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榮
自我教育是相對于被教育而存在的,是學生在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或目標過程中,有意識地調控自己的心理和行為,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的過程。而教育過程從根本上就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作為教師,在教給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方面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和引導。
一、指導學生做好正確的自我認識與自我評價
中職的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有很大的偏差,有的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一旦實現(xiàn)不了那不切實際的目標時,就悲觀失望,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對自己有個較全面客觀的評價,是主體自我教育的基礎和前提。
首先要引導、提高學生探究自我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積極地積累自我經驗和生活經驗,形成一個衡量自己的尺度。其次是疏通自我信息渠道,自我認識的根據(jù)一般來源與將自己與他比,與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比、與自己行為的結果比等自我比較的過程。再次是進行有效的社會比較,在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心里測驗、有朋友同學談心、寫日記、舉行各種適合職校學生特點的團隊班級活動等來進行。
二、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設定
自我設定是學生為了滿足成長需要,制定出一定時間范圍內要達到或取得的目標和結果。包括終極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如果學生對自己的目標要求過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如果過低,則難以達到自我激勵的效果。
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自我動機水平的狀況,幫助學生強化自我動機。如在開始在勞動學習、課外活動中布置較輕松易完成的任務,使之從中體會到滿足和成就感,然后進一步提高要求,同時給予認識上的指導和榜樣的示范。
三、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
教育的根本就是以學生為本,啟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也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因此教育的過程是鼓勵學生不斷地進行主動探究的過程,促進學生思考的自主性,行為的自我制約過程。自我教育中的監(jiān)控,并非學校和教師外部的監(jiān)控,在于學生自覺主動地對自己的行為、心理加以監(jiān)控和調適。自我監(jiān)督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自己隨時督察自己的行為與預先所設定的行為模式、目標是否存在或發(fā)生偏差;自我控制,則要求個體對自身的行為能主動掌握、調整、力求使自己的思想或行為符合預定目標。
學生通過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所形成的良好品質,是完成自我教育過程的有效條件和重要保障。在學生的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控制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制定計劃、怎樣確定自我目標、怎樣克服自己的缺點、怎樣與干擾作斗爭,怎樣克服不良行為習慣等,教師還應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輔助性的引導,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治療。
四、監(jiān)督學生進行自我體驗、自我強化
進入中職學習階段后,許多學生開始把自己看得平平淡淡,認為自己無能,低人一等,沒有前途等,從而產生自卑、自嘆、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棄等心理。特別是有的學生自幼被父母說成“成不了大器”“沒出息”等,學生聽的多了,就會將自己歸于某一類,認同錯誤的形象。在教育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自我體驗、自我強化等途徑,使學生經歷愉悅的經驗與成功的經驗,有助于引導學生克服已經形成的錯誤的自我形象,幫助他們發(fā)掘和實現(xiàn)自我潛能。如初步實現(xiàn)某個目標,使學生將自己行為的結果與階段性目標相對比,使學生感受達到、甚至超過預期階段目標,由此產生成就感,如果檢查結果沒達標,也會促使學生警惕、思索、改進。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過程,也是教育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引導、點撥、幫助、督查等協(xié)助作用,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我教育的環(huán)境,形成有利于自我教育的氛圍,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