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國樞
假如我是實習生,我得好好選擇,究竟到哪個單位實習?到底要達到什么目的?《人民日報》當然好,去不了能到海外版也行呀。但一開晨會我就被雷倒了,好家伙,密密麻麻竟然坐了五六十個實習生呢!這么多人都是來實習的嗎?有這么多機會給各位嗎?有那么多稿子可以寫嗎?寫出來能夠登得出去嗎?
假如我是實習生,我會嘆口氣,坐那兒發(fā)一會兒呆。當然,我不會選擇退卻,但我得好好考慮考慮,就這么一大撥跟過去一大撥跑過來,我能收獲些什么?
假如我是實習生,開完晨會我會坐下來清理清理思緒,我會把近期的海外版都拿來翻一翻。我得先把這個專賣“海產品”的柜臺吃透,才曉得究竟哪些產品需要,哪些產品短缺,哪些又是多余的。
假如我是實習生,第一星期沒寫一篇稿子,我覺得半點都不可惜,因為我總算搞明白海外版是一份怎樣的報紙。海外版的讀者定位是“三個5”,也就是5000萬海外華人華僑,5000萬學中文的外國人,還有50萬海外留學生。這么一琢磨,以后寫稿前我得冷靜想一想,這篇稿子假如站在海外讀者的角度,他們愛不愛看,看不看得進去?
假如我是實習生,再一次晨會,我可就自信得多了。海外版老師不是要求我們頭一天要把盡可能多的媒體瀏覽一遍嗎?發(fā)現(xiàn)哪些可以用于海外版的線索,都可以在晨會上自告奮勇報一報嗎?于是經過精心準備的我,一口氣報出四條線索!主持晨會的編委和總編室主任,邊聽邊微笑著互相看了看,又沖我點點頭。雖然否定了一個,交給后面專版參考一個,但還留下兩個,一個可以上四版,還有一個準備用作頭版頭條呢,而且這線索既然由我提供,領導當場就拍板由一位記者老師帶著我,就做這兩個題目!
假如我是實習生,這下我可有活干也挺充實的了。于是,開完晨會我主動找記者老師匯報想法,老師說你先去搜集資料,把情況掌握清楚咱們再商量吧。于是,我打開電腦一通谷歌百度,竟然有好幾十篇類似文章。我耐下性子,把主要的瀏覽一遍并且記下要點,搞不清楚的,或者要深挖的,再記下此領域的京城專家學者。擬了一個提綱,找到記者老師又作匯報,老師說我忙著呢你就自己弄吧,至于京城學者嘛,正好老師也認識,于是給了一個電話號碼叫我直接聯(lián)系。
假如我是實習生,一回到辦公室我立即按照提綱整理資料,并且拉出一個采訪提綱。電話聯(lián)系專家學者,沒想到還挺順利。與專家的談話對我又是一次教育,事前不準備充分,問不到點子上,專家說的你聽不懂,那可就丟人了。幸好我有備而來談得還行,專家也比較高興。
接下來寫作就比較順利了,因為我記住了一位老師說的“水平高低在選擇”。首先,我認真選擇了角度、結構、材料,寫作時,我還認真選擇了詳與略。精心準備四個選擇和稀里糊涂沒有選擇,那還真是不一樣呢。三易其稿,看著短短不到2000字的稿子,別提多么興奮。交給記者老師改了改,他說這文章我也沒貢獻什么,就別署我的名了。
假如我是實習生,我一定忘不了這個日子。我那文章是頭版頭條,配了張照片別提多漂亮多精神!顧不上太興奮,我趕緊冷靜下來,根據(jù)線索再去采寫打算發(fā)四版的那篇稿子,這一回是獨立作戰(zhàn),我得更努力,更用功。
假如我是實習生,我還會在海外版繼續(xù)愉快地充實地實習下去。除了新聞版,我又把目標對準后面的專版。我發(fā)現(xiàn)這里忙閑不均,也是有的人沒活干,有的活沒人干。于是,我再次琢磨專版是什么風格,需要什么樣的稿子。我主動找到專版的主編老師說,我想給專版寫點稿子可不可以?老師說當然可以!于是我立即匯報線索,再加上老師安排的題目,起碼又得忙上一個半月。我發(fā)現(xiàn)只要你用了心、使了勁,你完全可以如魚得水,每天干得有滋有味、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