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靜
【摘 要】 德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政治教師是學校領導和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傳播者,肩負著育人和塑造人靈魂的重任。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要做到關心時事、知行統(tǒng)一、以身作則、以理服人,把德育工作由始至終貫徹在學校教育的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授業(yè)、傳道、解惑,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人才。
【關鍵詞】 德育工作 關心時事 知行統(tǒng)一 以身作則 心理疏導
德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障的作用。如果沒有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特別是如果沒有思想政治教師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的教育和行為的指導,他們就難以成為社會合格的人才。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體會到,要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必須做到:
一、關心時事,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庇袊庞屑?維護國家利益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作為政治老師,應透視國際大事,宣傳國家政策,喚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從“南聯(lián)盟中國使館被炸”、“海南撞機事件”等事件鼓勵學生為強國強軍而學習;從2008年春節(jié)前夕的“冰凍災害”、“5·12汶川地震”等事件凝結(jié)學生的民族精神;從國家啟動應急政策派專機接回在印尼被騷亂的華人,反映祖國對公民的關心,從而體現(xiàn)中國的日益強大,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和高尚的愛國情懷。
二、熱愛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而信其道”(《學記》),這話很有道理。一般來說,教師和學生畢竟是成長于不同時代的兩代人,總會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感情隔閡。作為教育者,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用自己的燃燒之火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用自己熾熱的心去換取學生真誠的心,用師愛去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例如:我班一同學因為腎虛夜晚賴尿,連下架床的同學的被席也被尿濕了。他很不好意思告知我:“這件事本班同學都知道了,我會不會成為飯后笑料呢?如果會,我就沒臉見人了。老師,我是否該轉(zhuǎn)學?”當時,我心里也很難過,然后,果斷地安慰他,這件事不必要宣揚,我來做同學們的思想工作。我馬上和同學們談心,讓大家都來幫助他,由于他是無意識的,很快就得到了同學的理解。我體會到,學生把老師當成可以信賴的人,對老師的教育就更容易接受,也就愿意打開心扉,推心置腹地向老師談感想。師生感情好,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表揚和批評在融洽的師生感情中能成為前進的動力。
三、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學校做好德育工作,老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溝通與學生的思想感情,這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的起點,要具體做好這項工作,作為思想政治教師,更該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學生。因為青少年模仿力強、可塑性強的心理特征決定著進行德育工作的教師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則,做好學生的表率,要學生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能做到。如要學生每天執(zhí)行晨跑1000米的風雨不動的制度,自己每天也必須堅持晨跑;要糾正學生講排場比闊氣的生活作風,自己就必須做到服裝整齊,不趕社會潮流,過艱苦樸素的生活,這樣才能做好學生的表率。
四、以理服人,幫助學生提高認識
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得笑起來,也能把人說得跳起來?!辈煌氖?不同的對象以及不同的接受能力,要巧妙地運用相應的語言情感,像人們常說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例如對性格直爽的學生,語言要干脆利落,開門見山,單刀直入,以開朗對開朗;而對性格孤僻或內(nèi)向的學生,語言就要柔和、委婉,所講的道理猶如春風化雨。為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要“曉之以理、以理服人”,切忌用強制手段進行“管、卡、壓”。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禹的父親鯀被舜派去治理黃河,鯀不能根據(jù)黃河的水紋特征加以治理,采用堵塞的方法,效果甚微。后來,大禹承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采用了“疏導”方法治水,結(jié)果大功告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采取強制性的手段去堵塞行事,那是沒有多大效果的,教育學生只有做到“曉之以理,以理服人”,學生才會心悅誠服。學生小萍長期以來被疾病纏身,使其不能安心學習,成績一降再降。她自己也悲觀失望,自暴自棄了。經(jīng)過細心的調(diào)查觀察,我找到了阻礙她學習進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心和頑強毅力。于是我找她推心置腹談心,從國家的需要,從她內(nèi)在的潛力,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地分析原因,鼓勵她堅強地戰(zhàn)勝病魔和悲觀情緒,做生活的強者。
五、長善救失,耐心教育轉(zhuǎn)化后進生
很多后進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缺乏刻苦學習的毅力,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他們也有好的表現(xiàn),也有“閃光點”。作為教育者,應該努力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他們,使他們的心靈得到溫暖,增強自信心,鼓起上進的勇氣。比如:有的同學有體育特長,有的同學勞動積極,有的同學擅長繪畫……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差生的優(yōu)點,善于“長善而救其失”,差生是可以被轉(zhuǎn)化的。對轉(zhuǎn)化差生,這幾年來,我是這樣做的:(1)公平對待,積極誘導。對待差生要態(tài)度公正,正確評價,全面了解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有優(yōu)點,就及時表揚;他們能做的工作,盡量指導他們自己去做,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2)多關心,多愛護,多幫助。就是采用多種方法細心引導、教育他們。比如給他們講名人成才的故事,幫助他們消除自卑感,增強自信心。(3)根據(jù)差生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制訂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同時采用各種方法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輔導他們學好功課。他們稍有進步,就及時表揚、鼓勵,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政治教師是學校領導和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傳播者,肩負著育人和塑造人的靈魂的重任。是否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關系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國家的興衰。因此學校教育必須把德育工作,由始至終貫徹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責編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