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桂芹
摘 要:介紹了懸高測量的基本原理,并針對其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改進方法。
關鍵詞:全站儀;懸高測量;應用;改進
引言
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簡稱全站儀)集光電測距儀、電子經(jīng)緯儀和微處理機于一體,不僅能同時自動測角、測距,而且精度高、速度快,尤其是它提供的一些特殊測量功能如對邊測量(RDM)、懸高測量(REM)、三維導線測量、放樣測量等,給測量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要想充分發(fā)揮全站儀的功能,除了要掌握上述測量功能的基本原理外,還應在此基礎上加以靈活運用。在此,筆者談一談懸高測量的原理和應用,并對其加以改進,以期更好地用于實際測量工作。
1測量原理和應用
所謂懸高測量,就是測定空中某點距地面的高度。全站儀進行懸高測量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把反射棱鏡設立在欲測目標點天底點(即過目標點鉛垂線與地面的交點),輸入反射棱鏡高v;然后照準反射棱鏡進行距離測量,再轉(zhuǎn)動望遠鏡照準目標點,便能實時顯示出目標點至地面的高度H。
顯示的目標高度H,由全站儀自身內(nèi)存的計算程序按下式計算而得:
H=Scosα1tgα2-Ssinα1+v
式中,S為全站儀至反射棱鏡的斜距;α1和α2分別為反射棱鏡和目標點的豎直角。
由此可見,懸高測量的原理很簡單,觀測起來也很便捷。利用全站儀提供的該項特殊功能,可方便地用于測定懸空線路、橋梁以及高大建筑物、構(gòu)筑物的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利用懸高測量功能測出目標點的正確高度,必須將反射棱鏡恰好安置在被測目標點的天底,否則測出的結(jié)果將是不正確的。
2改進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除遇到上述情況外,經(jīng)常還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即無法得到被測目標點的天底(如塔式建筑物、構(gòu)筑物)或投影處無法安置反射棱鏡(如懸空線路跨水塘)。此時,該如何進行懸高測量呢?下面就介紹一種改進方法。
欲測定一塔式建(構(gòu))筑物的高度,可在遠離目標的A點處安置全站儀,在AC方向線上適當位置B點安置反射棱鏡,觀測A、B兩點間的平距DAB和高差hAB;同時轉(zhuǎn)動望遠鏡觀測至塔頂C點的豎直角α1。然后再將反射棱鏡立于塔基D點,測定A、D兩點間的高差hAD。接著將儀器安置于B點,觀測至塔頂C的豎直角α2,即可求得目標高度H=H1+H2。
A、D兩點的高差hAD已測得,量取A點的儀器高i1后,則不難求得H2=i1-hAD。下面,我們來推導H1的計算公式。
BM=hAB+i2-i1
式中,i2為B點的儀器高。
在直角三角形B'MN中,不難看出
MN=BMctgα2=(hAB+i2-i1)ctgα2
從而有
AN=DAB-MN=DAB-(hAB+i2-i1)ctgα2
3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全站儀的普及使用,的確給我們的測量工作帶來極大的方便,但在實際工作中,對全站儀提供的一些功能不能盲目地使用,否則將不會得到正確的結(jié)果。同時,要結(jié)合自己的具體工作,不斷地對全站儀的功能進行開發(fā),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全站儀的先進功能。
參考文獻
[1]劉克平.高壓電力線高度的測定及其精度分析.測量員,1996(6).
[2]董世遠.利用全站儀對向觀測進行懸高測量.工程勘察,1997(5).