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學建
【關鍵詞】語文課 學生 主觀能動性
語文課堂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勤于動腦,也就是要學會思考。要讓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樂于鉆研問題,才能探索出科學的奧秘,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建樹。
一、要幫助學生解放思想,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為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鉆研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提出,是學生自習的事,是老師和其他人不能取代的,發(fā)現(xiàn)問題和鉆研問題也需要獨立思考。另外,獨立思考還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認為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的學生,決不是一個好學生。要讓他們明白真理是無窮盡的。
二、教師要成為善于思考,勇于懷疑的榜樣
我們不能想象,一個迷信權威毫無創(chuàng)見的教師,會培養(yǎng)出敢于質疑,善于創(chuàng)新的學生。所以,言傳不如身教。
我經(jīng)常給我的學生講自己備課鉆研教材的時候遇到的問題。比如,一課的主題到底是什么,某一句的修辭到底是什么,某一課的結構安排是否合理等。另外,我有時上一節(jié)討論課,讓學生就一個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樹立自己的觀點。這樣爭辯的結果是雙方認識的互相補償,不斷完善與共同提高。
三、逼學生提問,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高質量的問題
長期被動學習的學生往往提不出問題來,這就需要老師“逼”。最初我叫學生提問,學生很不習慣,也不愿發(fā)言,我便問他們,有時還給他們“你不問,我就不講”的威脅,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語文學習的第一步并不是老師“講”,而是自己“問”。這樣一來,學生都能逐步提出問題,而且提出的問題的質量越來越高。
四、指導學生自己研討問題
學生一旦自己提出問題,便已經(jīng)處于學習主動的位置了,而且他們急切的渴望老師解答,但老師不應急于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而立即予以解答,應鼓勵并引導學生思考。
學生所提問題大體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關于字詞認讀和難句理解的問題,第二類關于思想內容和寫作手法的問題,第三類是超出課文重點而且是教師也沒有思考準備的問題。我認為這三類問題教師都應指導學生鉆研、切磋,以尋求盡可能準確的答案。
對于第一類問題,可由學生自己解決,對于第二類問題,雖然直接涉及教學重點,但教師也不宜包辦解決,仍應組織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討論切磋;對于第三類問題,處理起來比較麻煩,可以讓他們思考或與老師一起研究。對于一些“怪問題”只要不是大是大非問題,不必強行一致。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有時思考的火花的碰撞就是教師教學所要,追求的效果。
思考的目的,是為了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一般來說,教師的認識水平遠在學生之上,但難免“千慮一失”,同樣,雖然課文作者大都是已有定論的寫作大家,但受歷史的局限和其他原因,其作品決不可能說就完美的無可挑剔。鼓勵學生不迷信教師和課文作者,并不是讓學生都成為偏唱反調“抬杠高手,”而是讓學生實事求是,唯真理是人的科學精神和獨立人格,如果我們的學生能普遍具備這種獨立思考,深入探索的精神品質,那不正是我們民族未來的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