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洪林
摘要: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中,要貫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美育”的最終目標,其首要任務就是要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我認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是:名畫模仿教學模式;探秘式教學模式;運用研究性學習體驗的教學模式。本文從高中美術鑒賞有效教學的策略實踐出發(fā),從上面三種教學模式進行論述。
關鍵詞:多角度 美術作品內涵 情感共鳴 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概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根本目標。
目前,我國有效教學典型研究大體上可分為基礎性和發(fā)展性兩個維度?;A性包括:是否能把握教學內容和定位;是否注重個體差異;教師的表達是否清晰;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資源。發(fā)展性包括:是否靈活運用、選擇和編制教學計劃;是否通過啟發(fā)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是否體現互動和開發(fā)的要求,教師是否尊重學生,喚起學生的自律意識,能否容許學生個體專長的課外開放;是否具有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
有效教學的發(fā)展已經成為教育界研究和探索的主旋律,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有效果;二是有效率;三是有效益。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睅熒舜碎g要達到共同分享思維、經驗和知識,就需要產生情感共鳴去升華和體驗。
在美術鑒賞課的有效教學中,首要任務就是要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術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強;二是鑒賞者本身有豐富的社會體驗;三是教師對情感的激發(fā)。
那么,如何在枯燥的美術鑒賞課堂上尋找激發(fā)學生學習求知的興趣點,實現教學效果呢?我認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是:名畫模仿教學模式;探秘式教學模式;運用研究性學習體驗的教學模式。
一、名畫模仿教學模式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使人們能夠親身體驗美術作品中的角色,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景,體驗美術作品在各種不同情境下的內心情感。毋庸圖說,無論帶學生參加廣東美術館“古典與唯美——西蒙基金會藏19世紀歐洲繪畫精品展”場景體驗活動,還是課堂名畫體驗表現活動,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并在學校藝術節(jié)得到很好展示。
2、名畫臨摹教學法。繪畫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是線條、形狀、色彩、光線等。為了讓學生在鑒賞過程中能夠產生情感共鳴,這就要求我們學生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繪畫創(chuàng)作體驗,而名畫臨摹法恰恰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體驗,和全方位把握美術作品的內涵。例如:鑒賞課中,我鼓勵學生按自己的理解重畫《蒙娜麗莎》,使學生個性張揚,并在臨摹中加深理解。接下來再對杜桑在達·芬奇的肖像畫作品《蒙娜麗莎》的印刷品上畫胡子的藝術現象進行討論。讓學生以自己剛剛臨摹創(chuàng)作的體驗,結合生活經歷和內心情感,與大師進行對話式的探索性學習。
二、探秘式教學模式
所謂探秘式教學,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情景設問和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美術作品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教師作為探秘式課堂教學的導師,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情景設問,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在課堂美術鑒賞教學中,如果我從畫家的生平軼事、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中的人與事上去談,就可以一下子抓住學生。例如:我先講達·芬奇密碼,再從達·芬奇諸多繪畫作品中存在的疑點,通過DVD短片的介紹,用藝術評論家的觀點去引發(fā)學生去探究和深入觀察。
三、運用研究性學習體驗的教學模式
運用研究性學習體驗的教學模式,近幾年來我在兩種教學研究模式進行探索:一是地方美術文化資源研究,二是
信息技術資源與課程整合研究。
1、充分挖掘本地美術文化資源。
挖掘地方文化中的美術資源,關注嶺南畫派、社區(qū)的環(huán)境、歷史文化是美術教育聯(lián)系生活的重要方面。廣州是一塊擁有兩千多年文化的美麗土地,有享譽大江南北的嶺南畫派,全國八大美術學院之一的廣州美術學院和先進的科技經濟環(huán)境,為此我讓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去感受我們身邊豐富的資源。這樣下來,我在介紹嶺南畫派和民間美術文化時,就會很容易與學生找到共同話題,產生情感共鳴。
2、信息技術資源與課程整合研究
現在的學生對信息技術和網絡文化特別敏感。通過學生根據課程內容進行選題、分組、討論、收集資料、錄像、實驗,最后以POP作業(yè)等形式介紹研究成果。實踐證明,這樣的學習方式具有開放性、合作性和自主性,鍛煉了學生研究能力和整合能力。但有兩點必須注意:一是學生較多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動漫方面選題,老師要做好引導,要根據課程進行調整;二是注意把握學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切忌鉆牛角尖,以及看問題的片面性。
在美術教學中能否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任何一節(jié)課的設計和實施都是從有效教學的策略出發(fā),運用自己教學經驗和表現方式,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觀察研究,我認為,從以上三種教學模式,多個角度挖掘美術作品的內涵是實現美術鑒賞課堂有效教學的有效方法。
(作者單位: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
參考文獻:
[1]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