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雯
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的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課堂教學”,包括有效的教學目的,教師有效的教與學生有效的學。
過去,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由于教學大綱規(guī)定了過多的知識點,使得教師只能用簡單的“授——受”的教學方式來進行。今天,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的重要變化之一就是減少了知識點,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出了更多的空間,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一定是自主學習。而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幫助學生確立自主的尊嚴和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一、自主學習
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chuàng)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如,“親近文學”的單元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己擬訂讀書卡以及以“我愛文學”為主題,分小組合作編輯一份“文學手抄報”。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去感悟文學、熱愛文學;在“金色童年”的單元教學中,讓學生收集名人的童年趣事和講述自己成長中的樂趣,感受童年的多姿多彩;在“多彩四季”的單元教學中,讓學生展開辯論,自己喜歡哪個季節(jié)并陳述理由,在辯論中感悟四季風光的不同以及特點。這樣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探討自主學習的習慣、方法、策略等,鼓勵想象、質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如《社戲》一課,展開辯論:究竟是城市好還是鄉(xiāng)村好?讓學生在辯論中感悟城市和農(nóng)村的不同,感悟農(nóng)村特有的淳樸、寬厚,農(nóng)村特有的自然風光,很自然的過渡到“我”對那“戲”那“豆”的回憶。教師理解和把握了這些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著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在實踐中,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培養(yǎng)、提高。
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如在《皇帝的新裝》一課,可以讓學生分工合作,將此課改為課本劇,通過表演、觀看、評價,讓學生在分工合作中明確各自的任務,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體現(xiàn)樂趣。
三、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相對的是接受學習。接受學習將學習內容直接呈現(xiàn)給學習者,而探究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xiàn)的。和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經(jīng)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探究學習要達到的三個目標。探究學習也有助于發(fā)展學生優(yōu)秀的智慧品質,如,熱愛和珍惜學習的機會,尊重事實,客觀、審慎地對待批判性思維,理解、謙虛地接受自己的不足,關注好的事物等。如在《本命年的回想》一課,創(chuàng)設情境:我們都去搜集和整理一下,現(xiàn)在過年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有什么含義?與文中比較,消失或保留或發(fā)揚光大了哪些習俗?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認識過年不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種文化。它包含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沉淀,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當然也能發(fā)現(xiàn)過年中的一些不足,從而探究在新時代下我們如何將文明、健康的“年文化”發(fā)揚光大!
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教學活動的基本追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石莊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