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艷
目前,寫作是最令學生頭疼的事情。學生厭寫情緒比較重,興趣不濃。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寫作能力,就成為我們要關注的問題了。我試圖從以下幾方面來解決學生厭寫的問題。
俗話說:“打鐵需要自身硬”。學生作文水平就是教師水平的最好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也就是語文教師的質(zhì)量。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素質(zhì)和寫作能力,就必須盡快提高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zhì)和書面表達能力。
一、教師必須轉(zhuǎn)變作文教學觀念,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實現(xiàn)五個轉(zhuǎn)變:變過去的重寫不重導為既重導也重寫;變作文教學的單一性為多樣性;變作文教學的封閉式為開放式;變作文教學的師授作文為自能作文;變作文批改和講評的教師單干為“師生互動”。
二、作文選材貼近學生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激活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喜歡作文、主動作文,使學生有話可說,掃除學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礙
學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們繁重的學習任務使他們的生活單一、枯燥,很少有機會接觸社會,自認為沒有可寫的東西。其實,作文并非一定要寫轟轟烈烈的大事,否則哪來的“以小見大”,“細微之處見真情”?所以在引導學生多觀察社會、生活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調(diào)動情感因素,學會為生活感動,善于從身邊選材,以小見大,從小事中挖掘其深遠的意義。題材可寫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或誤會與矛盾,對存在于同學中的某些現(xiàn)象的分析與看法,進而寫自己與老師家人之間的關心、支持或誤會,再寫自己與陌生人之間的幫助或矛盾,題材不斷擴展,筆觸從學校家庭延伸向社會的各個角落,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作文的源頭問題。然后是自擬題目或老師提供一些諸如《這件事不該發(fā)生》《誤會》《理解》《反省》《親情》一類的題目進行訓練,讓學生走出無話可說,無題材可寫的誤區(qū),并逐漸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社會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寫作興趣。
三、調(diào)動學生作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程序化訓練,以期能真正學會寫文章
學生解決了作文的“源頭”問題,不等于就能寫好文章,還要求老師輔之以有效的訓練方法,以利于學生情感的抒發(fā)。實踐證明要讓學生訓練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魚”,又要“授之以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幾個步驟:
1.“練”
初期的作文訓練,不妨把有關提示與要求定得具體詳細些,以期學生能明確訓練重點,并且較順利地完成一篇文章,獲得初步的成功感。
2.“評”
一般的作文都是為了表達某個中心或某種思想感情,但這種表達效果如何,卻不像數(shù)理化學科那樣有個客觀的標準答案,要加以評判,可選幾篇典型的范文來參考對照。因此,每次寫完作文后,及時精選一篇或幾篇各種層次的文章與學生一起對照分析,體會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處,使“作文怎樣寫”的技巧訓練更具體化,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而慢慢掌握標準。
3.“改”
在基本掌握評判標準的基礎上,還應當讓學生實際操作一番,所以可組織學生評改作文,由四位同學組成一個小組,每組負責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組成員在讀完各篇作文后,互相討論,交流意見,共評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體化,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作用。
4.“賞”
佳作展示與推薦發(fā)表,在課室開辟“佳作展示欄”,把每次作文的優(yōu)秀篇目連同評語一同展示,讓學生共評得失,力求從各個方面得到啟發(fā),同時營造一種聲勢:“這些佳作都來自同學中,我也能寫出這樣的文章?!边@不僅能讓佳作作者產(chǎn)生榮譽感,也激活了其他同學的情感因素,增強了寫作信心。對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還推薦到校作文報或一些期刊的中學生園地發(fā)表,使同學體會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寫作也由課內(nèi)到課外擴展了。這樣,既引導學生更積極地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又培養(yǎng)了良好的寫作習慣,訓練寫作技巧,提高寫作水平。
四、教師必須吸納新鮮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
語文教育是百科之母。語文素質(zhì)教育中寫作素質(zhì)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部分。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在作文教學中面向21世紀,教學生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同生活。要獨立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要發(fā)前人所未發(fā),見前人所未見,不人云亦云。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作文教學中勇于創(chuàng)新:由課程計劃的執(zhí)行者轉(zhuǎn)變成課堂課程的建構(gòu)者;由教學的管理者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指導者、合作者;由裁判學生成績的“法官”,變?yōu)閷W生成長的促進者。
五、教師必須注重人格魅力的塑造,處處給學生以榜樣帶頭作用
教師人格對學生影響巨大。教師人格是思想、道德、行為、舉止、氣質(zhì)、風度、知識、能力、心理的、生理的眾多因素的綜合?!爸侨缛?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韓嬰《韓詩外傳》)這就是說:如果教師人格高尚完美,對學生就有很好的感染力、輻射力,教育效果良好。教師如果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比如愛讀書、看報,愛寫作等,學生自然就會效仿。因為在小學生的眼里,老師不僅是知識、智慧的化身,而且還是修身、做人的楷模?!墩撜Z》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p>
六、教師要學會學習和寫作,和學生同習作共體驗
教師自己必須博覽群書,有拼命吸取知識營養(yǎng)的素質(zhì)和本領。只有教師知識淵博,才能不斷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要使作文教學有活潑的生命力,就必須勤于動筆,樂于筆耕,不僅是一桶水,必須做長流水。經(jīng)常寫下水文,能夠使語文老師體味寫作的甘苦,取得鮮活的經(jīng)驗。只有寫下水文,才能知道命題是否合理,選材是否符合學生內(nèi)存。30年代沈從文在北大教寫作時,每次作文都自己先寫一篇發(fā)表出來作為范文。鄭曉龍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要一桶水,好像老師課課去灌水,天天去挑水,何不師生同下水?”
當寫作不再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當學生面對寫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為一種興趣愛好時,不但“作文難”會離我們遠去,而且我們會有更多的機會欣賞到學生的生花妙筆,而這些所有的關鍵都是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因素,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寫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為學生的一種本能。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肖營子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