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先俊
語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進行交際,而聽、說、讀、寫只是交際賴以實現(xiàn)的具體手段。因此,英語的教學不應只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而更應該是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中英合編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材具有語言新穎、信息量大、趣味性濃、貼近學生生活、重視能力等特點,為實現(xiàn)英語教學交際化提供了可能性。教師應以教材為線索,結合生活實際,巧妙地營造交際情景,激發(fā)交際動機,訓練交際能力,完成交際任務,總結交際體驗,形成一個創(chuàng)新的模式。
一、精心導入,創(chuàng)設氛圍
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是整體教學的“序幕”,起著集中注意力、帶入情境和鋪墊的作用。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應該扮演好“導演”這一角色,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課的導入。要設計好一節(jié)課的導入,必須認真發(fā)掘教材的內涵,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并善于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一個好的導入要盡量能做到:合理、自然、循序漸進,形式應該靈活多樣,而且具有藝術性。當然,不同的教師上課,課堂導入的方法會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師上課,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課堂導入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課堂導入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方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絕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比如,“sing a song”或 “free talk”或“game”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開頭,讓學生自由會話,同時又為新課作鋪墊。
二、聯(lián)系實際,活化教材
語言來源于生活,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接近生活的真實情景,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用所學語言進行對話表演,把課堂教學融于真實的生活中,使之貼近于生活,從而培養(yǎng)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英語教材的編寫者已經(jīng)考慮到接近學生生活,但作為教師,仍應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生活因素,并善于開發(fā)教材以外的生活課程資源,使英語教學生活化,學生能學以致用,易于將自己在課堂學到的英語知識運用到自己身邊的生活中去。如許多的廣告、標示語、流行歌曲、電影電視、報紙雜志等,教師應善于捕捉這些容易被忽視的資源,拉近英語與學生生活的距離,讓英語融入學生的生活,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從街道兩旁的廣告,我們已可以學到不少英語: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麥當勞,McDonald;新華書店,XIN?鄄HUA Bookstore等等。只要你留心身邊的事物,你會發(fā)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學到很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英語。而作為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和注意身邊的事物,并與我們的英語學習相聯(lián)系。那樣學起來學生沒有壓迫感,并能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學到英語。在一些大型超市里,商品擺放的提示語分別標了英語和漢語,買東西時每次記幾個,或老師要求學生收集,這樣既達到了學習的目的,學生也會很感興趣。
在教學中進行教材內容的“生活化”模擬和操練。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真實生活情景進行教材內容的演練。另外,還可根據(jù)教材模擬生活情景,如在學習“Shopping”這一課時,可課前讓學生分小組作適當?shù)念A習,把教室布置成“Toy Shop”、“Fruit Shop”、“Clothes Shop”等,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角色表演,把課堂變成真正意義上的生活交流場所,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增強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更新教與學的方法,讓教材為我所需,為我所用。教師應設法把靜態(tài)的文字變成活潑的交流活動,使學生在語言運用中學習語言,在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語言。這樣,學生會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為背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
三、激勵競爭,發(fā)展能力
教師應盡量使語言訓練活動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設計和組織豐富有趣的活動。這些活動能充分發(fā)揮實踐的優(yōu)勢,促使學生完成從認識到實踐活動的飛躍。比如,根據(jù)青少年好勝的特點組織各種競賽和富有挑戰(zhàn)性的“relay race”、“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quickly”等活動,讓學生在交互活動中得到樂趣,獲得啟迪,并始終對英語學習有濃厚興趣和強烈動機。在這些交際活動中,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語言結構用于表達的交際價值和語言交際功能的實際意義。教師幫助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為表達意義服務,做到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的結合。只有在這種服務和結合中,才能使“l(fā)earning”和“doing”互相促進和融合,才能使學生在長期的課堂實踐中,逐步學會做一個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語言的使用者。學生在語言輸出的同時強化了所學內容,鞏固了認知成果,發(fā)展了認知水平,掌握并能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形成一定的能力。這時需要一個自控反思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長處與不足,提高自我認識水平。同時,教師根據(jù)學生參與活動所表現(xiàn)出的興趣、態(tài)度和合作能力,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所學語言的情況,應多采用表揚和鼓勵性的語言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如多使用“Good!Great!Wonderful!Welldone! Excellent!Super!”等,或用各種有趣的小禮物作為獎品,使學生產(chǎn)生一股“憤悱啟發(fā)”的體驗,教師更應以此為基礎及時反思總結,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教學應依靠課本而不依賴于課本,超越課本而不脫離課本。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和語言的運用。教師應在熟悉課程標準和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合理有效地使用生活這部活的教材,摒棄“教教材”的傳統(tǒng)觀念,靈活地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在交際中學英語、用英語,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
(責編 黃 曉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