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偉 李強華
摘要:隨著學習型組織理念的逐步推進,各種學習型組織在我國各地廣泛建立。本文認為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核心,并闡明了通過成立國家終身學習公共管理機構、對終身學習進行立法、建立終身學習資金籌措機制等策略,以加強學習型組織中的終身學習機制建設。
關鍵詞:學習型組織;終身學習;機制建設
一、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提出
“學習型組織”理論是當今世界上最前沿的管理理論之一。對學習型組織的研究最初源自干系統(tǒng)動力學創(chuàng)始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佛睿斯特于1956年《一種新型公司設計》一文。阿吉瑞斯和熊恩于1978年在《組織的學習:行為透視的理論》一書中提及這一概念。1990年彼得·圣吉出版了他的曠世之作——《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正式誕生。書中第一次明確系統(tǒng)地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概念,細致地分析了學習型組織的內部結構和運作規(guī)律,并指出學習型組織是21世紀全球企業(yè)組織和管理方式的新趨勢。后來,學習型組織被廣泛地應用于企業(yè)管理中,并成為許多管理者所追求和向往的組織管理模式。
近年來,隨著學習型組織理念的逐步推進,各種學習型組織如學習型企業(yè)、學習型社區(qū)、學習型城市等在我國的各行各業(yè)建設中異軍突起。2001年5月,江澤民同志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議上提出的“五點主張”,其中第一點就是“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更是明確提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二、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核心
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明確提出,學習型組織是通過培養(yǎng)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fā)揮員工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夠持續(xù)發(fā)展的組織。顧名思義,學習型組織就是要求組織中的每一個個體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核心?;畹嚼蠈W到老,這就是終身學習,它包括一個人整個一生中所從事的各種形式的學習,包括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中的學習、社會上各種培訓機構中的非正規(guī)學習以及各種非正式學習。以前我們把人生看成學習和工作兩個階段,而終身學習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只有一個階段——學習階段。學習就是生活,學習就是工作。學習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理現象。學習型組織非常強調學習與工作不分離: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強調學了以后必須要有新的行為,認為“學+習”才是學習。習就是實踐,我們學了要應用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把這些理念用進去才是學習,“習”比“學”更重要,實踐更重要,“學習”的觀念要從以“學”為主轉變?yōu)橐浴傲暋睘橹鳌?/p>
三、學習型組織中的個體堅持終身學習的必要性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社會生產的基本要素,是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驅動力,一切經濟行為都依賴于知識的擁有,所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其他資源都必須依靠知識,但無論何種類型知識的獲取、運用和創(chuàng)新,都離不開人的學習。宋朝的朱熹有這樣一段話:“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成功之路也”。英國殼牌石油公司計劃主管阿里·德·葛烏斯曾經說:“唯一持久的競爭優(yōu)勢,或許是具備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更快的能力?!痹谑兰o之初,全球正在形成一個學習的社會,終身學習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終身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生存的根本,是構建學習型組織的根本。
(一)信息的集聚增量要求社會個體在學習型組織中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據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人類近30年所積累的知識占有史以來人類積累的知識總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幾千年中所積累知識只占10%。英國技術預測專家詹姆斯馬丁的測算結果也證實了同樣的趨勢:人類知識的倍增周期在19世紀約為50年,20世紀約為lO年,20世紀80年代以來則為3年左右。林語堂先生在1937年《關于讀書之意見》的演講中有一段話:“人生在世,幼時認為什么都不懂,大學時以為什么都懂,畢業(yè)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边@說明,隨著知識總量的迅猛增長,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更新知識、掌握最新知識將成為人們的立身之本和成功之本。一個人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僅占其一生所需知識的10%左右,而其余90%左右的知識要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和獲取。國外有研究表明,在農業(yè)經濟時代,人們只要在7~14歲接受教育,就足以應付以后40年的工作、生活之所需;在工業(yè)經濟時代,人們在5~22歲接受教育即可適應終身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成為人們的終身需要,人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二)產業(yè)結構調整要求學習型組織中的個體必須堅持終身學習
知識經濟時代也是產業(yè)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時代。隨著后工業(yè)化社會(即信息社會)的發(fā)展,我國將逐步實施以知識經濟為導向,以高新技術產業(yè)為核心,以第三產業(yè)為主導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這就勢必導致腦力勞動者越來越多于體力勞動者,因此,勞動者知識化將成為必然趨勢,知識勞動者將成為社會勞動力的主體,即知識勞動將是絕大多數人謀生的基本手段,知識成為人們最基本的消費品,信息、知識和科技,越來越成為一國生產力、富裕程度和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社會不僅給無知者的機會越來越少,而且給低知者和舊知者的機會也越來越少。社會產業(yè)結構的這種調整意味著絕大多數國民都必須適應知識勞動的要求,必須堅持終身學習,才能有效地從事知識勞動。
(三)職業(yè)和崗位的不斷變動迫使組織中的個體必須堅持終身學習
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職業(yè)和崗位變動更加頻繁。研究表明,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在過去15年的時間里,由于自動化技術的發(fā)展,8000多個原有的技術工種消失,與此同時出現了6000多個新的技術工種。美國人平均每人一生換崗位12次,0EcD(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國家每人平均5年改換一次工作。這些情況表明,一次性學?!俺潆姟?,一輩子工作中“放電”的時代已成為歷史。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勞動者下崗再就業(yè)的現實就己初步印證了這一趨勢。因此,在21世紀,為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人們只有堅持終身學習,才能順應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
參考文獻:
[1]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M],上海: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2000:241
[2]陳鵬,我國終身學習體系構建的機制與模式建設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07
[3]葉佐良,學習型組織讓人活出生命意義U1,圖書館雜志,2007,(9):81--88
作者簡介:
鄭偉(1978一),男,助理講師。研究領域:計算機應用與管理;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