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杰
拼音是小學教學的第一道難關,也是小學教學中最枯燥乏味的內(nèi)容之一?;顫姎g快的課堂氣氛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多媒體課件、簡筆畫、講故事、學兒歌或語言、動作、表演等手段,把學生帶入快樂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把枯燥的漢語拼音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能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兒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級新生處于幼兒向兒童的過渡時期,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理解能力差,記憶全靠死記硬背,他們擅長于記憶形象具體的材料。另外,一年級新生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有著極大的關系,即在高興時記憶效果好,反之較差。
一、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具,開發(fā)直觀性教學
拼音字母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無法進行實物直觀,教學時利用教具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的情境,將抽象字母具體化、形象化,枯燥學習生動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例如字母“f”和“t”的形,有不少學生容易混淆,教學時可以把“f”畫成一根拐棍,突出拐棍的上面部分;記“t”的形時,畫一把傘,突出傘把,幫助學生記憶字母的形。
在教學b-ɑ→bɑ時,由于這是第一次接觸聲韻相拼,是個重難點,于是在教學時我準備了兩個大小適當?shù)募埡小T诘谝粋€紙盒的兩個對面上分別寫上b和p,另一個紙盒的四面分別寫上ɑ的四聲。教學時,先出示b,再出示ɑ,兩個紙盒相碰撞,表示聲母b和韻母相拼,得出bā。這樣的出示方法簡明、有趣,學生也感興趣,而且制作十分簡便。把音節(jié)拼讀過程以活動教具的形式展示出來,讓死的書“動”起來,寓教于樂以達到激發(fā)學習興趣的目的。
學習了兩拼音節(jié)和三拼音節(jié)后,常有學生弄不清兩拼音節(jié)和三拼音節(jié)的實質(zhì),混淆二者的拼讀方法,總以為兩拼就是兩個字母相拼,三拼則是三個字母相拼。教學時,我畫了兩枝樹杈,一枝樹杈上有兩個桃,另一枝樹杈上有三個桃,各表示兩拼和三拼音節(jié),分別把聲母、韻母和介母貼上去,同時指出:一個桃表示一個讀音,而這一個桃里可以是一個字母、兩個字母或三個字母(最多三個字母)。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兩拼音節(jié)指的是兩個音相拼,三拼音節(jié)就是三個音相拼。
二、開展趣味教學,營造愉快、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處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貪玩好動的。單靠圖片和教學活動是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他們不僅喜歡看,喜歡聽,還喜歡玩,所以上課時讓他們動動手,做做知識性游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極為有效的?!皵[學具”這一教學手段十分適合拼音教學,方法是教師發(fā)音,學生用拼音卡片擺出相對應的拼音。練習之前只需要學生準備好23個聲母和6個單韻母,再讓學生自制4個聲調(diào)。擺學具練習要由易至難,循序漸進,先練習找拼音,即:老師讀出一個聲母或韻母,讓學生觀察老師的口形,而后快速地找出對應的聲母、韻母。然后再練習拼復韻母和帶調(diào)韻母。再練習擺兩拼音節(jié),最后練習較難的三拼音節(jié)和帶調(diào)音節(jié)。擺放練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拼音知識,更可以訓練學生的反應速度和動手能力,是一項十分實用有效的綜合性教學手段。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jié)合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創(chuàng)設學生樂學的情境
利用語言、動作表演等也能讓學生生動有趣地學拼音。例如,在教學四聲時,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高低起伏的山路,用一個小模型汽車演示:從前方平坦的路上駛來“一聲平”,上坡“二聲揚”,下坡又上坡“三聲拐彎”,下坡“四聲降”,帶領學生用手演示汽車的行駛方向,同時嘴里發(fā)出任意一個字母的四聲。這樣,學生腦、眼、手、口等多種器官協(xié)調(diào)活動,化難為易,學習就會輕松愉快。
總之,漢語拼音教學應盡可能有趣味性,并以活動和游戲為主,才能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撫寧鎮(zhèn)渤海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