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俊
“德性”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做人的品格,是人之所以異于禽獸的關鍵所在。學校組織德育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培養(yǎng)健康的情趣,發(fā)展個性特長,提高審美能力,錘煉意志品質,從而塑造良好“德性”。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德性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一、德育活動內容合理化——創(chuàng)設“德性”有效生成的源泉
1. 學會健康、安全地生活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有位記者曾問過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地回答:“我小時候老師教過的飯前要洗手,東西要放齊,要按時作息,要與小伙伴友好相處?!边@位科學家出人意料地回答,直接明了地說出兒時健康、安全地生活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如組織秋游活動以“安全+健康+環(huán)?!睘橹黝},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學有所得,受到教育。學生們清楚地認識到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保護自然。
2. 學會愉快、積極地生活
孩子是正在成長中的人,在他們的生活中有歡樂,也有煩惱和困惑,需要幫助和指導。因此,活動內容的確定要從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針對兒童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給他們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和行為指導,幫助他們營造一個樂觀、積極而有意義的生活。如組織跳蚤市場活動、校園快樂健身活動、暑期奧運實踐營活動,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良好的情緒和心境油然而生,從而促進他們愉快、積極地生活。
3. 學會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具有他們自己的獨特興趣和心理表現(xiàn)的世界。我們要從孩子身邊的生活出發(fā),通過一個個兒童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導兒童觀察和體驗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加深他們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和感受。讓孩子從小學會關愛,學會負責任,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如:開展“今天我值日”活動,讓孩子們認識到生活在集體中要盡自己的一份責任;組織“情系災區(qū)、愛心相連”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孩子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德育活動組織精細化——架設“德性”有效生成的橋梁
1. 精心設計活動方案
活動方案是活動的具體計劃,完整的活動方案有利于活動開展和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應重視方案的撰寫,要根據(jù)自身實際和學生特點設計完備的活動方案?;顒臃桨笐獙懨鞯掠顒泳唧w的目標、內容、組織與輔導方式、資料的積累方法等。
2. 抓好活動組織輔導
教師應加強活動的組織,做好學生的服務,提供資源的保障,確?;顒拥陌踩?。在活動中,教師要根據(jù)活動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輔導方式,要積極探索輔導方式的多樣性?!靶〗M合作”是我們常用的活動形式,在活動準備階段,老師要分好小組,以4-6人為宜,安排角色,落實個人責任。
如跳蚤市場活動,小組成員包括組長、記錄員、營業(yè)員、攤位管理員等。野炊活動,小組成員包括:組長、廚師、后勤、攝影師等,且每個成員必須明確各自所擔任的角色,明確任務。這樣做能讓學生認識到各個角色責任以及存在的意義,從中體會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濟的道理。
3. 重視活動資料積累
在德育活動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積累,及時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德育素材,為德育評價提供依據(jù)。資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電子的,然后體師生圍繞活動中的“德性”因素通過學校廣播站、閉路電視、悄悄話信箱等途徑進行交流,使學生的“德性”在活動后再升華。
三、德育活動方式生活化——打造“德性”有效生成的溫床
1.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體育運動會,以往只是有體育特長學生的舞臺,其他的學生除了輪到自己班的學生比賽,當一下啦啦隊,兩天的比賽基本上沒什么事。在2007年10月的校田徑運動會上,我校對活動的方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要求各隊員在田徑運動會上人人有事做。如除運動員外,有服務小天使——為運動會做些服務工作;攝影師——拍攝本班學生比賽過程中精彩鏡頭;宣傳員——比賽前制作海報,比賽中寫廣播稿……
再如,在跳蚤書市活動中,我們?yōu)閷W生創(chuàng)造一個高度仿真的市場。市場里有售貨員、顧客、攝影小記者、有帶著紅袖套的市場管理員、還有便衣警察、糾紛調解人員等等。這樣,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2. 體驗真實生活
德育活動中直接的、純真的、無痕的情境就是學生個體自我生成的、感性的、具體的、現(xiàn)實的生活。這是不著痕跡的創(chuàng)設,學生主體不會覺察自己是在受教育,只是在習以為常的情境中享受真善美的浸染。
通過星級班級評比活動,引導學生每次有重點地了解一個生活角色、努力當好一個生活角色。如值日班長、寢室長、值日生等角色。開展各項生活實踐技能訓練,如住校生疊被子比賽、內務整理比賽,教室、寢室美化比賽,野炊活動……這些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生活能力,促使道德內化。
3. 開展爭章活動
德育主題活動豐富多彩。我們開展雛鷹爭章活動就圍繞主題,制定相應的爭章內容。如:學校開展了“誠信伴我行”主題系列活動,內容有“微笑、感恩、合作、節(jié)約、承諾”五大行動,圍繞這些內容,我們開展了“禮儀章”、“誠信章”、“家務章”、“友愛章”、“孝敬章”、“環(huán)保章”等爭章活動。由此可見,德育主題活動為爭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德育活動評價人本化——拓展德性有效生成的空間
1. 充實評價內容
在德育活動中,評價學生對道德認知的掌握,側重于活動中的態(tài)度及“再認、再現(xiàn)能力”;學生德育活動中的能力側重于合作能力及心理品質、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正確與否側重于平時活動中的真實表現(xiàn)及是否關注社會。如下表:
2. 優(yōu)化評價方法
每個學生都想使自己成為好學生,要引導學生把別人好的行為當作評價自己行為的依據(jù)。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中的典型事例、動人事跡,及時報道;請有突出表現(xiàn)的同學站在國旗下,接受同學的鼓掌激勵;定期評比各類“校園之星”,在大會上表彰、櫥窗里展示照片。這些身邊的榜樣,學生看得見,學得上,促進了他們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完善自己的人格。
3. 克服評價的干擾
在對學生評價時,教師或多或少會受到自己情感因素的干擾,使評價產生“偏斜”。如對后進生,教師往往多看他的某些缺點,而忽視了他的“閃光點”;對好學生則因其某個方面的優(yōu)點而淡化其他不足。教師應克服評價的干擾,評價時力求全面性和綜合化,不“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