方法方面不像英語專業(yè)教師那樣受過專門的培訓,他們傾向于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教學?,F(xiàn)階段可以通過選派口語水平和專業(yè)知識水平都過硬的教師任教,或通過短期英語培訓、出國進修等措施來提高ESP教師的素質。
3. 加強聽說訓練,豐富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效果,單一的語法翻譯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大部分學生都希望能在課堂上加強對英語的聽說訓練,提高專業(yè)英語的口語能力。
4. 運用規(guī)范的ESP評估體系指導ESP的教學。在高職英語考核評估上,多采用高職高專英語能力水平測試(A、B級)或公共英語等級考試,并沒有規(guī)范的ESP測試,這使得教師更傾向于應試型的教學,以至于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不足。因此,制定出獨立的、專門用途英語的考核評估體系很有必要。專門用途英語測試應側重受試者在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的英語應用能力。而任務型語言測試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專門用途英語測試的真實性,主要特點是以類似于真實生活情景的任務作為測試的內容,以完成具體任務的形式來考查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使測試能更加直接地反映受試者在具體語言情景中使用專門用途英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