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秀萍
漢語拼音是認識漢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把拼音教好,讓學生讀準、寫準、拼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得難的事。聲母、韻母是記錄漢語音素的符號,音素的結合和音節(jié)的構成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在音節(jié)的教學中不能單靠死記硬背。而應該注意教學生掌握聲韻成音的規(guī)律,熟練掌握拼音的方法,對比類推的方法,從而達到掌握學法,舉一反三的目的。
對一年級的學生,在拼音教學中采取“循序漸近,不斷感知——初步認識嘗試應用——半扶半放,逐漸掌握——獨立操作,熟練運用”的步驟,讓其掌握規(guī)律和方法,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法。
1.明確圖意,圖音結合
純拼音教學是抽象的、枯燥的。長達一個多月的拼音教學枯燥無味,很不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而“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所以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注意研究兒童心理,運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在教學時,應該用生動形象的形式引出學習內容。
2.仔細聽,掌握發(fā)音
大部分學生是到上小學后才接觸到拼音,也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接觸到6個單韻母,并且口形普遍不到位,導致發(fā)音不準確。從一個開始教學拼音,我就非常重視教師的示范功能,課前獨自照著鏡子練習發(fā)音,注意口形。上課時先請學生仔細看清老師的口形聽聲音,并說說是怎么讀的,再請學生試讀。同時運用開火車等形式逐個糾正指導。在教學生復韻母的發(fā)音時,除了注重教師的示范外,還可運用字母組合讓學生掌握發(fā)音規(guī)律,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3.編記兒歌,記住字形
根據兒童的語言發(fā)展的特點。學齡兒童特別喜歡一些順口的兒歌。若把它與記字形聯(lián)系起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們經過啟發(fā)、觀察、思考編出了很多朗朗上口的兒歌,如“馬蹄印兒ddd”、“右上半圓PPP”、“傘柄朝下ttt”、“9字加彎ggg”等。
4.自制共玩,延伸課外
一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應配有相應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手、腦、眼、耳各種器官并用,集中精神學好知識。在教學拼音的同時,我讓學生回到家同步制作卡片?;顒涌ㄆ淖灾坪瓦\用,有利于學生較好地鞏固字母和音節(jié)。
5.說寫結合,回歸生活
一年級學生聽說能力明顯高于書寫能力。在教學拼音,拼讀音節(jié)的同時,我很注意利用學生已有資源,讓學生口頭組詞,引導學生把所組之詞用拼音寫下來。學生所組之詞都是學生平常熟悉的事物,他們能夠自己寫下來覺得很自豪。
6.確定位置,認真書寫
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在寫的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指導書寫時,我先教學生認清四線格,再講解字母的筆畫順序,如聲母“z”的書寫時,學生容易出現(xiàn)這兩種情況,一是寫得太寬,導致整個字母起來扁扁的;二是寫得太窄,過于瘦長。在教學“z”的書寫出時,我教學生先定四個點,要求上下兩個點對齊,距離相等,再連接四個點。在書寫中運用了“確定位置法”后學生的拼音寫得清楚、到位、漂亮。同時注意防止學生漢語拼音字母書寫容易犯的幾個錯誤:筆畫方向錯;筆畫順序錯;筆畫數(shù)目錯;字母位置錯;字母形體錯等常見的問題
總之,在教學漢語拼音的過程中,切忌為教拼音而教拼音,不應把教學與語言學習割裂開來。因為聲、韻母就其本身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單靠死記硬背行不通。那么在教學中就要啟發(fā)學生根據聲韻母說詞造句編兒歌,賦予字母以意義,這樣能引起兒童注意和學習興趣,讓他們能用上所學的拼音知識,體驗到獲取新知識后的成就感,并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且也進一步訓練了兒童的思維,豐富了語言積累。更重要的是,在學生自主學習和語文實踐的過程中,給了每個學生展示、表現(xiàn)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哪怕是小小的成功的快樂。只要我們賞識所有學生,那么每個學生都不會讓你失望,每個學生都會喜歡你、喜歡拼音、喜歡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