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虹
〔關鍵詞〕 文本;家庭教育;感悟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1(A)—0019—01
在與學生家長交往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的教育思想陳舊、狹隘,教育方法粗暴,對孩子不是“卡”、“管”,就是過分溺愛、放縱。在教《我不是最弱小的》這篇課文后,筆者體會到,這篇只有四百余字的小學二年級課文,卻蘊含著如何進行家庭教育的大智慧。
善待孩子的好奇心
課文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薩沙一家在森林中賞花游玩,突然,暴風雨襲來,一家人彼此關愛,互相傳遞雨衣,最后年僅五歲的薩沙把雨衣遮在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上。
薩沙能成為保護弱小的勇敢者,與母親的諄諄教導密切相關。當薩沙穿上包含著一家人關愛的雨衣時,他不解地問:“媽媽,您和托利亞都需要雨衣呀,為什么要給我呢?”
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大人該怎樣回答呢?我想有的家長一定會對這種“幼稚”的問題不以為然,進而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或是很不耐煩地埋怨孩子:“你哪兒有那么多的為什么呀?”
其實孩子能提出問題就說明他在動腦子思考,他的心中充滿了好奇和求知的渴望,家長對孩子這種不滿足于表面現(xiàn)象、試圖挖掘深層內(nèi)涵的表達方式,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傾聽,以積極的態(tài)度回應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也不能不懂裝懂,用一些不科學的答案回答孩子。
用智慧的語言啟迪孩子的心靈
如果想做一名智慧型的家長,該怎么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呢?看看薩沙的媽媽說了什么吧!她回答說:“我們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p>
這一句話不僅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之情,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了“弱小者就理應受到保護”的深刻道理。
接著薩沙又問:“這就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了?”媽媽摸著薩沙的腦袋繼續(xù)啟發(fā)道:“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倍嗝辞擅畹幕卮鹧?這位母親并沒有直接簡單地回答“是”與“不是”,而是為孩子指引了兩條道路:如果能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就是強者;如果做不到,那自己就是最弱小的一個。這位智慧的母親用她智慧的語言開啟了孩子本就純真、善良的心靈。薩沙勇敢地朝薔薇花叢走去,找到了那朵已經(jīng)被大雨打掉了兩片花瓣的野薔薇,掀起雨衣,輕輕地遮在薔薇花上。
由此可見,處理孩子的提問也要講究方法,巧妙的回答會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首先,家長要善于啟發(fā)孩子,鼓勵孩子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對于一些知識性的問題,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查閱工具書,使孩子認識到書籍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的問題涉及到倫理道德方面,家長則需謹慎對待,可以講故事闡述道理,也可以啟發(fā)引導他自己去分析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其次,在孩子積極主動地獲取答案后,家長要與孩子一同分享收獲的喜悅,并進行肯定和鼓勵。這樣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會愈加旺盛,無形中擴展了知識。
不可小覷榜樣的力量
年幼的薩沙之所以保護了比自己更弱小的野薔薇,也是因為受到了家人的熏陶。
“突然,雷聲大作,天上飄下幾滴雨點,緊接著下起了傾盆大雨。媽媽趕緊從背包里拿出雨衣遞給身邊的托利亞,托利亞又把雨衣給了薩沙?!边@一處細節(jié)描寫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位母親保護孩子的感人瞬間,同樣讓人感動的還有,哥哥托利亞不假思索地把雨衣讓給弟弟薩沙。
心理專家指出,小孩子在不到一歲的時候,就能模仿簡單的聲音和動作,到了兩歲則能模仿復雜的動作,到三四歲的時候模仿能力就發(fā)展得更快了。對年幼的孩子而言,這一時期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實際上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無時無刻不在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母親和哥哥的身體力行,就已經(jīng)將關愛的種子播撒到薩沙幼小的心靈中,雖然薩沙僅僅只有五歲,但是他依然會把從媽媽、哥哥那里得到的關愛傳遞下去,掀起雨衣輕輕地遮在嬌弱的薔薇花上。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用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首先,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什么樣的觀念就有什么樣的行為,只有父母的思想正確、高尚,才會給孩子作出正面引導。其次,家長要從小事做起。生活是由無數(shù)個小事組成的,孩子同樣也在這些瑣碎的小事中成長,做好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就是在為孩子樹立榜樣。最后,家長要從自己做起。形象的示范是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事事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